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可以用来编写计算机网络程序吗_python学习——网络程序设计

一、前言

Socket是计算机之间进行网络通信的一套程序接口,最初由Berkeley大学研发,目前已经成为网络编程的标准,可以实现跨平台的数据传输。Socket是网络通信的基础,相当于在发送端和接收端建立了一个管道来实现数据和命令的相互传递。python提供了socket模块,对Socket进行了二次封装,支持Socket接口的访问,大幅度简化了程序的开发步骤,提高了开发效率。除此之外,python还提供了urllib等大量模块可以对网页内容进行读取和处理,在此基础上结合多线程编程以及其他有关模块可以快速开发网页爬虫之类的应用。可以使用python语言编写CGI程序,也可以把python代码嵌入到网页中运行,而借助于web2py,Flash、Django框架,则可以快速开发网站应用。

二、计算机网络基础

1、网络体系结构。

目前较为主流的网络体系结构是ISO/OSI参考模型和TCP/IP协议族。这两种体系结构都采用了分层设计和实现的方式。例如,ISO/OSI参考模型从上而下划分为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而TCP/IP则将网络划分为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和数据链路层。分层设计的好处是,各层之间可以独立设计和实现,只要保证相邻层之间的调用规范和接口不变,就可以方便、灵活第改变某层的内部实现以进行优化或完成其他要求。以下是OSI模型的各层划分:

(1)OSI模型各层运行常见的物理设备:

(2)OSI模型各层常见的协议

(3)理解socket层。Socket是应用层与TCP/IP协议族通信的中间软件抽象层,它是一组接口。在设计模式中,Socket其实就是一个门面模式,它把复杂的TCP/IP协议族隐藏在Socket接口后面,对用户来说,一组简单的接口就是全部,让Socket去组织数据,以符合指定的协议。

其实站在我们的角度上看,socket就是一个模块。我们通过调用模块中已经实现的方法建立两个进程之间的连接和通信。

也有人将socket说成ip+port,因为ip是用来标识互联网中的一台主机的位置,而port是用来标识这台机器上的一个应用程序。

所以我们只要确立了ip和port就能找到一个应用程序,并且使用socket模块来与之通信。

我的角度看socket

2、网络协议。

网络协议是计算机网络中进行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的集合。网络协议的三要素分别为语法、语义和时序。简单的讲,可以这么理解,语义表示要做什么,语法表示要怎么做,时序规定了各种事件出现的顺序。

(1)语法。语法规定了用户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和格式。

(2)语义。语义用来解释控制信息么个部分的意义,规定了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以及需要完成的动作和做出什么样的响应。

(3)时序。时序是对事件发生顺序的详细说明,也可称为“同步”。

3、应用层协议。

应用层协议直接与最终用户进行交互,定义了运行在不同终端系统上的应用程序进程如何互相传递报文。下面简单列出几种常见的应用层协议。

(1)DNS。域名服务器,用来实现域名与IP地址的转换。

(2)FTP。文件传输协议,可以通过网络在不同平台之间实现文件的传输。

(3)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

(4)SMTP。简单邮件传输协议。

(5)TELNET。远程登录协议。

4、传输层协议。

在传输层主要运行着TCP和UDP两个协议,其中TCP是面向连接的,具有质量保证的可靠传输协议,但开销较大;UDP是尽最大能力传输的无连接协议,开销小,但不可靠。常用于视频在线点播(Video On Demand,VOD)之类的应用。TCP和UDP并没有优劣之分,仅仅是适用场景有所不同。在传输层,使用端口号来标识和区分具体的应用层进程,每当创建一个应用层网络进程时系统就会自动分配一个端口号与之关联,是实现网络基础上端到端通信的重要基础。

当应用程序希望通过 TCP 与另一个应用程序通信时,它会发送一个通信请求。这个请求必须被送到一个确切的地址。在双方“握手”之后,TCP 将在两个应用程序之间建立一个全双工 (full-duplex) 的通信。这个全双工的通信将占用两个计算机之间的通信线路,直到它被一方或双方关闭为止。

TCP是因特网中的传输层协议,使用三次握手协议建立连接。当主动方发出SYN连接请求后,等待对方回答SYN+ACK[1],并最终对对方的 SYN 执行 ACK 确认。这种建立连接的方法可以防止产生错误的连接。[1]

TCP三次握手的过程如下:

