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我院第七届“共享杯”大赛获奖专访来了,各位大气学子进来取经吧!
“共享杯”大学生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大赛是经科技部批准、面向全国在校本科生、研究生的科技资源共享的创新实践活动。第七届“共享杯”大赛于2019年5月启动,在提交的2245件作品中,最终评选出366件优秀作品获奖。
其中,我院获得二等奖的有 刘昕、马雅楠、夏宇、庞波团队的项目《GRAPES_GFS 和 ECMWF 模式初始场在“一带一路”区域内的不确定性分析》(指导教师:陈静);以及林颖仪、王馨梓和彭文堰同学的论文报告《长寿候鸟迁徙的气候养生特征探析》(指导教师:王式功、马盼),同时她们的团队项目也获得了2019年人口健康共享杯大赛三等奖。
获得优秀奖的有刘健、张映豪、李豆旺、欧天卓和肖瑶同学完成的《基于气象要素与污染指数的生态康养模型的建立与检验》(指导教师:王炳赟)项目,张智察团队完成的《机器学习模型实现气溶胶核心光学参数的反演与参数化》(指导教师:倪长健)项目,李毓、彭文堰和曹宇坤同学的《2016年夏季川南城市群一次区域性污染过程分析》项目和唐健峰和宋琼成同学完成的《气象知识科普网》项目 。
我们对其中部分获奖团队进行了采访,他们分别是获得二等奖的《长寿候鸟迁徙的气候养生特征探析》项目团队、《GRAPES_GFS 和 ECMWF 模式初始场在“一带一路”区域内的不确定性分析》项目团队和获得优秀奖的《基于气象要素与污染指数的生态康养模型的建立与检验》项目团队。
首先让我们走进林颖仪、王馨梓团队,听一听她们此次参赛的感受。
众所周知,共享杯是一个大学生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创新大赛。可以简单介绍一下你们此次参赛的作品吗?
答:我们这次参赛作品的题目是《长寿候鸟迁徙的气候养生特征探析》,旨在探索典型长寿候鸟——丹顶鹤、白鹤迁徙的气候规律和气象要素特点,为人类候鸟式旅居、养老提供科学参考依据。我们统计分析其迁徙旅途中主要气象要素的变化范围、变化速率,探析其迁徙过程中蕴含的深层气候养生特征。最后得出启示,人类可参考候鸟季节性迁徙的气象要素特征,科学进行气候养生、候鸟式旅居,趋利避害,利用良好气候条件减少疾病风险,减轻社会医疗负担,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是怎样的契机给了你们这个灵感,想到去探析长寿候鸟迁徙的气候养生特征呢?
答:近年来,人们的健康意识不断加强,候鸟式旅居也成为越来越多中老年人的养生方式。我们发现每年“十一”过后,大批北方老年人特别是患有慢性病的人群开始飞往海南“猫冬”。我们联想到,候鸟通过季节性迁徙,规避严寒和酷暑,寻找适宜的气候环境,实现休养生息和优生繁衍后代。同样的,人类也可效仿候鸟的这一习性,根据自身需求择时择地进行“候鸟式旅居”,最大限度规避相关健康风险。因此,我们希望从候鸟迁徙旅途的气候变化规律中获得气候养生的启示,为人类进行气候养生、候鸟式旅居提供科学的依据。
每一次的成功都源于对生活细致缜密的观察与思考。在作品的准备过程中,你们有遇到什么困难吗?又是怎样去解决的呢?
答:因为论文的思路很新颖,于是我们通过大量阅读相关的文献来缕清思路,其中不仅包括气象本专业的论文,也有很多鸟类学、生态学方面的文章。我们在作品的完成过程中,也有很多细节部分不知道如何更好更明了的展现和表达出来。
成功的背后也许是无数次困难的铺垫。对于这次作品的佳绩,有什么心得体会想和大家分享的吗?
答:首先很开心这次作品能获得如此佳绩,很感谢我们的指导老师一直在给我们建议,也很感谢身边的同学一直支持我们。此次作品能够突出重围的主要原因还是作品思路大胆新颖。大气科学专业不仅可以预报天气,更可以对人们的衣食住行乃至身心健康提供科学指导。通过这次的成功我有不少感想:行动是成功之母,同时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才有更好的发展空间。
创新已成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那对于那些有创新创业想法的同学,有怎样的经验或者一些建议可以分享一下吗?
答:首先,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要明确自己的目标,不要害怕质疑和困难。其次,要结合实际,有合理的创新的想法。最后,有问题或者情绪的时候多与老师同学沟通,听听别人的建议。当前学校以及老师都给予我们最大的便利和帮助,我们应该抓住这个机遇,努力将想法变成现实。
下面是我们对获得本次大赛二等奖的刘昕、马雅楠、夏宇、庞波团队的采访。
“共享杯”是一个全国大学生的科创资源共享平台,那么能否为我们简要介绍一下本次比赛的项目内容和关键词嘛?
