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道学习
考纲内容
(一)数据链路层的功能
(二)组帧
(三)差错控制
检错编码;纠错编码
(四)流量控制与可靠传输机制
流量控制、可靠传输与滑动窗口机制;停止-等待协议;后退N帧协议(GBN);选择重传协议(SR)
(五)介质访问控制
1、信道划分:频分复用、时分复用、波分复用、码分复用
2、随机访问:ALOHA协议;CSMA协议;CSMA/CD协议;CSMA/CA协议
3、轮询访问:令牌传递协议
(六)局域网
局域网的基本概念与体系结构;以太网与IEEE 802.3;IEEE 802.11 无线局域网;VLAN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
(七)广域网
广域网的基本概念;PPP协议
(八)数据链路层设备
以太网交换机及其工作原理
复习提示
本章是历年考试中考查的重点。要求在了解数据链路层基本概念和功能的基础上,重点掌握滑动窗口机制、三种可靠传输协议、各种 MAC协议,特别是CSMA/CD协议、CSMA/CA协议和以太网帧格式,以及局域网的争用期和最小帧长的概念、二进制指数退避算法。此外,中继器、网卡、集线器、网桥和局域网交换机的原理及区别也要重点掌握。
3.1 数据链路层的功能
数据链路层的主要任务是实现帧在一段链路上或一个网络中进行传输。数据链路层协议有多种,但有三个基本问题则是共同的,即封装成帧、透明传输和差错检测。
数据链路层使用的信道主要有两种:
1)点对点信道,使用一对一的通信方式。PPP协议则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点对点协议。
2)广播信道,这种信道上连接的主机很多,使用一对多的广播通信方式。采用共享广播信道的有线局域网普遍使用CSMA/CD协议,而无线局域网则使用CSMA/CA协议。
3.1.1 数据链路层所处的地位
下面介绍点对点信道的一些基本概念,某些概念对广播信道也是适用的。
1)链路。指从一个结点到相邻结点的一段物理线路。当进行数据通信时,两台计算机之间的通信路径往往要经过许多段这样的链路。可见链路只是一条路径的组成部分。
2)数据链路。当在一条链路上传送数据时,除了需要链路本身,还需要一些必要的通信协议来控制这些数据的传输,把实现这些协议的硬件和软件加到链路上,就构成了数据链路。有时也把上面所说的链路称为物理链路,而把数据链路称为逻辑链路。
3)帧。数据链路层对等实体之间进行逻辑通信的协议数据单元。数据链路层把网络层下交的数据构成帧发送到链路上,并把接收到的帧中的数据取出并上交给网络层。
3.1.2 为网络层提供服务
3.1.3 链路管理
数据链路层连接的建立、维持和释放过程称为链路管理,它主要用于面向连接的服务。链路两端的结点要进行通信,必须首先确认对方已处于就绪状态,并交换一些必要的信息以对帧序号初始化,然后才能建立连接,在传输过程中要能维持连接,而在传输完毕后要释放该连接。
3.1.4 封装成帧与透明传输
3.1.5 流量控制
3.1.6 差错控制
3.1.7 本节试题精选
3.2 组帧
3.2.1 字符计数法
3.2.2 字节填充法
3.2.3 零比特填充法
3.2.4 违规编码法
3.2.5 本节试题精选
3.3 差错控制
实际通信链路都不是理想的,比特在传输过程中可能产生差错,1可能变成0,0也可能变成1,这就是比特差错。比特差错是传输差错中的一种,本节仅讨论比特差错。
通常利用编码技术进行差错控制,主要有两类:自动重传请求(Automatic Repeat reQuest,ARQ)和前向纠错(Forward Error Correction,FEC)。在ARQ方式中,当接收方检测到差错时,就设法通知发送方重传,直到收到正确的数据为止。在FEC方式中,接收方不但能发现差错,而且能够确定错误的位置并加以纠正。因此,差错控制又可分为检错编码和纠错编码。
3.3.1 检错编码