客户端发送SYN(SEQ=x)报文给服务器端,进入SYN_SEND状态。

服务器端收到SYN报文,回应一个SYN (SEQ=y)ACK(ACK=x+1)报文,进入SYN_RECV状态。

客户端收到服务器端的SYN报文,回应一个ACK(ACK=y+1)报文,进入Established状态。

三次握手完成,TCP客户端和服务器端成功地建立连接,可以开始传输数据了。

tcp的三次握手

建立一个连接需要三次握手,而终止一个连接要经过四次握手,这是由TCP的半关闭(half-close)造成的。

(1) 某个应用进程首先调用close,称该端执行“主动关闭”(active close)。该端的TCP于是发送一个FIN分节,表示数据发送完毕。

(2) 接收到这个FIN的对端执行 “被动关闭”(passive close),这个FIN由TCP确认。

注意:FIN的接收也作为一个文件结束符(end-of-file)传递给接收端应用进程,放在已排队等候该应用进程接收的任何其他数据之后,因为,FIN的接收意味着接收端应用进程在相应连接上再无额外数据可接收。

(3) 一段时间后,接收到这个文件结束符的应用进程将调用close关闭它的套接字。这导致它的TCP也发送一个FIN。

(4) 接收这个最终FIN的原发送端TCP(即执行主动关闭的那一端)确认这个FIN。[1]

既然每个方向都需要一个FIN和一个ACK,因此通常需要4个分节。

注意:

(1) “通常”是指,某些情况下,步骤1的FIN随数据一起发送,另外,步骤2和步骤3发送的分节都出自执行被动关闭那一端,有可能被合并成一个分节。[2]

(2) 在步骤2与步骤3之间,从执行被动关闭一端到执行主动关闭一端流动数据是可能的,这称为“半关闭”(half-close)。

(3) 当一个Unix进程无论自愿地(调用exit或从main函数返回)还是非自愿地(收到一个终止本进程的信号)终止时,所有打开的描述符都被关闭,这也导致仍然打开的任何TCP连接上也发出一个FIN。

无论是客户还是服务器,任何一端都可以执行主动关闭。通常情况是,客户执行主动关闭,但是某些协议,例如,HTTP/1.0却由服务器执行主动关闭。[2]

tcp的四次握手

现在Internet上流行的协议是TCP/IP协议,该协议中对低于1024的端口都有确切的定义,他们对应着Internet上一些常见的服务。这些常见的服务可以分为使用TCP端口(面向连接)和使用UDP端口(面向无连接)两种。

说到TCP和UDP,首先要明白“连接”和“无连接”的含义,他们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形象地比喻来说明,就是打电话和写信。两个人如果要通话,首先要建立连接——即打电话时的拨号,等待响应后——即接听电话后,才能相互传递信息,最后还要断开连接——即挂电话。写信就比较简单了,填写好收信人的地址后将信投入邮筒,收信人就可以收到了。从这个分析可以看出,建立连接可以在需要痛心地双方建立一个传递信息的通道,在发送方发送请求连接信息接收方响应后,由于是在接受方响应后才开始传递信息,而且是在一个通道中传送,因此接受方能比较完整地收到发送方发出的信息,即信息传递的可靠性比较高。但也正因为需要建立连接,使资源开销加大(在建立连接前必须等待接受方响应,传输信息过程中必须确认信息是否传到及断开连接时发出相应的信号等),独占一个通道,在断开连接钱不能建立另一个连接,即两人在通话过程中第三方不能打入电话。而无连接是一开始就发送信息(严格说来,这是没有开始、结束的),只是一次性的传递,是先不需要接受方的响应,因而在一定程度上也无法保证信息传递的可靠性了,就像写信一样,我们只是将信寄出去,却不能保证收信人一定可以收到。

TCP是面向连接的,有比较高的可靠性, 一些要求比较高的服务一般使用这个协议,如FTP、Telnet、SMTP、HTTP、POP3等。

而UDP是面向无连接的,使用这个协议的常见服务有DNS、SNMP、QQ等。对于QQ必须另外说明一下,QQ2003以前是只使用UDP协议的,其服务器使用8000端口,侦听是否有信息传来,客户端使用4000端口,向外发送信息(这也就不难理解在一般的显IP的QQ版本中显示好友的IP地址信息中端口常为4000或其后续端口的原因了),即QQ程序既接受服务又提供服务,在以后的QQ版本中也支持使用TCP协议了。

有关tcp/udp协议的更多了解

5、IP地址。

IP运行于网络体系接口的网络层,是网络互连的重要基础。IP地址(32位或128位二进制数)用来标识网络上的主机,在公开网络上或同一个局域网内部,每台主机都必须使用不同的IP地址;而由于网络转换(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NAT)和代理服务器等技术的广泛应用,不同内网之间的主机IP地址可以相同并且可以互不影响地正常工作。IP地址与端口号共同用来标识网络上特定主机的特定应用进程,俗称Socket。

