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符号数相减_数与代数之数的认识

4c005b24ef6cbc72bda228a58c0d49b7.png

一.概念描述

现代数学:数作为原始概念,对它的阐明与分析是数学哲学无法避开的任务。现象学创始人胡塞尔借助于布伦塔诺的描述心理学方法,用抽象表象将心理学分析与对“数”概念的分析贯通了起来,试图寻找“数”概念的表象基础。从而阐明了数概念内涵的两个部分“和”与“一”作为纯粹形式的概念,是在感知的基础上通过反思抽象而形成的。从自然数出发,对数和数系进行持续的扩充,是人类生产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也是数学自身发展的需要。数与数系扩张的外部动力和内部动力,构成了数和数系的历史发展过程与逻辑推广过程。

数系的扩张遵循因袭原理,即在原有数系基础上,通过引进新的符号(数),扩充成一个新的、内容更丰富的结构(数系),使得“老”数系是“新”数系的真子集,即“老”的数是所有新数系的一部分,而且在原来数系中成立的运算规则,和更大范围的数系中的运算规则保持一致,结果相同。自然数到整数的扩展就是如此。

按照与实体分离的程度不同,数系遵循以下历史途径逐渐扩展:

自然数→正有理数→简单的代数无理数→零与负有理数→负数→严格的实数系

而“数系”的逻辑扩展过程是不同的:

自然数 添加负数和零→整数→有理数系 作柯西数列的等价类→实数 添加虚数单位i→复数

小学数学:数作为原始概念虽不能有逻辑地进行定义,但却非常重要。在小学数学课程中,数的概念主要包括自然数、正小数、正分数。对于这三个概念的界定,教材中也只是用描述或举例说明的方式来定义的。根据数系的形成过程可知,数概念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数概念外延的多次扩张过程。数系扩张的主要途径是元素添加。在自然数集合中添加“负整数”就得到了整数,在整数集合中添加“分数”就得到了有理数,在有理数集合中添加“无限不循环小数”就得到了实数……

二.概念解读

数概念是数学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它是由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实际需要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也是人类文化的伟大创造之一。

人类在蒙昧时代就已具有识别事物多寡的能力,从这种原始的“数觉”到抽象的“数”概念的形成过程,是一个缓慢的、渐进的过程。原始人在采集、狩猎等生产活动中,首先注意到一只羊与许多羊、一头狼与整群狼在数量上的差异;再通过一只羊与许多羊、一头狼与整群狼的比较,逐渐看到一只羊、一头狼、一条鱼、一棵树……之间存在着某种共通的东西,即它们的单位性。同样,人们会注意到其他特定的物群,例如成双的事物,相互间也可以构成一一对应。这种为一定物群所共有的抽象性质,就是数。

随着对数的认识越来越明确,人们感到有必要以某种方式来表达事物的这一属性,于是产生了记数,而记数是伴随着计数的发展而发展的。最早可能是手指计数。当指头不敷运用时,就出现了石子记数等,以表示同更多集合元素的对应。但记数的石子堆很难长久保存信息,于是又有了“结绳记数”和“刻痕记数”。我国古代文献《周易·系辞下》有“上吉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之说。“书契”即在木或竹上刻画某种符号用以记事(数),简称“刻痕记数”。“结绳”和“书契”都是文字出现前常用的原始记数法。《通史》称“伏羲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因此从“结绳”到“书契”是数概念的一个抽象过程,即由具体物品或标志(如手指、小石、刻痕、结绳等)来代替,根据一一对应的原则进行计算,以后便逐渐脱离了具体事物的量,抽象出纯粹的数的概念。筒言之,数的产生是由具体量记数抽象出数的概念,并伴之产生运算。

小学阶段对数概念的认识在本质上应从数的扩充角度来理解

分数的扩充一般有两种需要:一是分东西的过程中,需要对一个物体进行切割与分配时,整体中的“部分”无法用自然数来表示,就需要有刻画“部分”的方式方法;二是计算过程中,对2÷3无法用自然数表示计算的结果时,就需要有刻画这类除法运算结果的方式方法。

小数的产生有两个前提:一是十进制计数法的使用,二是分数概念的完善。小数的产生有两个动因:一是十进制计数法扩展完善的需要,二是分数书写形式的优化改进。小数的出现标志着十进制计数法从整数扩展到了分数,使分数与整数在形式上获得了统一。我们现在的小数定义就是根据这种形式变换过程来定义的,将十进制分数改写成不带分母形式的数就叫作小数。

负数的产生。“负数”是一个与“正数”的意义相反的数学概念,它的形成源于对生活中完全相反的事物数量的刻画,如进与出、上与下、进与退等。我国数学家刘徽在两千多年前,就给出了负数的定义及刻画方法。他说:“今两算得失相反,要令正负以名之”,“正算赤,负算黑,否则以斜正为异”。我国古代数学专著《九章算术》中就提到了正负数加减法运算法则:“同名相除(两个符号一致的数相减),异名相益(两个符号不一致的数相加),正无人负之,负无人正之;其异名相除(两个不同符号的数相减),同名相益(两个相同符号的数相加),正无人正之,负无人负之。”

三.教学建议

(1)处理好阶段性和发展性的关系

关于数概念的教学,要注重知识的“生长点”与“延伸点”,把每堂课教学的知识置于整体的知识体系中,注重知识的结构和体系,处理好局部知识与整体知识的关系,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的整体性,体会对于某些数学知识可以从不同角度加以分析、从不同层次进行理解。

(2)紧密结合现实生活情境和实例,培养学生良好的数感

培养学生的数感是第一学段的重点。教学时要有意识地联系身边的具体事物,选择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实例,通过观察操作、游戏等方式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自然的数的感悟环境,让学生在数的认知上经历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逐步发展数的思维。比如,刚入学的儿童在认识10以内数的时候,应该通过实物、图片等,将数与物一一对应起来;以后在认识20以内、100以内的数时,可以对具体实物通过估一估、数一数等活动,帮助学生形成对十、百等数量大小的感觉,如数100粒黄豆、100根小棒,估计教室里的学生人数等。还可以就同一个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多种意义所表现的数量来加强对数的感知。比如,1000张纸大约有多厚?学生的1000步大约有多长?1000名学生站成做广播操的队形需要多大的场地?类似这样的问题可让学生举一反三。

(3)让学生亲身经历数的学习活动过程,逐步积累数感经验

在具体的数学活动中,让学生能动脑、动手、动口,多种感官协调活动,并能相互交流,这对强化感知和思维、积累数感经验非常有益。

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调查活动,让学生调查:从你家到学校的路程大约有多远?你上学大约要多少时间?教室面积有多大?你所在城市有多少人?如何测量一张纸的厚度?……这样的数学活动有利于学生在相互交流中从多角度去感悟数,丰富自己的数感经验。

四.推荐阅读

《小学数学研究》(张奠宙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该书第五章主要论述了数的起源、数系扩充及数概念的发展史。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