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下由800G Pluggable MSA组织发布的一份800G光模块技术白皮书。首先介绍一下该组织:该组织成立于2019年9月5日,旨在促进数据中心运营商与基础设施、设备、光模块,光/电芯片和连接器供应商之间的交流与协作。重点在数据中心网络互连场景,旨在确定最佳的互连体系结构,定义800G可插拔光模块的接口规格,构建生态系统并指导行业的健康发展。主要成员包括:

下面,我们就简要分享一下白皮书主要内容。
一、云计算驱动光模块发展
云计算,VR/AR,AI,5G等技术的应用对流量的需求非常大。而流量的爆炸性增长需要更高的带宽。如图1,2017年-2021年,全球互联网带宽容量以48%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

如图2所示,预计2020年400G光模块将商用,2022、2023年2×400G/800G光模块将逐步应用。

数据中心架构的变化和交换芯片容量的发展是同步的,差不多每两年翻一倍,继续延续着“即将终结”的摩尔定律。12.8Tb/s的交换芯片已经商用,25.6Tb/s的芯片也在进行开发(当前已经推出)。如图3所示,容量的快速发展给光互连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光互连密度的增大并不像CMOS那样发展,因为光互连组件各部分缺乏统一设计方法,无法共同形成大规模发展,从而产生各种问题。过去几年,云服务等的快速发展推动了继续直接检测技术和NRZ 100G光模块的快速应用。400G技术研究始于2011年,在2020年开始部署,而在2021年将出现较大的增幅。800GbE(8×100GbE 或2×400GbE)即将出现,用于25.6Tb/s、51.2Tb/s交换机,但速度落后于2021~2022年的市场需求时间。

二、数据中心架构
基于不同的应用,数据中心的架构和流量特征是不一样的。超大规模数据中心比较分散,加之对外部客户提供XaaS等业务,使得数据中心南北流量占据主导。而对于云计算、存储有巨大的需求的运营商,东西流量占据主导。
因此,至少可以形成两种典型的数据中心架构。图4显示了一种超大规模数据中心的典型架构,这种架构通常层与层之间是以一定收敛比变化的,例如3:1。主干层采用ZR互联。在这种情况下,800G网络出现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服务器到TOR层交换机达到200G时,TOR-Leaf/Spine层不得不使用PSM4 4×200G结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