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钢结构设计标准》GB50017-2017已实施有一段时间了,新钢标增设5.5节“直接分析设计法”的条文,在实际设计工作中,小伙伴还是更乐于采用传统的一阶线弹性分析法并按规范考虑框架柱、支撑的计算长度系数。但介于传统分析方法在侧移敏感结构有一定的局限性,同时为了应对现代建筑越发细、薄、轻巧的追求,小编对新钢规的弹性直接分析法以及其软件实现方法、碰到的实际问题做了一番研究,在此抛砖引玉与大家分享一下。
弹性直接分析设计法主要需要考虑四大因素对侧移敏感问题的影响:
1. 考虑整体结构层面的P-△效应

某框架-中心支撑结构低阶整体屈曲模态
P-△效应即考虑结构整体的初始缺陷。新钢标提到的两种方法可以在软件中实现,方法一为直接添加结构的初始缺陷至设计模型中,如果你手中的结构可以较为顺利的做出整体屈曲模态,则小编比较推荐方法一。具体步骤如下:
(1)对已经建模完成的结构做特征值屈曲分析(bucking),并获得结构的最低阶整体屈曲模态,需注意的是考虑结构整体缺陷的屈曲分析前受压构件(框架柱、支撑等)不宜将其沿构件1轴(长度方向)进行分割(否则不容易出整体屈曲模态),另外经过笔者对不同种类、高度的钢框架、框架支撑的试算,小编发现并不是每一个框架或框架支撑结构都可以做出整体屈曲模态,小编的体会是越是高瘦的越容易出,越是矮胖的越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