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在计算机中的对齐方式,数据结构中的字节对齐(32位系统为例)

本文介绍了计算机中数据对齐的基本概念、原因及实现,通过实例分析了32位系统下编译器如何对struct数据结构进行对齐,揭示了内存空间分配的规则和潜在的内存浪费。通过对齐,虽然牺牲了一部分存储空间,但换来了更高的数据读取效率。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1、什么是对齐?

现代计算机中内存空间都是按照字节(byte)划分的,从理论上讲似乎对任何类型的变量的访问可以从任何地址开始,但实际情况是在访问特定变量的时候在特定的内存地址访问,这就需要各类型数据按照一定的规则在空间上排列,而不是顺序的一个接着一个排放,这就是对齐。

2、计算机为什么要对齐?

各个硬件平台对存储空间的处理上有很大的不同。一些平台对某些特定类型的数据只能从某些特定地址开始存取,其他平台可能没有这种情况。但是最常见的是,如果不按照适合其平台的要求对数据存放进行对齐,会在存取数据上带来损失。

比如有些平台每次读都是从偶地址开始,一个int型(假设为32位)如果存放在偶地址开始的地方,那么一个读周期就会读出,而如果存放在奇地址开始的地方,就可能会需要2个读周期,并对两次读出的结果的高低字节进行拼凑才能得到该int数据,显然在读取效率上下降很多。这也是空间和时间的博弈。在网络程序中,掌握这个概念可是很重要的:如果在不同平台之间(比如在Windows

和Linux之间)传递2进制流(比如结构体),那么在这两个平台间必须要定义相同的对齐方式,不然莫名其妙地出了一些错,可是很难排查的。

3.对齐的实现:

通常,我们写程序的时候,不需要考虑对齐问题,编译器会替我们选择适合目标平台的对齐策略。当然,我们也可以通知给编译器传递预编译指令而改变对指定数据的对齐方法,比如写入预编译指令#pragma

pack(2),即告诉编译器按两字节对齐。但是,正因为我们一般不需要关心这个问题,所以,如果编辑器对数据存放做了对齐,而我们不了解的话,常常会对一些问题感到迷惑。最常见的就是struct数据结构的sizeof结果,比如以下程序:#include

int

main()

{

struct A

{

char

a;

short

b;

int

c;

};

printf("结构体类型A在内存中所占内存为:%d字节。\n",sizeof(struct

A));

return

0;

}

输出结果为:8字节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