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ve olap 数据仓库_我在hive上搭建数据仓库

一般将hive作为大数据中离线数据的存储,并把hive作为构建数据仓库的环境。可我们也要了解一个事实,hive不支持行级操作,无法像RMDB那样进行updata、delete,add操作。当你将hive作为数据库来使用时,这种设定可能不是你喜欢的。此外,hive的高延迟也会让你头疼,所以都会配备一些即时查询的工具,如presto。

在hive上,如何实现我们的调度和etl,则是另一块工作了。这个等到以后我们再说吧

数据仓库模型介绍

数据开发的工作中,最为核心的则是如何抽象我们的业务过程,通过数据模型来覆盖当前的需求,并考虑它的扩展性、维护性和易用性。关于模型的设计也是众说纷纭,主流的就是Inmon-范式和kimball-维度了,其他数据仓库建设方法论,都被化作细枝末流了。不过对于大数据中数据仓库建设来说,这两位的思想却是成型于RMDB时代,而如何在大数据中应用怎么每个人自己的想法了。

在Inmon和Kimball中,维度建模的方法成为当前互联网的主流选择。伴随互联网业务的快速迭代、更新,响应的敏捷性成为重要的考量指标。而维度建模的方法与之高度契合,它低成本、可集成的方式为企业提供了一个不错的解决方案。

我们经常讨论的维度建模,是以星型模型为主。对它的理解也十分的简单,它的形状像个星星,拥有一个核心源和多个延伸的“手臂”,其中核心源对应的是事实表,“手臂”则为维度表。在整个仓库构建过程中,将我们面向操作的数据,转变为面向主题(域)。将企业中不同的业务过程,建立一个可共享的多维度表和不同业务过程的数据集成。

Inmon在他的代表作《建立数据仓库》中说到,数据仓库是在企业管理和决策中面向主题的、集成的、与时间相关的、不可修改的数据集合。这也成为了公认的数据仓库的定义。

工作几年来,先后经历了一些互联网公司,如果从整体数据建设角度来说,都很扑街。遇到的问题也主要是专业:缺乏数仓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认知:没有从数据管理上思考投入产出,盲目的铺人满足需求

战略:心血来潮,后期便放弃了对数仓的持久性建设

数据分层

分层就像是在盖房子一样,几层,几个门,几个摄像头等。而不同的家庭,对房子的需求不同,设计也不同。从数据仓库角度来说,一个合适的分层结构,能为我们建设数仓带来数据管理、安全、问题定位、血缘关系等助益。通常意义下,一般有有三个层级结构:ODS层(存源数据)、DW层(存宽表),DA层(存报表)。结合个人的经验,给出一种数据分层的设计。希望有所启发,有不当之处欢迎指出。同步层(Synchronize data level):以增量的方式存储源系统的数据,并实现历史数据的存档。是整个结构的底层,与源系统的数据应尽量保持一致性。

明细层(Detail data level):对源系统的数据进行清洗、整理。该层要保留历史数据的衍变情况,考虑缓慢变化维的实现。

模型层(Model data level):结合业务和当前的数据情况,设计可扩展、易维护的星型模型。该部分是整个数据仓库的核心,结合业务和当下场景,如何布局你的数据仓库。在事实表和维度表中,怎么设计才能够给业务提供有力支撑,以避免走入烟囱式开发的漩涡和数据孤岛等困境,这是个考验。

轻度汇总层(LittleAggregation data level):这层的输出是业务过程的各种宽表。基于更好的数据支持,我们将维度和事实合并成冗余的宽表,以减少业务分析涉及的数据复杂度和探索成本,解决灵活性和敏捷性的数据需求。

应用层(Application data levl):该层已涉及到对具体业务场景的满足,是一种高度聚合的数据。它可能是每日销售情况、每月用户变化等

我的建模案例

我曾在一家公司负责搭建一套数据仓库体系,以帮助分析师,将他们从复杂业务逻辑的泥潭中拖出来。经过几个月的奋斗,成果谈不上硕果累累,也略有成就。在这0->1的建设中有了不少的体会和思考,我时不时的在想,如果我能再来一次,会不会变得更好。