6、MAC地址与arp协议。

MAC地址也称为网卡地址或物理地址,是一个48位的二进制数,用来标识不同的网卡物理地址。本机的IP地址和MAC地址可以在命令提示符窗口中使用ipconfig/all命令查看,如下图所示:

arp协议。地址解析协议,即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是根据IP地址获取物理地址的一个TCP/IP协议。主机发送信息时将包含目标IP地址的ARP请求广播到网络上的所有主机,并接收返回消息,以此确定目标的物理地址。收到返回消息后将该IP地址和物理地址存入本机ARP缓存中并保留一定时间,下次请求时直接查询ARP缓存以节约资源。地址解析协议是建立在网络中各个主机互相信任的基础上的,网络上的主机可以自主发送ARP应答消息,其他主机收到应答报文时不会检测该报文的真实性就会将其记入本机ARP缓存;由此攻击者就可以向某一主机发送伪ARP应答报文,使其发送的信息无法到达预期的主机或到达错误的主机,这就构成了一个ARP欺骗。ARP命令可用于查询本机ARP缓存中IP地址和MAC地址的对应关系、添加或删除静态对应关系等。相关协议有RARP、代理ARP。NDP用于在IPv6中代替地址解析协议。

三、软件开发的架构

我们了解的涉及到两个程序之间通讯的应用大致可以分为两种:

第一种是应用类:qq、微信、网盘、优酷这一类是属于需要安装的桌面应用

第二种是web类:比如百度、知乎、博客园等使用浏览器访问就可以直接使用的应用

以上两种应用的本质其实都是两个程序之间的通讯。而这两个分类又对应了两个软件开发的架构。

1、C/S架构

C/S即:Client与Server ,中文意思:客户端与服务器端架构,这种架构也是从用户层面(也可以是物理层面)来划分的。这里的客户端一般泛指客户端应用程序EXE,程序需要先安装后,才能运行在用户的电脑上,对用户的电脑操作系统环境依赖较大。

2、B/S架构

B/S即:Browser与Server,中文意思:浏览器端与服务器端架构,这种架构是从用户层面来划分的。Browser浏览器,其实也是一种Client客户端,只是这个客户端不需要大家去安装什么应用程序,只需在浏览器上通过HTTP请求服务器端相关的资源(网页资源),客户端Browser浏览器就能进行增删改查。

四、(套接字,socket)的初使用

python中socket的参数详解👇:

from socket import *

sk = socket(family=AF_INET,type=SOCK_STREAM,proto=0,fileno=None)

print(sk)

运行结果:

family:地址系列应为AF_INET(默认值),AF_INET6,AF_UNIX,AF_CAN或AF_RDS。

(AF_UNIX 域实际上是使用本地 socket 文件来通信)

type:套接字类型应为SOCK_STREAM(默认值),SOCK_DGRAM,SOCK_RAW或其他SOCK_常量之一。

SOCK_STREAM 是基于TCP的,有保障的(即能保证数据正确传送到对方)面向连接的SOCKET,多用于资料传送。

SOCK_DGRAM 是基于UDP的,无保障的面向消息的socket,多用于在网络上发广播信息。

proto:协议号通常为零,可以省略,或者在地址族为AF_CAN的情况下,协议应为CAN_RAW或CAN_BCM之一。

fileno:如果指定了fileno,则其他参数将被忽略,导致带有指定文件描述符的套接字返回。与socket.fromfd()不同,fileno将返回相同的套接字,而不是重复的。这可能有助于使用socket.close()关闭一个独立的插座。

1、基于tcp协议的socket。tcp是基于链接的,必须先启动服务端,然后再启动客户端去链接服务端。

importsocket

sk=socket.socket()

sk.bind(('127.0.0.1',8888)) #把地址绑定到套接字

sk.listen() #监听链接

conn,addr = sk.accept() #接受客户端链接

ret = conn.recv(1024) #接收客户端信息

print(ret) #打印客户端信息

conn.send(b'hello client!') #向客户端发送信息

conn.close() #关闭客户端套接字

sk.close() #关闭服务器套接字(可选)

服务端

importsocket

sk= socket.socket() #创建客户套接字

sk.connect(('127.0.0.1',8888)) #尝试连接服务器

sk.send(b'hello server!')

