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框架和目录一样吗_人民大学一级教授:论文写作八步法!

e3ff0e04-3b17-eb11-8da9-e4434bdf6706.gif

这是 社科学术圈 推送的第1920篇文章

e5ff0e04-3b17-eb11-8da9-e4434bdf6706.png

多数读文科硕士研究生的人,都有过写作数千字文章的经验。而从写作数千字的文章到写作二三万字的硕士论文,中间隔着一道较为艰难的“坎”。一旦顺利地跃过这道坎,会有一种登上一个较高的山峰、一览众山小的感觉。为什么呢?因为此前写作的文章,第一是字数有限,在结构和逻辑的把握上较为容易;第二是文章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学术论文。本科毕业时写作的论文可能是最大的,一般谈一个较小的话题,可以重复已有的研究成果,只要把基本知识以自己的语言叙述清楚,就算合格了。日常工作中写的文章,无非是工作总结、学习体会和文秘类的东西;即使尝试过文学作品的创作,无限自由的文学遐想与科学的论文写作,距离是很大的。对于多数硕士论文作者来说,都是第一次写这么长的文章,不仅长度,而且文章的性质也与自己经验中的完全不同,它要求学术性和一定的创新性。所以,如果在硕士论文写作方面下一定的功夫,掌握了 写作的基本步骤和规范,论文成功了,这是一个人在学业上的一次飞跃,一定要把握住研究生三年学习中写论文这一最为关键的环节。 严格地说,论文写作并不是从提笔写(或在电脑上打字)开始的。此前的许多步骤都属于论文写作的必要环节,一定程度上比实际动手写重要得多。许多过来的人都有体会, 完成一篇较大的论文,准备时间少则数月,多则数年,一旦真正准备好了,动手写作的时间不过数天到数周。 第一步,确定论文的选题。 从广义上说,选任何本专业范围内的题目都能够写出东西来,只要你有新观点、新发现、新角度、新研究方法、新材料等等。但是这后面的“五新”大大限制了硕士论文的选题。这是由于作者多数是第一次写这么长的学术论文,缺乏经验,也缺乏深厚的知识积累,难以把握;同时,二三万字这个条件也对选题有很大的制约,如果题目过大,无法在这个相对狭小的范围内展开。所以,选题是否得当,对于论文的成功,影响很大,甚至有人说,一个好的选题等于成功了一半。
根据许多硕士论文的选题经验,这一级论文的选题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本专业的研究空白、发生争议的话题(自己的观点感到较为充分)、对比性的话题、从其他专业角度研究本专业的话题(这是一种选题的边际效应)、有新的插入角度的老话题、刚刚冒出来的本专业的新问题。 第二步,围绕已经确定的论文选题,回顾相关的理论和研究,或者叫“文献检索”。 这一步的工作是较为艰苦的,需要有思想准备。在我国,多数中文学术资料目前没有上网,需要手工查找,因而这个步骤中查找中文资料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可能很大;拉丁文资料,特别是英文资料由于网络传播的方便条件,相对好查询。但是不少资料即使找到了目录,真正能够阅读到,仍需要作者不懈的努力。
这一步是必要的,如果没有这一步,你的论文内容很可能重复了别人已经做过的工作,等于白做;查找的过程,也是启发思路、产生观点火花的过程,不走这一步,等于掐掉了自己新观点、新视角、新材料的来源。这也是为下一步做观点、角度、材料上的准备。 第三步,提出你自己关于选题的理论假设,或要研究的具体问题。 选题是指准备写的论文的大体方向和范围,真要动手写作,就会遇到两类具体的问题。第一类属于观点方面的:我的具体观点是什么?你可以设想出一个或几个观点,但它们仅仅是一种假设,通过许多证据、材料,通过严密的论证和适当的论证框架结构,证明你的假设是成立的,这才能形成论文的主体。第二类属于实用方面的:我要具体论证什么问题?你可以提出许多原因、各种环境条件的影响,它们是不是与所论证的问题相关,相关到什么程度,这需要通过科学的调查和分析。
不论哪一种情况,这涉及论文的中心思想或论证主题,一定要明确,并且贯穿论文的始终。由于硕士论文字数相对长,常见的问题之一,在于作者把握不住全文,写着写着,无形中脱离了自己原来确定的假设或具体问题,说了许多无关中心思想或论证主题的内容。 第四步,决定采用哪些研究方法。 人 文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大体可以归为两大范畴,思辨研究和实证研究,后者又可分为定性研究、定量研究两种具体的研究方法。 人们为探究社会事实或社会现象,而采用不同的研究取向,不同的研究取向又有不同的研究方法,不同的研究假设、收集资料的方式和对结果的判断标准。 但是各种研究方法在现在的论文写作中,已经越来越多地呈现相容和内在的连接。 一般地说,根据自己的选题和讨论的具体问题,可以以一种研究方法为主,辅以其他的方法。 例如研究“人”作为大众媒体信息的接受者其接受信息时的状况,这种研究取向就决定了研究本身要以定量分析为主,但同时也需要一些历史的、文化的、政治经济学的思辨研究。
