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小孩的报酬_孩子做家务,父母到底要不要给报酬?

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如何教孩子形成正确的金钱观是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同样,让孩子自愿帮忙做家务,也是一件不太容易达成的难题,所以才会有家长想到用给钱奖励的方法驱动孩子,但这种看似合理的奖励制度,真的值得推崇吗?

拿金钱奖励来说,为了让孩子做事,我们很容易形成求助于物质奖励或金钱“贿赂”的不良习惯,毕竟从短期来看,物质激励的手段还是十分奏效的。但很多家长可能没有想到,动不动就给孩子金钱奖励,那些习惯了靠自己的“良好行为”从父母那得到钱的孩子会认为,只要自己达到父母的最低要求(比如在超市里不哭不闹、完成了某些家务、不跟父母顶嘴等等),就应该得到钱。

孩子会有这种想法奇怪吗?太正常啦!毕竟,如果过去他一直都能得到父母的奖励,未来这样的奖励岂不应该一直持续下去吗?因为孩子已经形成一种“做家务/完成父母满意的其他事情,就应该获得奖励”的刻板印象,这种模式一旦开始,就很难喊停。

如果父母非要将奖励模式终结,那么结果必然是:孩子不再配合父母的要求,甚至会因此对父母恼怒,跟父母对着干,觉得父母言而无信......一切又回到初始状态,不愿配合的孩子让你头疼不已,而当初,你正是为了不愿唠叨或者呵斥孩子,才选择了给钱这条捷径。

有研究表明,那些伴随着金钱奖励长大的孩子,往往更容易变得自我又拜金,他们无论做什么,第一反应永远都是“我能得到什么”而不是“我能怎样去帮别人”。不是他们天生如此,而是金钱交换的养育模式让他们习惯了这种思维模式。

教育孩子不同于动员员工,轻率地把钱当作奖赏的行为,只会把孩子引向贪恋奖励的误区,教育的意义绝不该是刺激孩子为了获得奖赏而努力。让孩子形成对待金钱的自私心理,这是教育的悲哀,更是孩子的不幸。

我们可以把孩子劳动得到的奖励分为三种:

1.你自己的事情,如收拾玩具等——不该奖励,因为这是你自己的事情。

2.为爱而做的事情,如洗碗、拖地等——不该奖励,因为这是作为一名家庭成员应该参与的事情。

3.为报酬而做的事情,如卖废品等——可以奖励,因为这是在帮我们做事情。

我们应该奖励他利行为,但不该奖励自利行为。之所以这样划分劳动和奖励,是为了让孩子明白三件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为爱而付出,理所当然;我劳动,我光荣。

另外,不管孩子做的是自己的事情、为爱而做的事情还是为报酬而做的事情,父母都别忘了鼓励孩子。比如:“宝贝,谢谢你这么认真地帮忙,这让妈妈感到轻松了很多。”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