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lab在力学教学中的应用,MATLAB在力学、热学教学中的应用

物理学作为一门理科,与其他科目不同之处在于它揭示的是自然界规律,其中有些规律与人的感官上是一致的,但有些规律是与人的感觉相违背的。因此在从事物理教学时,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充分理解其物理规律。将MATLAB软件应用于物理教学中,能是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直观,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一、用Matlab软件模拟力学运动1.自由落体。一弹性球,初始高度h=10m,向上初速度v0=15m/s,与地相碰的速度衰减系数k=0.8,计算任意时刻球的速度和位置。第一次落地前v=v01-gt,y=h+v01t-gt2/2,T1=3.62s;第二次落地前v02=-k(v01-gT1)v=v02-gt,y=v02t-gt2/2,T2=2v02/g;第三次落地前v03=-k(v02-gT2),v=v03-gt,y=v03t-gt2/2,T3=2v03/g;第n次落地前v0n=-k(v(0n-1)-gT(n-1)),v=v0n-gt,y=v0nt-gt2/2,Tn=2v0n/gMATLAB程序:v0=15;h=10;%初速度、高度g=-9.8;k=0.8;%重力加速度衰减系数T=0;fort=0:0.05:20v=v0+g(t-T);%求速度y=h+v0(t-T)+g(t-T)^2/2;%求高度ify<=0,v0=-0.8v;T=t;%取球每次落地时所用时间h=0;end,subplo(t1,2,2);%画球的运动图像pause(0.1);plot(1,y,'or','MarkerSize',10,'MarkerFace',[1,0,0]),axis([0,2,0,25]);title('球的位置曲线)'subplo(t2,2,1)%画球的速度曲线;axis([0,20,-25,30]);title('球的速度曲线)'gridon;plot(t,v,'r','MarkerSize',2);holdon;sub-plot(2,2,3);%画球的位置曲线axis([0,20,0,25]);gridon;title('球的运动图像)';plo(tt,y,'b','MarkerSize',2);holdondisp(['t=',num2str(t,4),'v=',num2str(v,4),'y=',num2st(ry,2)]),end2.力的叠加原理正交分解法则。假设一个物体受到两个力,F1和F2其作用效果等于当此物体受到一个力时的作用效果一力为合力F3,其中F1,F2称为分力。F1与轴的夹角是1,F2与轴的夹角是2,它的合成遵循矢量的叠加原理。先把F1和F2分解到X,Y轴上:X轴上的分力x1=F1cos2,x2=F2cos2;Y轴上的分力y1=F1sin1,y2=F2sin2其在X,Y轴上的合力为:X轴上的分力x=x1+x2,Y轴上的分力y=y1+y2;所以合力为Fh=F21+F22姨,F与X轴的夹角为角,=arctan(xy)。程序如下:F1=inpu(t'输入力F1:)';a=inpu(t'输入F1与水平面的夹角:)';F2=inpu(t'输入力F2:)';b=inpu(t'输入F2与水平面的夹角:)';M1=F1cos(api/180);N1=F1sin(api/180);M2=F2cos(bpi/180);N2=F2sin(bpi/180);k1=tan(api/180);k2=tan(bpi/180);x1=0:M1/100:M1;%绘制F1和F2axis([020020]);text(M1,N1,'F1)';%标注力的名称tex(tM2,N2,'

  • 0
    点赞
  • 2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