在文科硕士论文中,作者直接为论文进行的定量分析,规模一般较小,适应的范围也是有限的,较多地采用别人而不是自己直接的调查结果。这是由于论文的规模较孝给予作者的研究经费有限、作者个人进行社会调查的能力有限等原因造成的。以逻辑分析为主的论文,适当采用一些定量分析的数据,有时会给文章增添一些分量。但是,一定要根据实际需要,而不要为了显示研究方法的多样而有意去做。例如一个很宏观的话题本来适于思辨研究,硬要加进一项微观的量化调查结果证明什么,反而会弄巧成拙。这是现在写好论文要把握的一个具体问题。 第五步,设计论文的框架结构。 一般文章的写作也需要有这一步,但对硕士论文来说,更为必要,其要求也更细一些。一般情况下,一篇硕士论文要有绪章、入题的第一章、主体章节,以及结束语。章节的设置在写前要有个大体的布局逻辑,使之结构合理;章和章之间有一种逻辑联系,防止盲目写下去,淹没主题,不知所云。这一步很少有一次完成的,往往会根据收集材料的情况、调查访问中遇到的新情况,经常变动。但是就像建筑师在盖房子前必须有图纸一样,到了写硕士论文这个层次上,大体的文章框架不能仅仅存于脑子中,一般要形成文字,相对细致一些,具体到“节”更好(但“节”的层次开始时不要固定化),便于写作时心中有数。
到了设计论文框架这一步,因为有了文字化的章节设计,除了请导师指导外,这是在正式动笔写前较广泛地征求其他专家意见的一个好机会。框架还不是厚厚的论文,看时花费的时间不多,又可以大体看出文章的价值或存在的问题。这时修改论文结构比写完后修改要轻松、容易得多,时间也较为宽余,不要错过这个机会。 第六步,对已经取得的文献资料、调查材料和各种论据进行分析、归类,分别充实到各章节中,再进行解释、论证。 这实际就是论文写作本身,所以这样描述,意在让作者理解论文写作的过程。各种材料和论据,不是天生就可以证明论点或说明具体问题的,需要通过作者对材料的组织和论证,才能使其变得富有生命力,极其自然、有力地为自己所论的题目服务。
在这一步,需要温习一下学过的逻辑学或社会调查统计的知识,用正确的逻辑思维和严谨的数据组织方式,紧紧围绕已经确定的理论假设或具体问题,调动自己所学的各种知识,通过正论(这是主要的)、反论、设论、驳论、喻论等等手法,论证观点或问题,得出结论,完成论文。
论证中肯定会出现种种材料使用或缺乏的问题、逻辑推理的问题、论据与论题不相配的问题等等,需要停下来再找材料和访问专家,充实或削减原来论文框架中的内容,必要时对框架结构进行局部调整。这种情形是正常的、经常发生的。在时间的安排上,对此要作出计划。如果时间安排不当,有时论文功亏一篑的原因就在于写作时间安排过紧,来不及调整论文结构,这很不值得。 第七步,必要时重新估量选题,修正论证对象的范围。 这是与第六步同时出现的另一种情形,即通过较为广泛地征求意见和本人的思考,感到原来的选题对自己不适当,或难以完成,那么就要及时调整整个论文写作的计划,改变选题。这种情形也是正常的,关键在于不要长时期犹豫不决,必须较快地作出决定,以便有时间重起炉灶。由于前面已经对本专业的学术研究有过较多的思考和文献检索,即使改变选题,重新做起,花费的时间不会很多,对此过多的担心是不必要的。
选题不当、难以完成的另一种情况不在于选题本身,而在于选题论证的范围过大。解决这个问题并不难,把论证对象的范围缩小就是了。这里最大的障碍在于作者舍不得“割爱”,花费了许多功夫准备论文,一旦许多材料用不上,难以割舍。这种情况当然会涉及到重新设计论文框架结构的问题。不过,将较大的论证对象的范围缩小,总比相反的情形要容易得多。硕士论文写作中,论证对象范围过小的情况很少见,因为二三万字的论文,本来大多适宜开口较小的选题。 第八步,对论文从技术上进行规范化的检查和调整。 章节设计的技术问题(含目录)、文中的引证标示、注释及编号、文后的参考文献编排,以及不属于论文本身的内容提要(包括英文提要)、关键词等等,都要按照规范化的要求进行检查和调整。这些虽然属于技术性问题,但也反映出作者的治学态度。特别是引证,凡是使用了别人观点的地方,都必须注明材料来源,不能含糊不清,更不能将别人的研究成果变成自己的。标明的材料来源也要十分清楚,论著名称、作者或编者、出版社或发表的刊物名称、出版或发表时间等等,一应具全。有时,一篇较有水平的论文,答辩时提出批评的主要问题是引证的不规范,由于这个原因使论文的评价低一档,这很不值得。 e7ff0e04-3b17-eb11-8da9-e4434bdf6706.png 本文来源:   作者:陈力丹,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社科学术圈编辑整理 e9ff0e04-3b17-eb11-8da9-e4434bdf6706.png efff0e04-3b17-eb11-8da9-e4434bdf6706.jpeg

