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1 组合体的形成方式及其表面间的过渡关系
2.3.2 组合体视图的绘制
2.3.3 组合体视图的阅读
§2.3 组合体视图的绘制和阅读
本节要求
1.掌握组合体的形成方式和表面过渡关系
2.熟练掌握形体分析法
3.掌握组合体视图的绘图步骤和方法
4.掌握组合体视图的读图方法
组合体是由一些基本体按一定的方式组合而成的复杂的立体。组合体大多是由机器零件抽象而成的几何模型。与机器零件的不同之处在于略去了一些局部的、细微的工程结构,如螺纹、圆角、倒角、凸台、退刀槽等,只保留了一些主体结构。
组合体概述
倒角
键槽
退刀槽
一、 形成方式
二、组合体表面间的过渡关系
2.3.1 组合体的形成方式及其表面间的过渡关系
一、 组合体的组合形式
1. 叠加型组合体
2. 切割型组合体
叠加型组合体
切割型组合体
3. 综合型组合体
二、 组合体表面间的过渡关系
1.两个形体表面共面
两表面投影之间不画线
2.两个形体表面不共面
两表面投影之间应有线分开
无交线
有交线
3.两个形体表面相交
表面交线
两形体表面相交时产生的交线必须画出。
切点
4. 两个形体的表面相切,即两表面光滑过渡
该两表面投影之间不应画线
共面
相 交
相 切
不共面
2.3.2 组合体视图的绘制
一、以叠加为主的组合体三视图的画法
二、以切挖为主的组合体三视图的画法
一、以叠加为主的组合体三视图的画法
形体分析法:假想把组合体分解为若干个基本体,弄清楚它们的形状;确定它们的组成方式和相对位置;分析它们的表面过渡关系及投影特性,以便进行画图、看图和尺寸标注。
1)把复杂的机件形状合理分解为若干个简单的基本体,把问题简单化。
2)分析基本体之间的表面过渡关系,正确绘制其投影。
运用形体分析法应注意两点:
1. 形体分析法
(1) 进行形体分析
(2) 选择主视图
(3) 画三视图
2. 组合体视图的绘制
(1) 进行形体分析
既把组合体分解成若干基本体,并确定它们的组合形式,以及相邻表面之间的连接关系。
以一简单支架为例
分解为三个基本体:底板、立板、肋板,组合形式均为叠加。
肋板
立板
底版
(2)选择主视图
? 自然放置:尽可能使其主要表面或主要轴线平行或垂直于投影面。
清晰性:使视图中的虚线尽可能少。
投影方向:选择反映组合体形状特征的方向作为主视图的投影方向。
选择原则:
(3) 画三视图:
选比例、定图幅
? 布图
根据物体的大小和复杂程度,按照制图标准选择比例和图纸。一般情况下,尽量选择1:1的比例。
视图布置要匀称;
要为标注尺寸留有空间;
保持各视图之间的间距;
? 画基准线
基准线是指画图时测量尺寸的基准,一般常用对称中心线、轴线和较大的平面作为基准线。
画三视图底稿
先画主要形体,后画次要形体
先画可见部分,再画不可见部分
先画反映形体特征的视图
三个视图一起画出
检查、加深
检查底稿,擦去多余线,补画遗漏线
1)画出各视图的主要中心线或定位线,再画出底板和立板。
2)画底板上孔,画立板圆孔
例1:画支架组合体的三视图
3)画肋板
4) 检查,擦去多余图线,描深,完成全图
例2: 轴承座三视图画法
1) 形体分析
2) 选择主视图
V
W
H
1)选比例,定图幅
2)布置图面,画基准线
3)画底稿
4)检查、描深、完成全图
3) 画三视图:
分解为六个基本体
例3:绘制支架的三视图
1)画出各视图的主要中心线或定位线
2)画主要形体:直立空心圆柱及
扁空心圆柱视图
3)画水平空心圆柱
4)画
底板
5)画肋和搭子
6)检查并擦去多余的线条,然后按线型要求描深
二、以切挖为主的组合体三视图的画法
面形分析法:根据表面的投影特性(积聚性、实形性和类似性)分析表面的性质、形状和相对位置进行画图和读图的方法。
切割式
组合体
三棱柱
矩形体
长方体
形体分析:可看作
是由一个长方体被
切去三部分而成
以切割体为例,绘制组合体视图
切去右上
角长方体
画基线和长方体三视图
绘制切割式组合体三视图
切去左上角三棱柱
切去通槽,描深完成全图。
检查修 改底稿
描深完成全图
检查修 改底稿
描深完成全图
[例题] 由立体的轴测图画三视图。
画图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画图时,常常不是画完一个视图后,再画另外一个视图,而是要几个视图配合起来画,以便找出和利用投影之间的关系,提高做图效率。
(2)各形体之间的位置要保持正确。
(3)各形体之间的表面过渡关系,要表示正确。
一、读图时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二、读图的方法和步骤
三、组合体读图举例
2.3.3 组合体视图的阅读
读图和画图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