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IP协议属于网络层。
IP提供的服务被认为是无连接的和不可靠的。事实上,在网络性能良好的情况下,IP传送的数据能够完好无损的到达目的地。
- 无连接传输:没有确定目标系统在已做好接受数据准备之前就发送数据。
- 面向连接传输(TCP):源系统与目的系统在应用层数据传送之前需要进行三次握手。
- 不可靠传输:目的系统不对成功接收的分组进行确认,IP只是尽可能地使数据传输成功。
IP只提供无连接、不可靠的服务,把差错检测和流量控制之类的服务授权给了其他协议。这是TCP/IP高效工作的保证。
主要功能
- 将上层数据(如TCP/UDP数据)或同层的其他数据(如ICMP数据)封装到IP数据报中;将IP数据报传送到最终目的地;为了使数据能在链路层上进行传输,对数据进行分段;确定数据报到达其他网络中的目的地的路径。
IP数据报结构
版本号字段占4位,给出的是IP协议的版本号(IPV4/IPV6)。
首部长度字段占4位,给出的是IP分组首部长度,包括可变长度的选项字段,以4字节为单位。
区分服务字段占8位,用来指示期望获得哪种类型的服务(优先级、D、T、R)。
- D、T、R表示延时、吞吐量、可靠性。D、T、R都为1时,表示低延时、高吞吐量、高可靠性。
总长度字段占16位,给出IP分组的总字节数,包括首部和数据部分。
标识字段占16位,用于标识一个IP分组。IP协议利用一个计数器,每产生一个IP分组计数器加1,作为该IP分组的标识。
标志字段占3位
片偏移字段占13位,表示一个IP分组分片封装原IP分组数据的相对偏移量,即封装的数据从哪个字节开始,但偏移字段以8字节为单位。
生存时间(TTL)字段占8位,表示IP分组在网络中可以通过的路由数(跳步数)。源主机在生成IP分组时设置TTL初值,每经过路由器转发一次,TTL减1,如果TTL=0,路由器则丢弃该IP分组,表示网络不可达,并向源主机发送Type=11、Code=0的ICMP报文(超时报文)。
协议字段占8位,指示该IP分组封装的是哪个协议的数据包。6为TCP,表示封装的是TCP段;17为UDP,表示封装的是UDP数据报。
首部校验和字段占16位,利用校验和实现对IP分组首部的差错检测。
源IP地址字段占32位,是发出IP分组的源主机的IP地址。
目的IP地址字段占32位,是IP分组需要送达的主机的IP地址,路由器将依据该地址检索匹配路由表,决策如何转发该IP分组。
IP地址
查看之前博文:https://blog.csdn.net/weixin_40087851/article/details/81569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