ret= sk.recv(1024) #对话(发送/接收)

print(ret)

sk.close()#关闭客户套接字

客户端

2、基于udp协议的socket。udp是无链接的,启动服务之后可以直接接受消息,不需要提前建立链接。

importsocket

udp_sk= socket.socket(type=socket.SOCK_DGRAM) #创建一个服务器的套接字

udp_sk.bind(('127.0.0.1',8889)) #绑定服务器套接字

msg,addr = udp_sk.recvfrom(1024)print(msg)

udp_sk.sendto(b'hello client!',addr) #对话(接收与发送)

udp_sk.close() #关闭服务器套接字

u_服务端

importsocket

ip_port=('127.0.0.1',8889)

udp_sk=socket.socket(type=socket.SOCK_DGRAM)

udp_sk.sendto(b'hello server!',ip_port)

back_msg,addr=udp_sk.recvfrom(1024)print(back_msg.decode('utf-8'),addr)

u_客户端

3.基于udp协议的socket来实现qq聊天。

mport socket

ip_port=('127.0.0.1',8081)

u_sk=socket.socket(socket.AF_INET,socket.SOCK_DGRAM)

u_sk.bind(ip_port)whileTrue:

qq_msg,addr=u_sk.recvfrom(1024)print('来自[%s:%s]的一条消息:\033[1;42m%s\033[0m' %(addr[0],addr[1],qq_msg.decode('utf-8')))

back_msg=input('回复消息:').strip()

u_sk.sendto(back_msg.encode('utf-8'),addr)

服务端

importsocket

bufsize= 1024u_sk=socket.socket(socket.AF_INET,socket.SOCK_DGRAM)

qq_name_dic={'罗盛运':('127.0.0.1',8081),'罗德华':('127.0.0.1',8081),'刘永贵':('127.0.0.1',8081),'周曾吕':('127.0.0.1',8081),

}whileTrue:

qq_name=input('请选择聊天对象:').strip()whileTrue:

msg=input('请输入消息,回车发送,输入q结束和他的聊天:').strip()if msg == 'q':break

if not msg or not qq_name or qq_name not in qq_name_dic:continueu_sk.sendto(msg.encode('utf-8'),qq_name_dic[qq_name])

back_msg,addr=u_sk.recvfrom(bufsize)print(addr)print('来自[%s:%s]的一条消息:\033[1;41m%s\033[0m' %(addr[0],addr[1],back_msg.decode('utf-8')))

u_sk.close()

客户端

4.时间服务器

from socket import *

from time importstrftime

ip_port= ('127.0.0.1', 9888)

bufsize= 1024tcp_server=socket(AF_INET, SOCK_DGRAM)

tcp_server.setsockopt(SOL_SOCKET,SO_REUSEADDR,1)

tcp_server.bind(ip_port)whileTrue:

msg, addr=tcp_server.recvfrom(bufsize)print('===>', msg)if notmsg:

time_fmt= '%Y-%m-%d %X'

else:

time_fmt= msg.decode('utf-8')

back_msg=strftime(time_fmt)

tcp_server.sendto(back_msg.encode('utf-8'), addr)

tcp_server.close()

服务端

from socket import *ip_port=('127.0.0.1',9888)

bufsize=1024tcp_client=socket(AF_INET,SOCK_DGRAM)whileTrue:

msg=input('请输入时间格式(例%Y %m %d)>>:').strip()

tcp_client.sendto(msg.encode('utf-8'),ip_port)

data=tcp_client.recv(bufsize)print(data)

客户端

五、黏包现象

1、什么是黏包?

答:同时执行多条命令之后,得到的结果很可能只有一部分,在执行其他命令的时候又接收到之前执行的另外一部分结果,这种显现就是黏包。简单来说就是当发送多条命令时,我们接收不到所有信息,只有当再发送下一条消息时之前未接收到的消息才发过来。下面用代码来看一下效果。👇

基于tcp协议的黏包

importsocket

sk=socket.socket()

sk.bind(('127.0.0.1', 8080))

sk.listen()

conn, addr=sk.accept()whileTrue:

cmd= input('请输入您的消息:')if cmd == 'q':

conn.send(b'q')

conn.send(cmd.encode('gbk'))

res= conn.recv(1024).decode('gbk')print(res)

conn.close()

sk.close()

server

importsocketimportsubprocess

sk=socket.socket()

sk.connect(('127.0.0.1',8080))whileTrue:

cmd= sk.recv(1024).decode('gbk')if cmd == 'q':breakres= subprocess.Popen(cmd,shell=True,stdout=subprocess.PIPE,stderr=subprocess.PIPE)

sk.send(res.stdout.read())

sk.send(res.stderr.read())

sk.close()

client

运行结果:👇

上图就是发生黏包的现象。注意:由于udp是面向报文等传输。所以udp永远不会出现黏包现象。

2、黏包发生的原因。

当发送端缓冲区的长度大于网卡的MTU时,tcp会将这次发送的数据拆成几个数据包发送出去。

MTU是Maximum Transmission Unit的缩写。意思是网络上传送的最大数据包。MTU的单位是字节。 大部分网络设备的MTU都是1500。如果本机的MTU比网关的MTU大,大的数据包就会被拆开来传送,这样会产生很多数据包碎片,增加丢包率,降低网络速度。

tcp协议的拆分机制

面向流的通信特定和Nagle算法:

