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喽,各位小可爱们!
不知不觉这学期已经进行到第十六周,
而2020年也只剩下十几天。
在这最后的时间里是不是还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没有做呀!
对啦~那就是选课!!!
当当当!2020-2021学年春季学期选课通知新鲜出炉,
还不了解的小可爱们抓紧看起来吧!
选课网址
四川大学教务管理系统
zhjw.scu.edu.cn
选课资格与限制
已经完善财务手续的在校本科学生
选课阶段
重要提示
1. 请提前检查账号是否可以登录,并维护好本人常用邮箱,以便密码找回。2. 选课结果确定后,课表中的所有课程,无论是否完成课程学习、参加考试,均会如实记载在成绩单中,请谨慎选课。
预选
预选将分年级进行(具体安排请看选课阶段设置)。教务处按照学生培养方案对学生的个人课表进行课程预置,生成预置课表。学生可根据个人实际情况调整课表(增减课程),但请勿随意删除预置课程,导致必修课程无法选上,从而漏选必修课程,影响未来毕业资格审核;且同一门课程删除后再选入将损失该课程的抽签优先级。
预选阶段课程选中不分选课先后顺序,不限制选课人数,凡预选人数超出课容量的课程,预选结束后教务处进行统一抽签,确定选中学生。预选阶段学生课表只显示学生预选课程情况,不可作为正式课表使用。
正选(含教材选订)
不分年级,同时进行。教务处根据拟定的课程处理原则对预选数据进行抽签,形成个人正式初课表。学生务必在正选时上网查看是否中选预选时所选课程。正式课表以正选结束后网上课表为准。此阶段课程有容量限制,人数已满不能再选。在下期开学上课前请学生先到网上查询最新个人课表,以便确认新的上课时间和地点。本阶段同时进行教材选订。
补退选
不分年级,同时进行。此阶段可进行课程修改,建议学生在开学第1、2周试听基础上进行选修课退课和必修课补选,不要轻易改选必修课以免造成课程丢失。同时,对于前两周没有试听的课程不要进行选课,否则可能造成错选而没有修改机会。
特别注意
1.所有课程均不允许冲突选课。
2.重修选课:
不受容量限制,在选课界面点击“重修选课”按钮进行选课。(注:重修课仅限未通过的必修课程)
3.转专业学生选课:
转专业后降级修读的同学,按照正常选课执行。
转专业未降级的同学,如需修读新专业低年级必修课,但因容量限制不能选上,请关注教务处网站“关于转专业学生选课”的相关通知,按通知要求操作。其他课程按照正常选课执行,如有需补修的低年级课程时间与当前年级课程冲突,只能选择其中一门,另一门在以后学期再行修读。
4.选课期间如果任意删掉预置课程,造成必修课程因冲突或者容量满不能选上而漏课,学生在以后学期再行修读。
5.同学请不要在第三方软件内输入综合教务系统的账号密码授权其查询个人课表,以免课表时间地点变动其他软件更新不及时导致错过课程,甚至造成个人信息泄露。
选课阶段安排

选课地点
尽量使用能接入校园网的地点进行选课,以免网络拥堵而选课失败。
选课操作注意事项
1.请同学们在选课时一定要注意看清课程开设信息(校区、时间、教室等);
2.同学们在选课前须接受班主任的指导,严格按照规定时间进行选课,本人参加选课,勿请人代选;
3.选课时,不要一机同时多人选课,选课完成后,务必按[注销]按钮退出个人界面后方可离开,以免他人误操作;
4.选课系统关闭前,务必再次登录查看本人的选课情况,有疑问的课程请及时修正。
5.注意定期更换密码。如密码丢失,配置了密码找回邮箱的同学可通过系统首页密码找回功能重置密码;也可本人带上有效身份证件到学校或学院教务办公点重置。
选课说明
1.为19级同学开设《中华文化》必修课,由于“文学”“历史”“哲学”“艺术”四个篇章未预置在学生课表中,请未参加必修学习的同学自行在本次选课期间选上其中任意一门。
2.《体育》、《形势与政策》、实验、实习实践环节课程原则上不能更改、退课,按预置课表上课。
3.凡有选课限制说明的课程,请仔细查看是否符合选课限制条件,按要求选课,否则可能错选。
4.选课以课程号为唯一标准,不能以上课的教师或者课程名称为标准进行选课。
5.按照教学计划,2018级及之后年级的学生需在五大通识模块中选修6学分。如果在通识模块中选不到自己感兴趣的课程,也可选择文化素质公选课、东西部联盟课程修读,学分可计入通识模块。选课界面按课程类别筛选即可找到相应课程。
跨学科专业课,指学生须修读非本专业的其他专业的选修或必修课程(至少2门,总学分不少于4学分),不含通识模块课和文化素质公选课。即选课界面课程类别为空,且不在本人培养方案的课程。
今天的推送到这就结束啦!想了解更多请点击阅读原文哦~
大家如果还有不明白的地方请向班主任、学院教务人员、教务处工作人员等教师咨询,以免造成选课出错哦。
教务君祝大家欧气爆棚好运连连,都能选到自己心仪的课程!



四川大学e教务公众号
正式向大家征稿啦
欢迎广大师生踊跃投稿
投稿邮箱
scujwc1@sina.com




图文编辑/肖永飞
责任编辑/蒋明霞
来源/教务处

文章转载自四川大学e教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