社科学术圈

45万+社科学者关注

学术路上 · 与你同行

长按扫码可关注

智慧消防安全与应急管理是现代城市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传统消防安全管理面临着诸多挑战,如消防安全责任制度落实到位、消防设施日常管理足、消防警力足等。这些问题仅制约了消防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也给城市的安全运行带来了潜在风险。然而,物联网智慧城市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智慧消防作为物联网智慧城市技术结合的创新产物,正在成为社会消防安全管理的新趋势。 智慧消防的核心在于通过技术创新实现消防安全管理的智能化自动化。其主要应用包括物联网消防安全监管平台、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智慧消防平台等,这些系统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如GPS、GSM、GIS等,实现了对消防设施的实时监控、智能巡检精准定位。例如,单兵定位方案通过信标点定位微惯导加蓝牙辅助定位技术,能够精确掌握消防人员的位置信息,从而提高救援效率安全性。智慧消防仅提升了消防设施的管理质量,还优化了社会消防安全管理资源的配置,降低了管理成本。此外,智慧消防的应用还弥补了传统消防安全管理中数据处理方式落后、值班制度执行彻底等问题,赋予了建筑消防设施智能化、自动化的能力。 尽管智慧消防技术在社会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已经展现出巨大的潜力优势,但目前仍处于实践探索阶段。相关职能部门研究企业需要加大研究开发力度,进一步完善系统的功能与实效性。智慧消防的发展既面临风险,也充满机遇。当前,社会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中仍存在制度执行彻底、消防设施日常维护到位等问题,而智慧消防理念与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弥补这些弊端,提高消防安全管理的自动化与智能化水平。随着智慧城市理念的断发展实践,智慧消防将成为推动社会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与城市化进程同步发展的关键力量。
<think>好的,用户之前问过关于票房预测的写作思路,现在又询问统计建模大赛论文的思路。我需要先理清楚两者的异同。统计建模大赛的论文可能更注重方的严谨性、创新性实际应用,而之前的票房预测更偏向具体领域的研究结构。 用户可能是参赛的学生,需要指导如何组织他们的论文结构,确保符合比赛要求。可能他们需要更详细的步骤,比如问题分析、数据收集、模型选择、结果验证等部分。同时,统计建模比赛通常强调模型的创新性实用性,所以应该突出这些方面。 要注意用户可能没有明确说明比赛的具体主题,但根据常见的统计建模比赛,可能需要涵盖选题、数据预处理、模型构建、结果分析等环节。此外,可能需要强调可视化、模型对比实际应用价值。 需要确保回答结构清晰,分步骤指导,并提供具体的例子注意事项,帮助用户避免常见错误。同时,要使用用户之前接受的格式,比如分点、使用数学公式代码示例,但根据用户当前的查询调整结构,可能需要像之前那么详细的票房例子,而是更通用的框架。 还要考虑用户可能的深层需求,比如如何在有限时间内高效完成论文,如何突出创新点,以及如何有效展示结果。因此,在回答中需要包含这些方面的建议,并给出实用的技巧,如使用流程图、对比表格可视化工具。</think>以下是针对统计建模大赛论文的**系统化写作思路与实施路径**,结合国赛/美赛获奖论文的共性特征,提供**模块化设计指南**: --- ### **一、问题解析与破题定位** #### 1. **赛题解构矩阵** ```markdown | 维度 | 分析要点 | 工具方 | |-------------|-----------------------------------|--------------------------| | 核心诉求 | 明确题目要求解决的本质问题 | 5W1H分析 | | 约束条件 | 识别数据/时间/资源限制 | 敏感性分析 | | 创新空间 | 定位现有方的可改进环节 | 文献对比矩阵 | ``` **示例**:对"城市交通流量预测"赛题,发现已有研究普遍忽视$ \text{POI密度} \times \text{天气因素} $的交互效应 #### 2. **评价标准预对齐** - **美赛MCM/ICM评分权重**: $$ \text{总分} = 0.4 \times \text{模型创新} + 0.3 \times \text{结果可视化} + 0.3 \times \text{写作逻辑} $$ - **国赛加分项**: - 建立可复现的代码仓库(建议使用Docker容器封装) - 提供动态参数调节接口(如Sliders交互控件) --- ### **二、数据工程四步** #### 1. **数据预处理流程图** ```mermaid graph LR A[原始数据] --> B{缺失值处理} B -->|连续变量| C[KNN插补] B -->|分类变量| D[众数填充] C & D --> E[异常值检测] E -->|箱线图| F[Winsorize截断] F --> G[数据标准化] ``` #### 2. **特征工程工具箱** - **时空特征构造**: $$ \text{节假日强度} = \frac{\text{放假天数}}{\sqrt{\text{节假日类型代码}}} $$ - **交互特征生成**: ```python # 使用sklearn自动生成交叉项 from sklearn.preprocessing import PolynomialFeatures poly = PolynomialFeatures(degree=2, interaction_only=True) ``` --- ### **三、模型构建黄金三角** #### 1. **基础模型选型策略** | 数据类型 | 首选模型 | 备选方案 | |----------------|-------------------------|-------------------------| | 小样本时序 | Prophet+ARIMA | Bayesian Structural TS | | 高维特征 | XGBoost+SHAP | LightGBM+Partial Dependence| | 空间关联数据 | ST-Transformer | Graph Neural Network | #### 2. **混合模型创新设计** **示例**:针对电商销量预测的级联模型 $$ \hat{y}_t = \underbrace{0.7 \cdot \text{LSTM}(X_t)}_{\text{时序主成分}} + \underbrace{0.3 \cdot \text{GAM}(Z_t)}_{\text{非线性修正项}} $$ --- ### **四、结果呈现技巧库** #### 1. **可视化双引擎** ```python # 高级绘图模板 import plotly.express as px fig = px.parallel_coordinates( df, color="target", dimensions=features, color_continuous_scale=px.colors.diverging.Tealrose ) fig.show() ``` #### 2. **灵敏度分析范式** - **参数扰动实验**: ```markdown | 参数波动幅度 | 预测结果标准差 | 模型鲁棒性评级 | |--------------|----------------|----------------| | ±5% | 0.12 | ★★★★☆ | | ±10% | 0.27 | ★★★☆☆ | ``` --- ### **五、论文结构优化模板** ```markdown # 基于[核心创新点]的[问题领域]研究 ## 1. 问题重述与创新解读 - 传统方瓶颈分析(配流程图) - 本方案突破路径说明 ## 2. 数据画像与特征工程 - 数据分布雷达图 - 变量相关性弦图 ## 3. 模型架构与算实现 - 混合模型结构框图(建议使用Latex TikZ绘制) - 超参数优化过程记录表 ## 4. 结果分析与应用拓展 - 预测效果对比矩阵(含baseline模型) - 决策建议映射关系图 ## 5. 模型评估与改进方向 - 误差来源桑基图 - 可解释性SHAP力导向图 ``` --- ### **六、常见陷阱规避指南** 1. **数学表达规范** - 错误:$y=ax+b$(缺少上下文说明) - 正确:建立线性回归模型 $$ \hat{y}_i = \beta_0 + \sum_{j=1}^p \beta_j x_{ij} + \epsilon_i,\quad \epsilon_i \sim N(0,\sigma^2) $$ 2. **模型对比完整性** - 必须包含: ```markdown - 计算效率(训练/预测时间) - 内存占用(RAM/GPU显存) - 可解释性得分(使用LIME评估) ``` 3. **代码提交禁忌** - 避免使用绝对路径(推荐使用`pathlib`模块) - 禁止提交.ipynb_checkpoints文件夹 --- ### **七、答辩亮点培育策略** 1. **动态演示技巧** - 使用`Panel`库创建交互看板: ```python import panel as pn slider = pn.widgets.FloatSlider(start=0, end=10) dynamic_plot = pn.bind(plot_function, param=slider) pn.Column(slider, dynamic_plot).servable() ``` 2. **创新点表达公式** $$ \text{创新价值} = \frac{\text{理论深度} \times \text{应用广度}}{\text{实现复杂度}} $$ --- **附:72小时攻坚时间表** ```mermaid gantt title 建模竞赛时间规划 dateFormat HH:mm section 第一天 题目解析 :08:00, 4h 数据清洗 :13:00, 5h section 第二天 特征工程 :08:00, 6h 模型构建 :14:00, 8h section 第三天 论文写作 :08:00, 10h 可视化优化 :18:00, 4h ```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