检错编码都采用冗余编码技术,核心思想是在有效数据(信息位)被发送前,按某种关系附加一定的冗余位,构成一个符合某一规则的码子后发送。当要发送的有效数据变化时,相应的冗余位也随之变化,使得码字遵从不变的规则。接收方根据收到的码字是否仍然符合原规则来判断是否出错。常见的检错编码有奇偶校验码和循环冗余码。
1、奇偶校验码
https://blog.csdn.net/weixin_42256557/article/details/123224897
2、循环冗余码
数据链路层广泛使用循环冗余码(Cyclic Redundancy Code,CRC)检错技术。
发送方的FCS生成和接收方的CRC检验都是由硬件实现的,处理非常迅速,不会影响数据的传输。若在传输过程中无差错,则经过CRC检验后得出的余数R肯定为0。但是,若出现误码,则余数R仍为0的概率极低。因此,通过CRC检错技术,可以近似的认为“凡是接收方数据链路层接受的帧均为无差错”。也就是说,凡是接受方数据链路层接受的帧,我们都能以非常接近1的概率认为这些帧在传输过程中未产生差错;而接受方丢弃的帧虽然曾经收到,但最终因为有差错而被丢弃,即未被接受。
3.3.2 纠错编码
最常见的纠错编码是海明码,其实现原理是在有效信息位中加入几个检验位形成海明码,并把海明码的每个二进制位分配到几个奇偶检验组中。某一位出错后,就会引起有关的几个检验位的值发生变化,这不但可以发现错位,而且能指出错位的位置,为自动纠错提供依据。
3.3.3 本节试题精选
3.4 流量控制与可靠传输
在数据链路层中,流量控制机制和可靠传输机制是交织在一起的。
3.4.1 流量控制与滑动窗口机制
3.4.2 可靠传输机制
可靠传输是指发送方发送的数据都能被接收方正确得接受,通常采用确认和超时重传两种机制来实现。确认是指接收方每收到发送方发来的数据帧,都要向发送方发回一个确认帧,表示已正确地收到该数据帧。超时重传是指发送方在发送一个数据帧后就启动一个计时器,若在规定时间内没有收到所发送数据帧的确认帧,则重发该数据帧,直到发送称为为止。
3.4.3 本节试题精选
3.5 介质访问控制
3.5.1 信道划分介质访问控制
3.5.2 随机访问介质访问控制
3.5.3 轮询访问:令牌传递协议
3.5.4 本节试题精选
3.6 局域网
3.6.1 局域网的基本概述和体系结构
3.6.2 以太网与IEEE 802.3
3.6.3 IEEE 802.11无线局域网
3.6.4 VLAN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
3.6.5 本节试题精选
3.7 广域网
3.7.1 广域网的基本概念
3.7.2 PPP协议
3.7.3 本节试题精选
3.8 数据链路层设备
放大器:对信号不加处理的放大
中继器:连接线路、对信号整形放大;集线器:多端口中继器
网桥:连接网段、存储转发帧、隔离冲突域;交换机:多端口网桥
路由器:连接网络、路由选择、隔离广播域
3.8.1 网桥的基本概念
使用集线器在物理层扩展以太网会形成更大的冲突与。为了避免这个问题,可以使用网桥在数据链路层扩展以太网,而原来的每个以太网称为一个网段。使用网桥进行扩展时,不会将原本独立的两个冲突域合并成一个更大的冲突域,这是因为网桥具有识别帧和转发帧的能力,根据帧首部中的目的MAC地址和网桥的帧转发表来转发或丢弃所收到的帧,起到了过滤通信量的功能。因为各个网段是相对独立的,所以一个网段的故障不影响另一个网段的运行。
网络1和网络2通过网桥连接后,网桥接收网络1发送的数据帧,检查数据帧中的地址,若是网络2的地址,则转发给网络2;若是网络1的地址,则将其丢弃,因为源站和目的站处在同一个网段,目的站能够直接收到这个帧,而不需要借助网桥转发。
网桥是早期的数据链路层设备,现已被以太网交换机取代,最新大纲中已将其删除。
3.8.2 以太网交换机
可见,集线器既不隔离广播域,又不隔离冲突域,而交换机不隔离广播域,但隔离冲突域。
3.8.3 本节试题精选
3.9 本章小结及疑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