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大家打开文章阅读时点击本文最底部右侧的六芒星图案(即“在看”),您的举手之劳也是对我做号的支持。在上篇帖子发布后,陆续有读者咨询钢丝绳连接的事情,群内也有群友分享一些照片与截图,这一期就群友所发照片引申出使用套环与绳夹对钢丝绳连接的内容,与大家一起分享。群友发出一张错误使用绳夹的案例照片(照片中其余部分不在本帖讨论范围):
注意:在GB/T 3811-2008与GB/T 5976-2006标准中对绳夹的适用直径范围及数量描述不一致,上表中数据采用的是绳夹的标准,偏保守,虽然该标准的实施年份较早。
3、钢丝绳夹布置的间距相邻两个钢丝绳夹的间距采用6~7倍钢丝绳直径。
现行若干标准中有不同数值,这里的建议值并没有完全按照最新标准,而是参照国内外标准的基础上,考虑相关行业的实际产品性能要求后作出的,供大家在实际工作中参考。如木桶的短板效应,整体的承载能力取决于最弱的那个部件,需要对每个环节的部件验算其承载力。另外
建议标准化委员会的相关分会在下一次修订标准时考虑统一参数要求(比如现行绳夹标准的要求是80%,设计规范要求是85%,那就有可能造成一种现象:采购的合格绳夹不满足起重机设计需要)。在上一篇帖子发出后,李老师提醒关于楔套的几项许用值差别很大,用最新标准。群友许工搜集一些相关照片,群友陈工也与大家分享在工作中的经验与处理办法,其他多位群友也积极参与讨论分享经验,本文得到汇德力钢丝绳黄总的精心指导,
在此向大家表示感谢!
1、 关于绳夹安装时的朝向
钢丝绳夹应按下图正确的图示,夹座在钢丝绳主绳侧,U形螺栓扣在钢丝绳的尾端侧。不能像上图实物使用照片及下图所示的相反或交替朝向布置。2、钢丝绳夹使用时的最少数量
采用绳夹对钢丝绳进行固定时,对应不同的钢丝绳直径,为保证连接拉力,需要不同数量的绳夹,标准要求最少使用量为:钢丝绳公称直径,mm | 绳夹最少数量,组 |
≤18 | 3 |
>18~26 | 4 |
>26~36 | 5 |
>36~44 | 6 |
>44~60 | 7 |
4、采用钢丝绳夹固定时的拧紧操作
为了增大摩擦减少滑移,绳夹座内壁是刻有槽的,槽的旋向应匹配钢丝绳绳股的捻向的。在钢丝绳夹夹紧时,离套环最近的一个绳夹先拧紧,然后依次拧紧其它绳夹。在受载一、二次后进行再次拧紧。5、重型套环的最大承载能力
根据标准,重型套环最大承载能力不低于公称抗拉强度为1870MPa圆股钢丝绳的最小破断拉力。也就是说, 就算采用了更高强度等级的钢丝绳(1960或2060)并不一定可以提高整体的性能。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套环还与与其连接的销轴或卸扣轴产生接触,合适的轴径对整体的强度带来很大的影响。 工作中按厂家实际提供的套环性能计算选用。6、其它细节
6.1绳头可采用绑绕铁丝或烧结的方式进行防松股处理。6.2为了便于直观观察绳夹固定的钢丝绳有没有出现松脱滑移的情况,可在尾部增加一个绳夹,并使相邻绳夹间的钢丝绳处于松弛突出的状态,如果连接后的钢丝绳在使用时出现滑移,这段钢丝绳会绷紧,便于观察。7、关于钢丝绳端部的连接强度
7.1 GB/T 3811-2008中有以下要求:(1)绳卡连接时要保证连接强度不小于钢丝绳破断拉力的85%;(2)编结连接时75%;(3)楔块、楔套连接时75%;(4)锥形楔套浇铸连接时100%;(5)铝合金套压缩连接时100%。7.2 GB/T 5976-2006中有对绳卡连接的要求:固定处的强度至少为钢丝绳自身强度的80%。7.3 BS EN 13411-3:2004+A1:2008中是这样描述的:补充几个参考数据:
综上所述,在设计时钢丝绳端部的强度建议为:
钢丝绳连接方式 | 不小于钢丝绳破断拉力的 |
插编 | 75% |
楔套 | 75% |
套环绳夹 | 80% |
铝合金压套 | 90% |
合金、树脂浇铸 | 100% |



欢迎注明出处的转载,否则请绕行。
都看到这了,帮忙点个右下角的“在看”再走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