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教学内容
长方体、正方体展开图例题教学及相关练习。
二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 2. 使学生通过适宜的“创想”活动,判断展开图各个面与相应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对应关系,发展空间观念。 3. 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增强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意愿,能主动与他人交流,增强数学的学习兴趣。三
教学过程
一、正方体的展开图
1. 揭示正方体的展开图 (教师出示一个正方体盒子) 师:同学们,看,这是一个正方体盒子,它是由几个正方形面围成的? 生:六个。 师:(教师演示)现在我把它打开,再打开,全部打开……,摊平贴在黑板上,它就变成了一个什么? 生:平面图形。 师:对的,它就是这个正方体的展开图。(板书:正方体的展开图) 2.判断正方体的展开图 师:正方体的展开图一定是长这个样子吗? 生:不是。 师:(设问)有没有其他情况呢,有什么方法可以判断?这儿有5张图,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

师:(设问)是这样么,我们一起来在头脑里折一折,验证一下。(逐步动画演示)
师:假如以蓝色面作为底面也就是下面,想象一下红色的面折起来会是正方体的什么面?
生:右面。
师:我们跟着电脑一起比划折一折。
(课件演示右面折起来)
师:的确是右面。那这一个蓝色的面呢?
生:上面。
师:是这样么,蓝色的面在这张图的哪儿呢?(生指)
师:让我们继续用手势跟着电脑一起比划折一下。
(师生边比划边说:它先跟着红色的面立了起来,然后再盖下来,的确是上面。)
师:黄色的面呢?
生:后面。
师:(课件演示)它也先跟着红色的面立了起来,然后再折过来,的确是后面。
师:剩余两个面呢?
生:一个是前面,一个是后面。
(课件演示)
师:刚才我们借助手势辅助想象(课件出示:手势辅助想象),确认了6个面没有重叠,没有缺失,所以大家想的没错,的确是正方体的展开图。
(5)三连格二:
师:⑤号图也是三连格,是不是呢?
(生意见不统一)
师:我们也用刚才的方法,假如先确定这个面是下面,你能借助手势帮助想象,来确定其它五个面折起来分别是什么面吗?
(生比划想象后,逐步出五个面的名次)
师:怎么会有两个前面,是不是错了,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
(课件演示)两边先立起来,再折进去,的确都是前面。
师:有重叠、有缺失,不是正方体的展开图。
【教学评析】通过想象建立“立体图”与“展开图”上面的一一对应关系,进行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正方体的展开图,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本环节教学中,首先通过“六连格”、“五连格”、“四连格”三个图的观察、比划、演示、对比活动,帮助学生明晰展开图的判断标准:折起来“没有重叠、没有缺失”。然后在两个“三连格”图的教学中,引领学生通过借助手势比划辅助想象的活动,逐步清晰判断方法。教学中,让学生对展开图与相应几何体展开想象,用语言将想象或观察到的情境加以描述,能促进学生对图形表象的建立,进一步加深对图形定义的理解,有利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
3.梳理: 师:同学们,回顾梳理一下:怎么判断一个图是不是正方体的展开图? (同桌交流) 生1:我们可以先想象一个面为下面,然后再想象把其他五个面折起来。 师:说的太好了! 生2:其他五个面没有重叠和缺少,就是了。 师:补充的很精准!还有么? 生3:在想的时候,我们可以用手势比划一下。 师:这是一个好办法! 4.想象: 师:这样的方法大家都学会了么? (生齐答回了) 师:看来,“想象”在这儿特别重要,下面我们就来进行个关于“想象”的特别训练,玩“最强大脑”的游戏。 师:(课件出示游戏规则)假如蓝色的面是下面,请快速想象说出红色面折起来是正方体的什么面。 (课件依次出示,学生抢答后验证) (1)初级难度:(2)中级难度:(手势比划验证)
(3)高级难度:(跟着电脑手势比划验证)











【教学评析】本环节教学中,首先通过有层次的“想象”特别训练,分解了学生在头脑中“折”正方体的难点。而且,引导学生利用手势比划辅助“想象”,使“想象”不是“空想”,而是提供了“想”的“工具”,提高了学生“想”的能力,为后续学习奠定了基础。接着,让学生动手操作进行展开图的创造设计,使操作与想象融合的更加充分。在设计“四连格”时,注重引导学生想象“前”“后”面的位置变换与“立体图”的对应关系,发现“只要上下各摆一个就是前后面”的规律,丰富了学生对“四连格”展开图的认识经验。在设计“三连格”时,引导学生充分运用已有经验,进行知识的迁移,通过对“四连格”的“改造”设计出“三连格”,然后通过对“上”和“前”面的位置变化展开多重翻折的空间想象,创造设计出各种类型的“三连格”,从而使学生对正方体的展开图与立体图的对应关系理解得更加清晰深刻。
二、长方体的展开图 师:刚才我们研究了正方体的展开图,而正方体又是特殊的长方体,那长方体的展开图又是什么样子的呢,你能摆出一个吗?(停顿)刚才的学习有没有可以借鉴的经验,请大家先想一想,然后拿出材料摆一摆。 (学生活动:摆一摆。教师巡视,挑选学生上黑板摆)



【教学评析】长方体的展开图与正方体的展开图是有相似之处的。教学中,充分运用这一联系,既能帮助学生利用正方体展开图的经验,进行迁移学习,有效达成教学目标;又能使对学生对两种立体图形的展开图获得“结构化”的认识与深度理解,更好的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练习提升 1.基础练习 师:大家都掌握了吗?来考考大家。这两图是不是长正方体的展开图呢?请拿出练习纸,标出每个面的名称,进行判断。 (生完成练习纸)

生:有吧。
师:那你打算怎么来进行创造设计呢?
生:再把刚才的“三连格”改造成“二连格”。
师:会学习!学会了运用已有经验来进行迁移!的确,我们可以继续用改造的方法,大家课后尝试完成设计。
师:今天的课,我们就上到这儿!
【教学评析】 早在50多年前,在《教育的过程》(1960年版)一书中,布鲁纳就对伟大的课程应当关注的问题做出了精辟阐述:“任何课程的主题都应该由发展学生的基本理解能力而定,这种能力可以通过掌握构成某一主题的基本结构的潜在原理而实现”。胡立老师“长、正方体的展开图”的教学,正力图引导学生探索长、正方体展开图的潜在原理。“六连格”、“五连格”、“四连格”三个图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宝贵资源,在教学中,教师不急于让学生盲目动手操作,而是通过对这些图的观察、比划、演示、对比等活动,帮助学生明晰展开图的判断标准,是有利于学生发展空间观念的有效途径。 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巧妙构建,通过有层次的“想象”训练,引导学生对典型展开图进行想象和判断,对展开图与相应几何体动态关联,进一步加深对正方体展开图的认识。通过老师的启示和学生认识相结合,使学生在头脑中产生较为深刻的印象,提高学生感知空间和认识图形的能力,使学生的空间观念逐步得到发展。 空间与图形的想象是对已有几何经验和形体的表象进行回忆或再加工的过程。让学生动手操作进行展开图的创造设计,能使这种回忆再加工的过程更加深刻,展开图各个面的位置关系了然于胸,让学生经过亲自参与实践所获取的能力稳健提升,在体验探究知识的快乐,实现了乐中求知的同时,空间观念得到更稳固的建立和发展。让我们同成长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