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系统漫游第一篇

1、概述

对于电脑中的程序我们都会简单的使用,但是对于程序是怎样在电脑中运行的,我们知道的很少。当然,如果没有从事程序员的工作,不知道也无妨,但是如果你是一个程序员,知道程序运行的底层逻辑是由必要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 优化程序性能

通常编译器可以生成很好的代码,但那是基于程序员书写的代码的。如果你了解switch和if-else那个更高效,函数调用的开销,while循环与for循环的效率,你就可以写出更有效率的代码。

  • 理解连接时出现的错误

一些令人困扰的程序错误往往都与连接器操作有关,尤其在大型软件系统中。比如静态变量和全局变量的区别是什么?静态库和动态库的区别是什么?…

  • 避免安全漏洞

主要是缓冲区的溢出的错误。

下面就对程序的整天流程进行说明,以后再对细节进行整理。

2、程序的生成过程

我们都是使用文本编辑器来书写代码,这只是我们人能读懂的文字,机器并不能理解它们。所以需要把每条语句转换成一系列的低级机器语言指令。然后把这些指令按照一种称为可执行目标程序的格式打包,并以二进制磁盘文件的形式存放起来。

把文件翻译成可执行目标程序,可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预处理器、编译器、汇编器、链接器。具体的过程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 预处理阶段:预处理器根据以字符#开头的命令,修改原始的C程序,通常得到一个 *.i 文件。比如#include <stdio.h> 语句,在预处理器时会把stdio.h的内容直接插入程序文本中。
  2. 编译阶段:编译器将文本文件 *.i 翻译成文本文件 *.s 文件,它包含一个汇编语言程序。
  3. 汇编阶段:汇编器将 *.s 文件翻译成机器语言指令,把这些指令打包成一种 可重定位目标程序 的格式文件,通常以 *.o 为结尾。
  4. 链接阶段:链接器就是把多个可重定位目标程序文件进行合并,得到一个加载到内存中的可执行目标文件

3、系统的硬件组成

理解程序运行时发生了什么,我们需要了解一个典型系统的硬件组织,如图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1、总线

贯穿整个系统的是一组电子管道,称为总线,它携带信息字节并负责在各个部件间传递
通常总线被设计成传递定长的字节块,也就是字(word)。字中的字节数是一个基本的系统参数,各个系统中都不尽相同。现在的大多数机器字长要么是4个字节(32位),要么是8个字节(64位)。

3.2、I/O设备

I/0(输入/输出)设备是系统与外部世界的联系通道

每个I/0设备都通过一个 控制器适配器 与I/O总线相连。控制器和适配器之间的区别在于它们的封装方式。控制器是I/0设备本身或者系统的主印制电路板上的芯片组,如磁盘。适配器则是一块插在主板插槽上的卡,如USB(鼠标、键盘等),图形适配器。

无论如何,它们的功能都是在I/O总线和I/O设备之间传递信息。

3.3、主存

主存是一个临时存储设备,在处理器执行程序时,用来存放程序和程序处理的数据

从物理上来说,主存是由一组 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 芯片组成的。从逻辑上来说,存储器是一个线性的字节数组,每个字节都有唯一的地址(数组索引),这些地址是从零开始的。

3.4、处理器

处理器是中央处理单元(CPU)的简称,是解释(或执行)存储在主存中指令的引擎。处理器的核心是一个 大小为一个字 的存储设备(或寄存器),称为 程序计数器(PC)。在任何时刻,PC都指向主存中的某条机器语言指令(即含有该条指令的地址)。

从系统通电开始,直到系统断电,处理器一直在不断地执行程序计数器指向的指令,再更新程序计数器,使其指向下一条指令。处理器看上去是按照一个非常简单的指令执行模型来操作的,这个模型由 指令集架构 决定的。在这个模型中,指令按照严格的顺序执行,而执行一条指令包含执行一系列的步骤。处理器从程序计数器指向的内存处读取指令,解释指令中的位,执行该指令指示的简单操作,然后更新PC,使其指向下一条指令,而这条指令并不一定和在内存中刚刚执行的指令相邻。

这样的简单操作并不多,它们围绕着主存寄存器文件算术/逻辑单元(ALU)进行。寄存器文件是一个小的存储设备,由一些单个字长的寄存器组成,每个寄存器都有唯一的名字。ALU计算新的数据和地址值。下面是一些简单操作的例子,CPU在指令的要求下可能会执行这些操作。

  1. 加载:从主存复制一个字节或一个字到寄存器,已覆盖寄存器原来的内容。
  2. 存储:从寄存器复制一个字节或一个字到主存的某个位置,以覆盖这个位置上原有的内容。
  3. 操作:把两个寄存器的内容复制到ALU,ALU对这两个字做算术运算,并将结果存放到一个寄存器中,以覆盖该寄存器中原来的内容。
  4. 跳转:从指令本身中抽取一个字,并将这个字复制到程序计数器中,以覆盖PC中原来的值。

4、命令行运行程序的过程

比如现在有一个名叫 hello 的可执行程序,当我们命令行输入命令,启动程序时,shell(内核)程序执行将命令行逐一读入寄存器中,然后再把它放到内存中,如图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当我们在键盘上敲回车键时,shell程序就知道我们已经结束了命令的输入。然后shell执行一系列指令来加载可执行的 hello 文件,这些指令将 hello 目标文件中的代码和数据从磁盘复制到主存。

利用 直接存储器读取(DMA) 技术,数据可以不通过处理器而直接从磁盘到达主存。如下图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一旦目标文件 hello 中的代码和数据被加载到主存,处理器就开始执行 hello 程序中的机器语言指令。如果有显示的内容,则把显示内容从主存复制到寄存器文件,再从寄存器文件中复制到显示设备,最终显示在屏幕上。如下图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5、高速缓存的重要性

上面的示例中揭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系统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把信息从一个地方挪到另一个地方。程序最初是存放在磁盘上,当程序加载时,它们被复制到主存,当处理器运行程序时,指令又从主存复制到处理器。复制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减慢了程序的运行。

根据机械原理,较大的存储设备要比较小的存储设备运行得慢,而快速设备的造价远高于同类的低速设备。比如,一个典型的寄存器文件只存储几百字节的信息, 而主存里可以存放几十亿字节。然而,处理器从寄存器文件中读数据比从主存中读取几乎要快100倍。

针对这种处理器与主存之间的差异,系统设计者采用了更小更快的存储设备,称为 高速缓存存储器,作为暂时的集结区域,存放处理器近期可能会需要的信息。如下图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位于处理器芯片上的 L1高速缓存 的容量可以达到数万字节,访问速度几乎和访问寄存器文件一样快。 一个容量为数十万到数百万字节的更大的 L2高速缓存 通过一条特殊的总线连接到处理器。进程访问 L2高速缓存 的时间 要比访问 L1高速缓存的时间长5倍,但是这仍然比访问主存快5~10倍。 L1 和 L2 高速缓存是用一种叫做 静态随机访问存储器(SRAM) 的硬件技术实现的。

6、存储设备形成的层次结构

事实上,每个计算机系统中的存储设备都被组织成了一个 存储器层次结构,如下图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个层次结构中,从上至下,设备大访问速度越来越慢、容量越来越大,并且每字节的造价也越来越便宜。

存储器层次结构的主要思想是上一层的存储器作为低一层存储器的高速缓存。因此寄存器文件就是L1的高速缓存,L1是L2的高速缓存…

好了今天就整理到这里,明天会对操作系统、网络通信及并发进行整理。

感谢大家,我是假装很努力的YoungYangD(小羊)

参考资料:
《深入理解计算机系统》

  • 2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