TCP(transport control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是面向连接的,面向流的,提供高可靠性服务。收发两端(客户端和服务器端)都要有一一成对的socket,因此,发送端为了将多个发往接收端的包,更有效的发到对方,使用了优化方法(Nagle算法),将多次间隔较小且数据量小的数据,合并成一个大的数据块,然后进行封包。这样,接收端,就难于分辨出来了,必须提供科学的拆包机制。 即面向流的通信是无消息保护边界的。 对于空消息:tcp是基于数据流的,于是收发的消息不能为空,这就需要在客户端和服务端都添加空消息的处理机制,防止程序卡住,而udp是基于数据报的,即便是你输入的是空内容(直接回车),也可以被发送,udp协议会帮你封装上消息头发送过去。 可靠黏包的tcp协议:tcp的协议数据不会丢,没有收完包,下次接收,会继续上次继续接收,己端总是在收到ack时才会清除缓冲区内容。数据是可靠的,但是会粘包。

基于tcp协议特点而出现黏包的原因 👇

发送端可以是一K一K地发送数据,而接收端的应用程序可以两K两K地提走数据,当然也有可能一次提走3K或6K数据,或者一次只提走几个字节的数据。

也就是说,应用程序所看到的数据是一个整体,或说是一个流(stream),一条消息有多少字节对应用程序是不可见的,因此TCP协议是面向流的协议,这也是容易出现粘包问题的原因。

而UDP是面向消息的协议,每个UDP段都是一条消息,应用程序必须以消息为单位提取数据,不能一次提取任意字节的数据,这一点和TCP是很不同的。

怎样定义消息呢?可以认为对方一次性write/send的数据为一个消息,需要明白的是当对方send一条信息的时候,无论底层怎样分段分片,TCP协议层会把构成整条消息的数据段排序完成后才呈现在内核缓冲区。

socket数据传输过程中的用户态与内核态说明

例如基于tcp的套接字客户端往服务端上传文件,发送时文件内容是按照一段一段的字节流发送的,在接收方看了,根本不知道该文件的字节流从何处开始,在何处结束。此外,发送方引起的粘包是由TCP协议本身造成的,TCP为提高传输效率,发送方往往要收集到足够多的数据后才发送一个TCP段。若连续几次需要send的数据都很少,通常TCP会根据优化算法把这些数据合成一个TCP段后一次发送出去,这样接收方就收到了粘包数据。

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用户数据报协议)是无连接的,面向消息的,提供高效率服务。

不会使用块的合并优化算法,, 由于UDP支持的是一对多的模式,所以接收端的skbuff(套接字缓冲区)采用了链式结构来记录每一个到达的UDP包,在每个UDP包中就有了消息头(消息来源地址,端口等信息),这样,对于接收端来说,就容易进行区分处理了。 即面向消息的通信是有消息保护边界的。

对于空消息:tcp是基于数据流的,于是收发的消息不能为空,这就需要在客户端和服务端都添加空消息的处理机制,防止程序卡住,而udp是基于数据报的,即便是你输入的是空内容(直接回车),也可以被发送,udp协议会帮你封装上消息头发送过去。

不可靠不黏包的udp协议:udp的recvfrom是阻塞的,一个recvfrom(x)必须对唯一一个sendinto(y),收完了x个字节的数据就算完成,若是y;x数据就丢失,这意味着udp根本不会粘包,但是会丢数据,不可靠。

udp不会发生黏包的原因

补充:

用UDP协议发送时,用sendto函数最大能发送数据的长度为:65535- IP头(20) – UDP头(8)=65507字节。用sendto函数发送数据时,如果发送数据长度大于该值,则函数会返回错误。(丢弃这个包,不进行发送)

用TCP协议发送时,由于TCP是数据流协议,因此不存在包大小的限制(暂不考虑缓冲区的大小),这是指在用send函数时,数据长度参数不受限制。而实际上,所指定的这段数据并不一定会一次性发送出去,如果这段数据比较长,会被分段发送,

如果比较短,可能会等待和下一次数据一起发送。

3、发生黏包现象的两种情况

(1)、发送端需要等缓冲区满才发送出去,造成粘包(发送数据时间间隔很短,如果数据很小,会合到一起,产生粘包)

from socket import *ip_port=('127.0.0.1',8088)

tcp_socket_server=socket(AF_INET,SOCK_STREAM)

tcp_socket_server.bind(ip_port)

tcp_socket_server.listen(5)

conn,addr=tcp_socket_server.accept()

data1=conn.recv(10)

data2=conn.recv(10)print('>>>:',data1.decode('utf-8'))print('>>>:',data2.decode('utf-8'))

conn.close()

