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计算机网络为中介的人际传播,以计算机为中介的人际传播理论范式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计算机为中介的传播(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CMC)成为人类越来越普遍的经验。新技术深刻而全面地影响着人际传播的模式,并成为人际关系建立、发展和维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因素。对实践过程的观察和研究形成了人际传播的新知识、新议题、新问题和新方法。尤其是,人们迅速而又广泛地对社交网络化技术的采纳,正扩大着、积累着甚至修正着我们对这些新知识的理解。了解这些新知识、新议题无疑将为我们对中国人际传播经验展开本土化研究提供典范。

线索过滤理论

库尔兰和马尔库斯首创了“线索过滤”这一名词来指称CMC与面对面传播的根本性差异。

社会在场理论强调,在提供更多的温暖感和参与感等方面,CMC天生就不如面对面传播。但大多数研究者认为,只有把在场概念分为远程在场、共在和社会在场,才可以更好地揭示人们在不同的人际关系活动中为何使用不同的新媒介以及媒介使用的顺序差异。而且,以照片、虚拟化身和视频为特征的第二代CMC比第一代提供的在场感更强。其实,正是并只有传播技术才为我们提供了在场与不在场之间做灵活选择的可能性。

社会语境线索缺失理论认为,CMC阻碍了面对面互动中通过非语言行为所能传达出的个性和规范行为等线索的传递,导致了传播使用者变得去个体化、以自我为中心、抵制影响、难以劝服、不受约束、好战、情绪消极。但反对者却认为,CMC使用者会根据使用的媒介来调整自己的语言,以弥补非语言线索的缺失,从而产生不同的社会和人际效果——除了非人的、人际的,还有超人际效果。

媒介丰富度理论指出,“富媒介”经常被用于表示多模式或带宽更高的媒介,也就是能支持多种语言线索和非语言线索系统的媒介(比如,面对面传播最丰富);在信息情境的多义性与发送该信息的媒介的丰富度之间存在匹配关系:信息多义性越高,越要使用丰富度高的媒介,信息多义性低则只需要使用简单的媒介,这样的传播最有效。有研究考察了个体在欺骗他人(谎言可被视作多义信息)时的媒介选择倾向,发现面对新媒介的可记录性等特征时,媒介丰富度理论解释乏力。

信号理论解释了社交网站在帮助观察者评价他人在线表述的真实性方面的益处和潜能。即,如果你能够接触到互动对象社交网络中的其他人,那么互动对象欺骗你的可能性就会降低;如果观察者戳穿了互动对象的骗局,那么这一互动对象将受到社会制裁或惩罚。社交网站使用者对这些成本心知肚明,也就不会在简介中做假了。

  • 1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