我们在有些用于短距传输的直调光模块的手册上通常会去重点关注与DML或EML相关的ER和 OMA两个指标。那么它们代表了什么意思呢?二者有什么关系呢?取值多大合适?怎么测试?今天带着这几个问题,来谈谈这方面的知识。
1. 定义与计算
ER,extinction ratio,消光比,指的是信号发送高电平和低电平时光功率的比值,即:

(1)
不过通常在手册上看到的是它的对数形式,即ERdB = 10*log10(ER),如果发送“1”和“0”的光功率P1和P0都是用dBm单位的话,对数消光比就等于二者功率之差,即ERdB)= P1(dBm) -P0(dBm)。
OMA,optical modulation amplitude,光调制幅度,指的是光信号经过调制后高电平和低电平时光功率的差异,即:

(2)
很显然,ER和 OMA都是代表发送高电平和低电平信号时光功率的差距,只不过ER表示的是相对差距,而OMA表示的则是绝对的差异。
2. 意义及相互转换
那为什么ER和 OMA重要?
凭直觉就知道,“1”和“0”的光功率区分度越大,在接收端就更容易区分“1”和“0”了,误码率BER自然就小了。事实上理论上也很容易去证明这一点。
还记得上次我们讲眼图的时候,提到过品质因子Q的定义,对吧?就是下面这个式子:

其中分子是高低电平对应的光功率之差,也就是OMA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