服务端

importsocket

ip_port=('127.0.0.1',8088)

s=socket.socket(socket.AF_INET,socket.SOCK_STREAM)

res=s.connect_ex(ip_port)

s.send('hello'.encode('utf-8'))

s.send('HELLO'.encode('utf-8'))

s.close()

客户端

运行结果:👇

(2)、接收方不及时接收缓冲区的包,造成多个包接收(客户端发送了一段数据,服务端只收了一小部分,服务端下次再收的时候还是从缓冲区拿上次遗留的数据,产生粘包)

from socket import *ip_port=('127.0.0.1',8080)

tcp_socket_server=socket(AF_INET,SOCK_STREAM)

tcp_socket_server.bind(ip_port)

tcp_socket_server.listen(5)

conn,addr=tcp_socket_server.accept()

data1=conn.recv(2) #一次没有收完整

data2=conn.recv(10) #下次收的时候,会先取旧的数据,然后取新的

print('>>>:',data1.decode('utf-8'))print('>>>:',data2.decode('utf-8'))

conn.close()

服务端

importsocket

ip_port=('127.0.0.1',8080)

s=socket.socket(socket.AF_INET,socket.SOCK_STREAM)

res=s.connect_ex(ip_port)

s.send('hello llh!'.encode('utf-8'))

s.close()

客户端

运行结果:👇

4、总结

1.从表面上看,黏包问题主要是因为发送方和接收方的缓存机制、tcp协议面向流通信的特点。2.实际上,主要还是因为接收方不知道消息之间的界限,不知道一次性提取多少字节的数据所造成的

黏包现象只会发生在tcp协议中

六、黏包现象的解决方案

方案一:

黏包现象的本质在于,接收端不知道发送端将要传送的字节流的长度,所以解决粘包的方法就是围绕,如何让发送端在发送数据前,把自己将要发送的字节流总大小让接收端知晓,然后接收端来一个死循环接收完所有数据。如下图:👇

importsocket,subprocess

ip_port=('127.0.0.1',8080)

s=socket.socket(socket.AF_INET,socket.SOCK_STREAM)

s.setsockopt(socket.SOL_SOCKET, socket.SO_REUSEADDR,1)

s.bind(ip_port)

s.listen(5)whileTrue:

conn,addr=s.accept()print('客户端',addr)whileTrue:

msg=conn.recv(1024)if not msg:breakres=subprocess.Popen(msg.decode('utf-8'),shell=True,\

stdin=subprocess.PIPE,\

stderr=subprocess.PIPE,\

stdout=subprocess.PIPE)

err=res.stderr.read()iferr:

ret=errelse:

ret=res.stdout.read()

data_length=len(ret)

conn.send(str(data_length).encode('utf-8'))

data=conn.recv(1024).decode('gbk')if data == 'recv_ready':

conn.sendall(ret)

conn.close()

服务端

importsocket

s=socket.socket(socket.AF_INET,socket.SOCK_STREAM)

res=s.connect_ex(('127.0.0.1',8080))whileTrue:

msg=input('>>:').strip()if len(msg) == 0:continue

if msg == 'quit':breaks.send(msg.encode('utf-8'))

length=int(s.recv(1024).decode('utf-8'))

s.send('recv_ready'.encode('utf-8'))

send_size=0

recv_size=0

data=b''

while recv_size

data+=s.recv(1024)

recv_size+=len(data)print(data.decode('gbk'))

s.close()

客户端

方案一存在的问题:程序的运行速度远快于网络传输速度,所以在发送一段字节前,先用send去发送该字节流长度,这种方式会放大网络延迟带来的性能损耗。

方案二:

方案一的方法,问题在于我们在发送数据时可以借助一个模块,这个模块可以把要发送的数据长度转换成固定长度的字节。这样客户端每次接收消息之前只要先接受这个固定长度字节的内容看一看接下来要接收的信息大小,那么最终接受的数据只要达到这个值就停止,就能刚好不多不少的接收完整的数据了。在python中有这样一个模块刚好可以实现,它就是struct模块。

struct模块可以把某一类型转换成固定长度的字节。如下图:👇

importstruct

name= 'liulonghai'pack_name= struct.pack('i',len(name)) #以‘i’模式对‘name’进行打包。把‘name’的长度转换成固定长度的4个字节

print(pack_name)

unpack_name= struct.unpack('i',pack_name) #以相同的模式对‘name’进行解包,拿到‘name’的长度

print(unpack_name)print(unpack_name[0])

