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基础我的课堂调控,计算机基础课堂析及实验安排.doc

计算机基础课堂析及实验安排

《计算机基础》实验课程分析与设计

该设计完全遵循实验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的要求,通过这些努力和尝试,旨在促进和理论课教师的配合和协调,实现对理论课知识点的巩固、验证、拓展和探索,形成更有效的《计算机基础》实验课教学方法,弥补实验和理论之间的部分脱节,提高学生的基础操作能力,树立计算机领域的基本信心,为后续的学习做好准备。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黎波

《计算机基础实验》课堂分析及整体安排

一、实验课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由于学生在上理论课时,教学内容基本上包括:原理+方法+操作演示。操作演示部分相对较少,加上学生的接收有限,课后复习不到位,理论课和实验课的时间间隔比较长,因此,导致学生上实验课时,出现如下几方面的不利于实验效果的因素:

1、多数学生在上实验课时的遗忘了理论课上的操作,使得实验无从下手。

2、现场翻阅实验指导教材,大量的实验时间浪费在看教材上,效率极低,而且没有重点。

3、学生在课后不主动预习,不能发现疑问,实验时目的不明确,是的实验效果差,效率低。

二、实验方法的设计

在该课程的实验指导方法上采用了:即学即练,分步操作,查漏补缺、统一检测四步教学法

即学即练: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安排,目标明确的直接针对实验内容进行演示,然后,按照教师的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让学生进行操作练习。

分步操作:将所有的实验内容,在教师的指导下,分步的进行,各个击破,达到逐个掌握的目的。

查漏补缺:将规定的内容操作、练习完成后,根据自身对知识掌握的不足,或者实验内容中没包含到的一些细节操作,进行查漏补缺,系统而完善的掌握实验内容。

统一检测:实验完成后,要根据指导老师的要求,完成作品的制作,用作品来检测实验的目的和效果是否达到,从而更好的安排后续的学习。

教师演示:内容1

过程学生操作:内容1…………………教师演示:内容n学生操作:内容N学生操作:查漏补缺总结、作品要求、预习的安排

该课程将以上述的方式为主要指导思想开展实验课程,扬长避短,实现该实验课程的有效性,达到教学的目的。

三、实验课程的安排如下:

指法练习验证型2学时第八周检测操作系统初步验证型2学时无作品要求Word字处理软件验证型4学时作品2次EXCEL电子表格验证型4学时作品2次Powerpoint演示文稿验证型2学时作品1次计算机网络基础验证型2学时无作品要求上机考试验证型2学时试卷检测四、各实验安排:

指法练习

实验目的:

根据该课程实验教学大纲的要求,同时,考虑正确的指法对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技能有直接的影响,因此,通过该次课的学习和操作,应该达到如下的几个目的:

掌握计算机的启动和关闭方式。

认识常见的输入设备,并着重掌握键盘的键位分布和功能。

掌握正确的、高效的输入指法。

初步培养正确击键的习惯,为课后的指法练习做好准备。

实验内容:

1、计算机的开机、关闭及键盘的认识

1)计算机的开机学习,掌握显示器“先来后走”的原则,避免显示器对主机的冲击和损坏。

2)认识键盘,掌握键盘中的区域分布:主键盘区、控制键区、数字键区,讲解各自的功能和用途。

3)正确进入系统后,启动“金山打字”进行指法的练习

2、正确的指法录入应注意的原则

1)按照键位的安排,做到手指的位置放准,分工点击,归纳起来成为“手指要分工”,这是正确录入的基本要求,如果手指不分工,那么指法练习是彻底失败的。

2)按照指法的规定,手腕是自由活动的,因此,为了便于手腕的移动,要做到“手腕要悬空”。

3)键位不要死记硬背,而是应该用手指去感觉键的位置。

4)录入过程不看键盘,只看屏幕和资料,做到“盲打”。

5)录入完毕后,检查自己的录入速度和正确率,然后适当的改进。

3、该部分内容需要教师言传身教,亲自示范。

1)由于指法练习需要教师亲自示范,将学生分组,每组8—10个人比较合适,实行分组演示,给学生亲自示范正确的坐姿、正确的指法。让学生又学习的样本,而不是自己揣摩。

2)要做到巡场,发现学生的录入过程的错误指法和不良习惯,并及时纠正。同时,给出正确的示范。

4、本次实验课后练习

1、教师将打字练习软件放到以班级为单位的“QQ群”中,同学们下载后练习,同时,示范该软件的安装方式。

2、按照正和确的指法,反复练习,以练习英文文章为主,注意:大小写的录入,数字和特殊符号的录入。

3、以高的正确率和速度自我要求。

5、指法技能检测

安排的练习的时间为2个周,在第八周的实验课开始时,将进行测试,要求达到:正确率95%,速度:23单词/分钟。

6、预作内容

为了提高下次试验的效率,课后要求复习的内容如下:

WINDOWS系统的启动、主题、属性的设置。

2、资源管理的启动、使用。在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数字乡村和智慧农业的数字化转型是当前农业发展的新趋势,旨在通过应用数字技术,实现农业全流程的再造和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服务。中国政府高度重视这一领域的发展,提出“数字中国”和“乡村振兴”战略,以提升国家治理能力,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数字乡村的建设面临乡村治理、基础设施、产业链条和公共服务等方面的问题,需要分阶段实施《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来解决。农业数字化转型的需求包括满足市民对优质农产品的需求、解决产销对接问题、形成优质优价机制、提高农业劳动力素质、打破信息孤岛、提高农业政策服务的精准度和有效性,以及解决农业融资难的问题。 数字乡村建设的关键在于构建“1+3+4+1”工程,即以新技术、新要素、新商业、新农民、新文化、新农村为核心,推进数据融合,强化农业大数据的汇集功能。数字农业大数据解决方案以农业数字底图和数据资源为基础,通过可视化监管,实现区域农业的全面数字化管理。 数字农业大数据架构基于大数据、区块链、GIS和物联网技术,构建农业大数据中心、农业物联网平台和农村综合服务指挥决策平台三大基础平台。农业大数据中心汇聚各类涉农信息资源和业务数据,支持大数据应用。信息采集系统覆盖市、县、乡、村多级,形成高效的农业大数据信息采集体系。 农业物联网平台包括环境监测系统、视频监控系统、预警预报系统和智能控制系统,通过收集和监测数据,实现对农业环境和生产过程的智能化管理。综合服务指挥决策平台利用数据分和GIS技术,为农业决策提供支持。 数字乡村建设包括三大服务平台:治理服务平台、民生服务平台和产业服务平台。治理服务平台通过大数据和AI技术,实现乡村治理的数字化;民生服务平台利用互联网技术,提供各类民生服务;产业服务平台融合政企关系,支持农业产业发展。 数字乡村的应用场景广泛,包括农业生产过程、农产品流通、农业管理和农村社会服务。农业生产管理系统利用AIoT技术,实现农业生产的标准化和智能化。农产品智慧流通管理系统和溯源管理系统提高流通效率和产品追溯能力。智慧农业管理通过互联网+农业,提升农业管理的科学性和效率。农村社会服务则通过数字化手段,提高农村地区的公共服务水平。 总体而言,数字乡村和智慧农业的建设,不仅能够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还能够促进农村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实现城乡融合发展,是推动中国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