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fc延时函数不影响其他程序的运行_从零开始的简单函数式C++(十一)惰性求值(摸鱼求值)

惰性求值

惰性求值(Lazy Evaluation)是相对常用的编程语言中的及早求值而言的另一种求值策略,也被称之为按需调用(call-by-need),或者叫延时求值。简单地讲,惰性求值是在谋求一种平衡,一种在节省开发与节约计算资源的一种平衡策略。一个庞大的类实例可能一次只有一小部分会发生更改,如果把其他的东西都盲目的添加进来,就会额外造成不少的计算资源的浪费。因此,在开发时,开发人员不仅要知道高级语言的语法糖,也需要一定的底层 AST 的实现原理,这样能够避免很多不必要的运行时开销。所以,这里的惰性,更多的是指等待的意思:一旦等到了明确的调用命令,自然会把运行结果正确送出。

那么既然提到了惰性求值,我们先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很多人都会用无穷列表来作为惰性求值的第一个例子,我觉得这个例子本身是十分恰当的,你不可能计算一个无穷长度的列表,但是你可以 takedrop 列表前头的东西。不过这个例子在 Haskell 里很容易实现,也很容易讲解,在 C++ 里就颇有些难度:首先得有一定的模板元编程基础,其次还要了解一些 Haskell 求值策略和包装方法(thunk),最后还得重写一套类似的工具来实现这套服务。仅从认识惰性求值而言,这样未免过于头重脚轻。所以我们用一个更简单的例子来进行说明:单一元素的四则运算。

lazy wrapper

一个变量的主要操作无非两种:初始化和之后的调用。那么既然提到了,惰性求值的内容在于等待,等待明确的调用命令。那么初始化算不算一条明确的调用命令呢?在这里,我认为是不算的。初始化更多的是 policy,你必须遵守初始化的方案,但是如果一个变量自始至终没人调用,你遵不遵守是无所谓的。也就是说,我可以平时啥事都不做,但是把 policy 牢记在心;一旦需要我了,我再去执行这个初始化策略就行了。

更明确地说,我们的惰性变量至少需要三个属性域:初始化策略,真实的值,以及是否完成了初始化的标记。为了表示方便,我们用一个泛型的类,来对元素进行一次打包(wrapper)。

template <typename T> class lazy
{
    T value_;
    std::function<T()> policy_;
    bool initialized_;
}

注意到我们的 policy 使用了一个 std::function<T()> 的函数类型,即要求返回一个 T 类型的数据,而且不得有任何参数列表。当然这里只是为了图一个方便,而且参数列表这个事情,我们可以用其他技术来规避掉,这里稍微放下不提。

那么如何在 C++ 这种严格的及早求值的语言中,实现这种操作呢?当然是直接在调用上做文章了!也正因为 C++ 是严格的及早求值语言,所以我们只需要在执行调用的时候,加上几条语句,判断下是否执行过初始化操作,若是执行了初始化操作,就把初始化后的值放行,反之就执行初始化再放行。

template <typename T>
T& lazy::get_value()
{
    if (!initialized_)
    {
        value_ = policy_();
        initialized_ = true;
    }
    return value_;
}

最后就是选择一个合适的运算符重载一下就好了。在这里我选择的是函数调用的运算符 operator() 以突出调用之意。同时还需要保证一个类型转换函数,即可以通过显式类型转换来把打包的数据类型进行解包。所以我们大致上可以写一个这样的东西出来。

template <typename T> class lazy
{
private:
    T value_;
    std::function<T()> policy_;
    bool initialized_;
    static T default_policy()
    {
        throw std::runtime_error("No lazy initiation policy given.");
    }
public:
    lazy() : policy_(default_policy), initialized_(false) {}
    lazy(std::function<T()> _) : policy_(_), initialized_(false) {}
    lazy(const lazy<T>& _) : policy_(_.policy_), initialized_(false) {}

    lazy<T>& operator=(const lazy<T>& _)
    {
        policy_ = _.policy_;
        initialized_ = false;
        return *this;
    }

    T& get_value()
    {
        if (!initialized_)
        {
            value_ = policy_();
            initialized_ = true;
        }
        return value_;
    }

    T& operator()() { return get_value(); }

    operator T() { return get_value(); }
};