业务选择

模型建设之前,选择好你要干的事情。从业务最关心、最重要、最清晰的业务过程去考虑,比如这是一家卖产品的。那么,先去解决大家关心的有关钱的问题吧。这里以我曾经的交易模型来探讨,在面向交易这个过程,应该从哪里着手展开。

在建设模型的时候,一般都会有几个设计阶段。业务模型、逻辑模型、物理模型。业务模型:在交易这个过程中,业务流程有哪些,是否是有关联。可以和业务专家沟通,梳理好整个交易中的流程以及业务关心点。结合调研工作,能够抽象整个业务过程,并将抽象的东西落地形成一个清晰的结构矩阵。

逻辑模型:结合业务模型,探讨具体的实现。将抽象的东西给落地到数据库中,比如事实表中应该有哪些,维度表中应该有哪些,这些落地的东西如何从明细层中转化过来。

物理模型:结合当前的数据库,将逻辑层实现并落地,产出具体的表和数据。

数据探索

有时候很痛苦,不同的开发同事对于相同的业务字段命名不同,有的名称可读性还差。就比如创建时间的命名,多种多样,五花八门也不为过。create_time,created_time,createAt,rec_createtime等等。当然这样的抱怨,并不能改变现状,应该每个人的代码风格不同,在缺少统一审查和规则下,必然存在。

不规范性和低可读性往往也会影响探索的效率,你去找开发也要基于一定的业务知识储备,否则也难免多耗些时间的。所以,在任何数据建设过程中,都应该有相应的规范和知识沉淀。

探索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业务模型建设的过程。你会很自然地想到潜在分析场景有哪些,业务关心点可能出现的地方。如果你了解这个行业,你也一定知道他们要做什么样的分析。再结合业务与自己的摸索,将业务模型整理出来。

模型建设

在交易模型中,事实表的度量被简单的描述为:“花了多少钱,用了多少券,参与了哪些活动”。从星型模型的角度考虑,我们以这个事实为核心,发散其他维度作为"手臂"。这里要考虑到最细粒度是什么:十分重要,拆到不能拆的地步,这样的模型才是最基础的。

性能如何保证:对于海量的数据,怎么样才能够既正确又快速

历史追溯:对缓慢变化维的考虑

交易模型中,我们的产品是多种多样的,有着不同的属性。那么该如何统一为单一的产品维度呢?我的做法是将所有能合并的合并,放大冗余(空值处理为NotApplication,度量值置为0)。我们不能保证所有的产品属性能合并到一个维度表中,但是我们尽可能的将重要的属性放在一起。毕竟数据仓库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除此之外,对于产品维度来说,往往也不止一个,细分的产品维度表也都会有,以此来覆盖尽可能多的业务场景需求。【如果合并导致数据爆炸,这对于性能而言可能是致命的,这时建议换条路来走】

模型交付

模型完成后,模型首先应通过数据质量校验(空值异常、重复异常、度量异常等),能够覆盖当前的业务流程和数据需求。交付,则是让这个模型开始发挥它最初的目的了。你可能需要介绍、宣传、收集用户反馈(为迭代进行考虑)等。

没有谈到的东西元数据管理

数据质量管理

数据安全策略

面试的一些反馈实时数仓

OLAP与OLTP对比

大数据组件原理与数据存储

窗口函数、行列转换、间断与孤岛

未来可能会变成什么样

对于信息的解析势必会越来越广,将不再局限于当前的文本化数据。对于音频、视频的解析,也许会以其他的模式来展开(本质上都是二进制字符串)。对于当前的边缘计算、深度学习,还处在辨别事物的阶段,是在模拟人的眼睛。以后将会以什么样的方式来模拟人的大脑,对抽象的美丽、丑陋、公平、正义进行辨别呢?

信息承载经历了刻字、印刷、计算机,下一代会是什么呢?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