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之错父之过什么意思_子不教父之过是什么意思?

博客解释了“子不教父之过”意思是养孩子不教育是父亲过错,出自《三字经》。还给出原文及译文,介绍《三字经》成书年代和作者观点,多数认为是南宋王应麟编写,且各朝代有人对其补充。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展开全部

意思是:意思是养了孩子不教育是父亲的过错。出自宋·王应麟《三字经》:“养不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78988e69d8331333431376634教,父之教;教不严,师之惰。”

原文摘录: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译文:

养不教,是父亲的过错。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

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作为呢。

玉石不经过雕琢,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而人要是不懂得学习,以自己的知识、技能来实现自己的价值,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做儿女的,从小。就要亲近老师和朋友,从他们那里学习许多为人处世的礼节和知识。

扩展资料:

关于《三字经》的成书年代和作者历代说法不一,大多数后代学者倾向的观点意见是“宋儒王伯厚先生作《三字经》,以课家塾”,即王应麟为了更好的教育本族子弟读书,于是编写了融会经史子集的三字歌诀。

王应麟是南宋人,《三字经》原著中的历史部分只截至到宋朝为止。随着历史的发展,为了体现时代变迁,各朝代都有人对《三字经》不断地加以补充,清道光年间贺兴思增补的关于元、明、清三代的历史,共计二十四句话。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