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数列中连续数值组成的等差数列最大长度_你应该想想,等差数列的求和是怎么来的?...

d05ff7d5a292de30c88d458a7c23da96.png

在计算之前,首先我们需要明白数列是什么,数列是由一串常数组成的序列,既然是序列,它就有先后的顺序关系。如果数列中的连续的两项之间都相差一个固定的常数值,这个数列便被称之为等差数列。

举 3 个例子:

(1):1、2、3、…、n (公差为 1)

(2):2、4、6、…、n (公差为 2)

(3):4、2、0、…、n (公差为 -2)

等差数列的求和怎么计算呢?这时候有同学直接抛来下面两个公式:

b8cf26ba01a353c761202decaa935053.png

91d51af83b2ff0fc3089051dcee89bad.png

没错,公式是对的,但是这是怎么来的呢?个人真是怕学生们学了数学背了公式以后仅知道用于考试,殊不知,其实数学思维的培养与运用贯彻我们的一生,尤其是一些接地气的数学知识,比如小学和初中的数学知识对于大多人来说是比较实用的。那怎么培养这种思维呢?我个人觉得只需要抛开题目,抛开分数,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即可。

对于公式 (1) 的来源,下面是我自己想的的推导方法,不一定最好的推导方法,但是是自己思考后自己对此比较满意的方法。首先我们先将数列的总个数分成两种情况,一个是偶数个数,另一个是奇数个数。对于偶数个数的数列来说,我们举一个简单的小例子说明情况,如下图(1)所示:

6dc612db2626bff5384a8e5d4a377239.png
图 1

我们可以得出下面这个规律

6f1d9521776a99fa850c25dc9983424e.png

按照这个规律,对于有

项(
为偶数)的等差数列来说,一共有
这样的组合,所以 ,即(1)式是成立的。

对于奇数个数的数列,按照上面的方法来计算的话,便会残留中间那一项,如下图(2)所示:

a36635928e73acd46751817ad6772548.png
图 2

但这不是问题,除去中间那一项我们依旧可以按照这个公式计算,只需要做一点小的改动:

d69aae58e1bc91170967031122efd035.png

中间那一项我们可以这样计算得到:

7dedcd6d67f7b6c3a90eb6cd048b6c8b.png

于是乎,我们将 (3)和 (4)相加,便得到了上述中的(1)式。

接下来我们对(2)式进行推导,(2)式的推导引入了公差

,但其实和上面的推导过程是一样的,本质并没有改变。我们只需要把所有项替换成
的形式即可。如下图(3)所示:

ac28daab242b6b46858c26e1abbd72bb.png

将(1)式中的

替换成
带入(1)式,便能得到(2)式,同学们自己可以动手推导算一算。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