那么有了这个东西之后我们能做什么呢?来看这样一个例子

auto pi = lazy<double>([](){ return acos(-1.0); });
auto area = double(pi) * 5 * 5;
auto perimeter = (double)pi * 2 * 5;
cout << "pi= " << pi() << endl;

当程序运行到 area 的时候,就会发现有一个“偷懒”的变量 pi,这个时候就会强制终止这个变量的摸鱼行为,开始进行计算。计算完 pi 的真实值之后,再通过类型转换转换为一个 double 类型的值,送给表达式 double(pi) * 5 * 5。同样,如果执行到最后一行输出 pi 的值的时候,由于已经执行了初始化操作了,所以直接把值送给需要的地方就行了。

等一下,最后一行的这个写法,是不是给人一种记忆化函数调用的感觉?这一点我不反驳,因为两者确实很类似。为了更明显的观察具体的求值顺序,我们编写一份这样的代码:

double radius = 5;
auto pi = lazy<double>([](){
    cout << "create var pi." << endl;
    return acos(-1.0);
});
auto helper = lazy<double>([&pi, radius](){
    cout << "create var helper." << endl;
    return pi() * radius;
});
auto area = lazy<double>([&helper, radius](){
    cout << "create var area." << endl;
    return helper() * radius;
});
auto perimeter = lazy<double>([&helper](){
    cout << "create var perimeter." << endl;
    return 2 * helper();
});

适才注意到我们使用了 lambda 来注册为初始化的 policy,那么同样我也可以借助 lambda 的变量捕捉方法,来实现加入参数,这就解释了为什么 policy 只设置了 std::function<T()> 类型的问题。那么我们写的这 5 条语句,除了第一条是一个及早求值策略的值以外,其他的都是惰性求值变量,所以,先声明的未必是先计算的。请看:

cout << "perimeter= " << perimeter << endl;
/* => perimeter= create var perimeter.
create var helper.
create var pi.
31.4159 */
cout << "area= " << area << endl;
/* => area= create var area.
78.5398 */

借助我们在 policy 中的说明,我们得以看到惰性求值的具体路线。稍加思考,其实这份路线就是一个手工制作出来的简单版本的 AST ,只不过我们现在只关心求值而非语句到语法树的编译过程。

同样,由于惰性的求值策略,我们可以写出一些奇怪的代码,比如这样:

auto a = lazy<int>([]() { return 1; });
auto b = lazy<int>([]() { return 2; });
auto c = a;
cout << "a= " << a() << ", b= " << b() << ", c= " << c() << endl;
// => a= 1, b= 2, c= 1
c() = 5;
cout << "a= " << a() << ", b= " << b() << ", c= " << c() << endl;
// => a= 1, b= 2, c= 5
b = c;
cout << "a= " << a() << ", b= " << b() << ", c= " << c() << endl;
// => a= 1, b= 1, c= 5

最后一行,为什么会得到如此奇怪的结果呢?因为我们在整理拷贝构造函数和赋值操作时,都是只复制了 policy 同时把初始化的状态更改为“未初始化”。所以第三行执行 c = a 的时候,实际上只是把 []() { return 1; } 这个 lambda 存给了变量 c。同样的,最后的那句 b = c 又把这一个 lambda 给了变量 b。所以就会有明明赋值变成了 5,但是结果却是 1 的神奇操作(这不是 bug,这是 feature)。当然也可以改掉,无非是把 false 改成 true 罢了,这里不多赘述。

写在最后

既然知道了所谓的惰性求值无非是“提出初始化方案,检查是否初始化,返回正确值”的三部曲,那么配合上一些简单的递归操作,就是经常听到的无限列表处理。同样类似,配合上一些数值上的计算设计,细化一些具体计算的语法,就是常见的一些所谓的“数值计算中的惰性求值技巧”了。所谓万变不离其宗,学其根本而悟其道,则虽有万变而不惊也。

理论上这个系列应该是完结了,剩下的都是一些零零碎碎的整理工作,我应该能在年前整理完成。更多的话,我就留在后记里写吧。


polossk/Zero-Kara-FCPP​github.com
6deb58b2297970f5db9245f9474cf61d.png
  • 0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