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前言
在上一节中我们知道了屏幕上一像素等于实际中多少单位长度(米或经纬度)的换算方法,而知道这个原理后,接下来我们要怎么用它呢?它和我们前端显示地图有什么关联呢?这一节,我会尽量详细的将这两个问题一一回答。说一个题外话,这一系列的文章我都会少给代码,多画流程图或者UML图来跟大家交流,一来便于没有很多GIS和编程基础的人读懂,二来使大家不局限于某种代码的实现而更关注于原理。
2.影像金字塔简介
我们之前反复提到了影像金字塔这个概念,但是没有对其做一个大概的介绍,这里我将这个概念补充一下。
2.1 为什么要出现影像金字塔这个概念
现在,我假设我们的服务器上有一个1G的影像,需要将其在前端进行显示。我们传统的做法就是首先将服务器中的1G影像下载到前端,然后浏览器加载渲染出图。但是大家想想,首先客户端下载1G的影像需要的时间一定是个漫长的过程,其次浏览器加载这么大的文件也多半会导致其崩溃。而最重要的一个问题是,我们的需求仅仅是浏览全图中的某一个区域下的某几个级别,现在却将全图下载完毕了,而这同样还导致了数据的不安全性(下载到本地),同时我们的每一次放大和缩小以及拖拽都将会使浏览器花上足够长的时间去渲染。
可见,传统的方式是不符合实际需求的。到后来,又有了新的解决方法,比如arcgis的IMS版本中提出了动态出图的概念。也就是当前端发出的请求里包含了需要显示的范围、显示窗口的大小等参数后,后台动态的在原始数据中切出一个符合需求的瓦片,然后将这个数据返回给前台,并且在服务器中对这个瓦片做缓存。
但是,这个方法前端出图依旧很慢,并且使地图服务器的压力过大。终于,我们的影像金字塔解决方案出现了。
2.2原理
影像金字塔就是,我们首先将原始影像按照用户的需求,比如用户需要显示多少种比例尺下的数据,需要显示的是原始影像中的哪个区域的数据,将原始影像按照这些需求进行划分和提取。如图:
最低层就是我们提取和划分出的比例尺最小的一级的瓦片,而最上层的则是比例尺最大的一级的瓦片。我们仔细观察可以发现这样的一个规律:比例尺越小的级别瓦片数据越少,反之则越大。而这个规律导致的结果就是:比例尺越小的级别切图的速度越快,同时,同样大小的瓦片所包含的影像范围越多。
当我们建立好了影像金子塔后,前端再请求地图时,则将只是在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