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说明
这篇文章的大部分内容参考自我的新书《解构大语言模型:从线性回归到通用人工智能》,欢迎有兴趣的读者多多支持。
关于大语言模型的内容,推荐参考这个专栏。
一、哲学与人工智能
让计算机达到人类的智能水平,从而胜任各类复杂任务,一直是计算机科学家梦寐以求的目标。这个追求从计算机诞生伊始就被提出,逐渐演变为如今备受瞩目的人工智能学科。为了完成这个追求,正确的做法是首先弄清楚人类的智能来源于哪里。这其实是思辨的心灵最感兴趣的一个问题。传统的神学答案——人的智能来源于上帝将生气吹在人的鼻孔——已经逐渐失去了它在过去几个世纪里占据的统治地位。另外,显然这个问题超出了科学的范畴,因为人类并没有确切的知识可以回答这个问题。
根据英国哲学家罗素在《西方哲学史》里的主张“一切确切的知识——我是这样主张的——都属于科学;一切涉及超乎确切知识之外的教条都属于神学。但是介乎于神学与科学之间还有一片受到双方攻击的无人之域;这片无人之域就是哲学”。因此,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似乎只能在哲学的范畴里进行探索。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可能给出了最接近真理的答案“语言是存在之家。在它的居所里,人类栖息其中。” 语言不但是人类日常交流的工具,而且几乎所有的知识都以文字的形式进行呈现和存储。如果计算机能够理解人类的语言,不仅可以使人与机器之间的交流更加顺畅,还能让机器学会存储在语言中的知识。而这一过程将推动人工智能实现质的飞跃——从单一的人工智能逐渐演进成为通用人工智能。
上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