答:本次项目将GRAPES-GFS(Global/Regional Assimilation and Prediction System)的初始场和ERA-interim的分析场资料进行不确定性分析,明确了GRAPES全球模式初始场在“一带一路”沿线地区不确定性的时空分布特征。“GRAPES-GFS”,“一带一路”,“不确定性”,“时空分布”是贯穿整个研究内容的关键词。
在准备过程中,你们遇到过什么样的困难?
答:在对GRAPES-GFS模式数据处理的时候,由于数据的存放方式问题,导致使用不同的可视化软件(如NCL、Python等)读取时,数据会出现错位等问题。后面经过调整,这个问题才得以解决。也希望今后的同学们在处理数据的时候,首先得弄清楚数据的字节顺序、字段大小和读写方式等。数据处理成合适的格式过后,记得和原始数据进行验证,如果数据转换出现了错误,后面的计算将毫无意义并且浪费自己太多的时间。
所有的科研成果最后都要服务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你们的研究成果能面向什么样的市场或者人群?或者是为什么样的人群提供建议?
答:数值预报的初值是决定数值预报质量的根本因子之一。了解GRAPES全球模式初始场在“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不确定性分布,可以对模式后期改进提供参考,进而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数值预报水平,进而提高气象业务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服务能力。气象服务国际化是中国气象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积极建设“一带一路”、搭乘“一带一路”发展的顺风车,可以有效提升中国气象产业在服务能力,产业融合、国际化水平等方面的实力。这也与“一带一路”包含的理念-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相吻合。
能否给有参加这类科创竞赛的同学们一些建议?
答:希望同学们能多学习一些现在流行的新技术,另外可以多参加一些比赛将学到的技术得以应用,因为通过实战的测试才能更好地巩固自己所学的知识。现在流行的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技术在气象领域越来越流行,也希望同学们能在课余时间多多接触相关知识,跟上时代的节奏。但首先应该打好自己的专业基础,切忌盲目移植新技术,因为只有当专业基础牢固过后,才能更好地将新技术与气象理论知识相结合。
我们又采访了获得优秀奖的作品《基于气象要素与污染指数的生态康养模型的建立与检验》(指导教师:王炳赟)的项目团队,该项目由刘健、张映豪、李豆旺、欧天卓和肖瑶同学完成。
众所周知,“共享杯”是一个全国大学生的科创资源共享平台,那么能否为我们简要介绍一下本次参加“共享杯”的项目内容和关键词呢?
答:这次比赛我们的课题是《基于气象要素与污染指数的生态康养模型的建立与检验》。由于传统的空气质量指数无法体现其他各类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我们综合考虑几种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通过SO2、NO2、O3、CO、PM2.5和PM10六种空气污染因子,建立了气态污染指数,利用各城市气候观测资料等得出生态康养指数,给出生态康养的评估标准,在此基础上建立各地普适的标准生态康养模型。我们重点分析了北京、南京、昆明、西宁、广州五大典型城市在2014至2017年的生态康养评估模型时空分布特征,并对其进行适宜康养的排名,从而综合选取最适宜康养的城市。
是什么样的灵感给了你们建立一个气象要素和生态康养之间的的模型呢?
答: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大气污染给会给人类和其他动物造成严重的影响和伤害。因此,大气污染研究成为近年来的热点问题。而影响大气污染形成条件有两个主要方面,最主要的方面是污染源排放问题,其次是局地气象条件和扩散条件问题。由此我们想到建立一个气象要素和生态康养之间的的模型来进一步探明并量化大气污染程度和气象条件与人体健康的相关关系,选取最适宜康养的城市并为需要康养的人群提供合理的建议。
建立这样的模型是一个很复杂、需要大数据作支撑的工作。那么在准备过程中,你们遇到过什么样的困难?
答:数据处理方面:数据难搜集、如何把气象数据和污染数据整合在一起、如何归一化等,最难的是如何将气象和污染数据整合建立模型。团队协作方面:效率不高、很难找到突破点和创新点。
我们知道,所有的科研成果最后都要服务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你们的研究成果能面向什么样的市场或者人群?或者是为什么样的人群提供建议?
答:基于不同年龄群体主要是针对妇孕婴幼、青少年和中老年群体。也就是说,从孕幼到青少年,到中老年乃至各个年龄阶层的人群都存在不同的程度、不同类型的康养需求;从健康到亚健康再到病患,社会各个群体都有必要纳入康养覆盖的范围。
最后,能否给有参加这类科创竞赛想法的同学们一些建议?
答:首先,意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队友间的相互督促和鼓励是激励自己坚持下来的重要影响因素。其次,要学会沟通,和队友间的有效沟通会让工作更有效的推进。最后,要用心积淀,努力提高自身各方面的能力。努力终会换来成功!
感谢以上获奖的同学对此次比赛的分享,你们的经验将为后来者提供帮助,你们也将成为一代榜样,激励越来越多的大气学子前赴后继,争取再创辉煌。
图文来源:大气新媒体中心
排版设计:庄旭 陈杰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