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学如何利用计算机思维,跨学科思维打开传播新视野

原标题:跨学科思维打开传播新视野

140c8528bc4a8699e1ccd3886eff98c5.png

(本版均为资料图片)

“我最近读的进化心理学的书中提到,人的婚育状态会对行为造成影响,教授在下次设计问卷时,可不可以考虑把这个因素放进去?”“这次和新闻与传播领域的老师们交流,学到了不少新东西,比如刚刚专家点评中提到的‘涵化理论’我还是第一次听说,会后一定了解一下。”在第四届中国传媒公信力论坛上,有关“跨学科研究”的思路,不管是在演讲人的分享中、点评人的评价里,还是在旁听者的提问中,都被多次提到。在这场以新闻学和传播学学者为主的研讨会上,来自社会学、政治学、管理学等学科的与会者们,为论坛所涉及的话题带来了不同的视角。

实际上,由于新闻学和传播学的关注点本来就包罗万象,这就要求研究者具有跨学科的知识储备。以这次论坛中出现的《渠道、自我效能信任与情绪:探究食品安全谣言的传播机制》这一研究为例,研究者首先自己要有化学、生物学等学科的基本知识,才能明白谣言为何是谣言,也才能更准确深入地解释谣言为何能广泛传播。互联网时代,有关新兴媒体以及像人工智能这样的新技术对于传播的影响也是学者们关注的话题,而要想研究好这些,基础的计算机知识是必不可少的。

其实,跨学科的思维已经被不少研究者所接受,但是,具体“往哪儿跨”的问题却没有那么好回答,尤其是针对社会问题产生原因及影响的研究,换一个学科就会有不同的解释思路,想要分析得准确透彻,还得找准合适的理论才行。云南大学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学院副教授陈曦说,她是学计算机出身,后来当了管理学科的老师,最近又发现期刊编辑常常把自己的文章放到传媒板块,这次参加媒体公信力论坛,还真的发现了不少传播学的理论是适合用在自己研究中的,在她看来,这样跨学科的交流场合对于打开学者的思路非常有帮助。

“学术开始,学术结束!”这是中国传媒公信力论坛一贯的风格。没有冗长的领导致辞,也没有客套的恭维,演讲人满怀热情地陈述自己的研究发现,点评人直击要害指出不足,旁听嘉宾踊跃提问提出建议……论坛结束后,不少与会学者互留了联系方式,有的学者已经开始商量合作研究计划。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张洪忠说,今后争取每年办一次中国传媒公信力论坛,让更多学者在这样的交流中受益。

(责编:赵光霞、宋心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b70ae32322bbf68b69ee795c04c2b162.png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