运行结果:

b'\n\x00\x00\x00'(10,)10

struct模块的简单使用

通过以上的例子我们能够拿到需要发送信息的长度,如果再通过json模块对消息进行处理,就能够拿到需要发送信息的长度个内容,这样就能避免黏包现象的发生。

发送时

接收时

先发送struct转换好的数据长度4字节

先接受4个字节使用struct转换成数字来获取要接收的数据长度

再发送数据

再按照长度接收数据

importstructimportsocket

sk=socket.socket()

sk.bind(('127.0.0.1',8888))

sk.listen()

conn,addr=sk.accept()whileTrue:

info= input('请输入你的消息:')if info == 'q':

conn.send(b'q')breakconn.send(info.encode('utf-8'))

num= conn.recv(4)

num= struct.unpack('i',num)[0]

res= conn.recv(num).decode('gbk')print(res)

conn.close()

sk.close()

服务端

importstructimportsocketimportsubprocess

sk=socket.socket()

sk.connect(('127.0.0.1',8888))whileTrue:

info= sk.recv(1024).decode('gbk')if info == 'q':breakres= subprocess.Popen(info,shell=True,

stdout=subprocess.PIPE,

stderr=subprocess.PIPE)

std_out=res.stdout.read()

std_err=res.stderr.read()

len_num= len(std_out)+len(std_err)

num_by= struct.pack('i',len_num)

sk.send(num_by)

sk.send(std_out)

sk.send(std_err)

sk.close()

客户端

上面就是通过struct模块来避免了发生黏包的现象。我们还可以把报头做成字典,字典里包含将要发送的真实数据的详细信息,然后json序列化,然后用struck将序列化后的数据长度打包成4个字节(4个自己足够用了)

发送时

接收时

先发报头长度

先收报头长度,用struct取出来

再编码报头内容然后发送

根据取出的长度收取报头内容,然后解码,反序列化

最后发真实内容

从反序列化的结果中取出待取数据的详细信息,然后去取真实的数据内容

importsocket,struct,jsonimportsubprocess

phone=socket.socket(socket.AF_INET,socket.SOCK_STREAM)

phone.setsockopt(socket.SOL_SOCKET,socket.SO_REUSEADDR,1) #就是它,在bind前加

phone.bind(('127.0.0.1',8080))

phone.listen(5)whileTrue:

conn,addr=phone.accept()whileTrue:

cmd=conn.recv(1024)if not cmd:break

print('cmd: %s' %cmd)

res=subprocess.Popen(cmd.decode('utf-8'),

shell=True,

stdout=subprocess.PIPE,

stderr=subprocess.PIPE)

err=res.stderr.read()print(err)iferr:

back_msg=errelse:

back_msg=res.stdout.read()

headers={'data_size':len(back_msg)}

head_json=json.dumps(headers)

head_json_bytes=bytes(head_json,encoding='utf-8')

conn.send(struct.pack('i',len(head_json_bytes))) #先发报头的长度

conn.send(head_json_bytes) #再发报头

conn.sendall(back_msg) #在发真实的内容

conn.close()

服务端

from socket import *

importstruct,json

ip_port=('127.0.0.1',8080)

client=socket(AF_INET,SOCK_STREAM)

client.connect(ip_port)whileTrue:

cmd=input('请输入你的命令:')if not cmd:continueclient.send(bytes(cmd,encoding='utf-8'))

head=client.recv(4)

head_json_len=struct.unpack('i',head)[0]

head_json=json.loads(client.recv(head_json_len).decode('utf-8'))

data_len=head_json['data_size']

recv_size=0

recv_data=b''

while recv_size

recv_data+=client.recv(1024)

recv_size+=len(recv_data)print(recv_data.decode('gbk'))

客户端

用socket来实现文件上传:

importsocketimportstructimportjson

sk=socket.socket()

sk.bind(('127.0.0.1',8086))

sk.listen()

buffer= 1024conn,addr=sk.accept()#接收

head_len = conn.recv(4)

head_len= struct.unpack('i',head_len)[0]

json_head= conn.recv(head_len).decode('utf-8')

head=json.loads(json_head)

filesize= head['filesize']

with open(head['filename'],'wb') as f:whilefilesize:if filesize >=buffer:

content=conn.recv(buffer)

f.write(content)

filesize-=bufferelse:

content=conn.recv(filesize)

f.write(content)breakconn.close()

sk.close()

服务端

importsocketimportosimportjsonimportstruct

sk=socket.socket()

sk.connect(('127.0.0.1',8086))

buffer= 1024

#发送文件

head = {'filepath':r'C:\Users\36959\Desktop\python文件','filename':r'第3章 选择与循环.ppt','filesize':None}

file_path= os.path.join(head['filepath'],head['filename'])

filesize=os.path.getsize(file_path)

head['filesize'] =filesize

json_head=json.dumps(head)

bytes_head= json_head.encode('utf-8')#计算文件的长度

head_len =len(bytes_head)

pack_len= struct.pack('i',head_len)

sk.send(pack_len)

sk.send(bytes_head)

with open(file_path,'rb') as f:whilefilesize:if filesize >=buffer:

content=f.read(buffer)

sk.send(content)

filesize-=bufferelse:

content=f.read(filesize)

sk.send(content)breaksk.close()

客户端

注意:需要上传的文件路径问题。

七、sock的更多方法介绍

服务端套接字函数

s.bind() 绑定(主机,端口号)到套接字

s.listen() 开始TCP监听

s.accept() 被动接受TCP客户的连接,(阻塞式)等待连接的到来

客户端套接字函数

s.connect() 主动初始化TCP服务器连接

s.connect_ex() connect()函数的扩展版本,出错时返回出错码,而不是抛出异常

公共用途的套接字函数

s.recv() 接收TCP数据

s.send() 发送TCP数据

s.sendall() 发送TCP数据

s.recvfrom() 接收UDP数据

s.sendto() 发送UDP数据

s.getpeername() 连接到当前套接字的远端的地址

s.getsockname() 当前套接字的地址

s.getsockopt() 返回指定套接字的参数

s.setsockopt() 设置指定套接字的参数

s.close() 关闭套接字

面向锁的套接字方法

s.setblocking() 设置套接字的阻塞与非阻塞模式

s.settimeout() 设置阻塞套接字操作的超时时间

s.gettimeout() 得到阻塞套接字操作的超时时间

面向文件的套接字的函数

s.fileno() 套接字的文件描述符

s.makefile() 创建一个与该套接字相关的文件

socket的更对方法归纳

官方文档对socket模块下的socket.send()和socket.sendall()解释如下:

socket.send(string[, flags])

Send data to the socket. The socket must be connected to a remote socket. The optional flags argument has the same meaning asfor recv() above. Returns the number of bytes sent. Applications are responsible for checking that all data has been sent; ifonly some of the data was transmitted, the application needs to attempt delivery of the remaining data.

send()的返回值是发送的字节数量,这个数量值可能小于要发送的string的字节数,也就是说可能无法发送string中所有的数据。如果有错误则会抛出异常。

socket.sendall(string[, flags])

Send data to the socket. The socket must be connected to a remote socket. The optional flags argument has the same meaning asfor recv() above. Unlike send(), this method continues to send data from string until either all data has been sent or an error occurs. None is returned on success. On error, an exception is raised, and there is no way to determine how much data, ifany, was successfully sent.

尝试发送string的所有数据,成功则返回None,失败则抛出异常。

故,下面两段代码是等价的:#sock.sendall('Hello world\n')

#buffer = 'Hello world\n'#while buffer:#bytes = sock.send(buffer)#buffer = buffer[bytes:]

send和sendall 方法的区别

八、验证客户端的合法性

importsocketimportosimporthmac

secret_key= b'luosy'sk=socket.socket()

sk.bind(('127.0.0.1',8081))

sk.listen()defcheck_conn(conn):

msg= os.urandom(32)

conn.send(msg)

h=hmac.new(secret_key,msg)

digest=h.digest()

client_digest= conn.recv(1024)returnhmac.compare_digest(digest,client_digest)

conn,addr=sk.accept()

res=check_conn(conn)ifres:print('合法的客户端!')

conn.close()else:print('非法的客户端!')

conn.close()

服务端

importsocketimporthmac

secret_key= b'luosy'sk=socket.socket()

sk.connect(('127.0.0.1',8081))

msg= sk.recv(1024)

h=hmac.new(secret_key,msg)

digest=h.digest()

sk.send(digest)

sk.close()

客户端

九、socketserver介绍

importsocketserverclassMyserver(socketserver.BaseRequestHandler):defhandle(self):whileTrue:

msg= self.request.recv(1024).decode('utf-8')if msg[5:6] == 'q':break

print(msg)

info= input('>>>')

self.request.send(('服务端:' + info.strip()).encode('utf-8'))if __name__ == '__main__':

server= socketserver.ThreadingTCPServer(('127.0.0.1',8090),Myserver)

server.serve_forever()

基于socketserver的服务端

importsocket

sk=socket.socket()

sk.connect(('127.0.0.1',8090))whileTrue:

msg= input('>>>')if msg == 'q':

sk.send(('客户端1:' + msg).encode('utf-8'))breaksk.send(('客户端1:' + msg).encode('utf-8'))

ret= sk.recv(1024).decode('utf-8')print(ret)

sk.close()

基于socketserver的客户端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