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孔穎達之《宋本周易注疏》

王弼, 韓康伯, 孔穎達, 于天寶. 宋本周易注疏. ISBN: 978-7-101-13155-0.

以前我一直傻乎乎地认为“周易”是一本书,但读了一堆易学方面的入门书之后我发现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例如这次读的《宋本周易注疏》,读它既可以简单算作读周易,也可以说不仅仅是在读周易本身。这和中国历史上累层的书籍创作方式有关。而周易的历史恰好是这种创作方式的一个典型例子。

最初或许只有一些经卦或重卦符号,而没有周易的文本。直到商周之际这些符号才被固定地配以文字形成《周易》一书。其中解释单个重卦整体含义的文字被称为卦辞,解释每一爻含义的被称为爻辞(一般爻辞包括用九和用六)。虽然卦辞和爻辞被当作周易最初始的文本,但根据研究推测二者也是先后形成的。卦辞可能稍早于爻辞。这样一来,仅《周易》本身就可能有至少两个作者,一个作卦辞,一个作爻辞——这还是不考虑集体创作和反复修订的情况。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及其门人整理注释周易,产生了一批作品。后来这些作品中有八种十卷合编在一期号称“十翼”。再后来,《十翼》和《周易》合并刊行,并被统称为“周易”。于是孔子及其门人就成了周易的第三批作者。不过汉代为了区分被统称为“周易”的周易原文和《十翼》,把前者称为“易经”,后者称为“易传”。汉代一些周易的谶纬之书则被称为“易纬”。

魏晋南北朝时期,儒道合流,玄学盛行。周易在这个时期也被重新阐释。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王弼和韩康伯的注。所以王弼的《周易注》和韩康伯对王弼注的补充就又被合刊到周易中。他们于是乎就成了周易的第四批作者。

到了唐朝初期,新王朝为了完成思想文化上的整理和统一,开展了大规模的修书活动。其中就有唐太宗下令启动,孔家后人孔颖达领衔的《五经正义》修书工程。但直到唐太宗和孔颖达双双过世这个工程也没完工。直到唐高宗在位时才修完并颁布天下。

在这最终完成的《五经正义》中就有专门注解周易的《周易正义》。宋朝时为了方便阅读将带王弼、韩康伯注的周易与《周易正义》合刊于是有了《周易注疏》。这次我读的这本是中华书局以宋代的《周易注疏》为底本整理出来的,所以全名《宋本周易注疏》。到这里为止,这本书就有了至少四五批作者。所以这本书的署名是个相当复杂的问题。虽然这本书在版权页把身份明确的作者中年代最早的王弼列为第一作者,但我还是觉得为了和《周易注》等区别,应该把孔颖达列在前边,于是这期读书标题中我写的是孔颖达。当然了,这不意味着这本书的内容在唐以后就没变过。中华书局在出版这本书之前还专门组织人对此书进行了校对并加了标点。在附录中还附上了唐人陆德明在《周易正义》编订之前撰写的《周易音义》等材料供读者参考。

从本书内容上来说,我非常推荐读一读本书一开始的《周易正义序》。虽然是唐人所写,与现代史学意见略有所出入,但其立论清晰,考据充分,见解独到,总结精辟,还是很值得一读的。更何况现代史学研究也是要以这些文献为材料的。

正文部分的注释相对来说篇幅较长。既有,对经、传、注的逐字释义,注音训诂,也有对义理的阐发论述。在一些存在学术争议的地方还会花不少笔墨分别论述各方观点,并作评判。如果把周易经传比作现在的教科书的话,《周易正义》有点像补充和解释教材的教材全解。读《周易正义》正文的时候有一个印象很深的地方就是对解卦读音的注解。一般现在读作“Xie”卦(四声),但《周易正义》给出的两种读音是“古买反”和“胡买反”。其中的“胡买反”读起来类似于“Hai”,这个读法和现在山西解州方言把“解州”读“Hai(四声)州”是吻合的。所以可能是“解”古音读“Hai”,而现在的解州方言保留了这一古音。

《周易正义》对比差不多同时期的易学名著——李鼎祚的《周易集解》而言,作为官修书籍的《周易正义》要成系统得多。书中比较少见自相矛盾的论述,整体说服力也比较强。即便是一些现代研究认为是对易经原文误解的地方也说得头头是道,让人忍不住点头称是。更为难能可贵的是,这本书尽管没有像《周易集解》一样广收众家学说,但还是引用了不少别家的论述例如咸卦引了马融,睽卦引了庄子、郭象等等。所以此书的内容远不止是春秋或汉代的儒家学说。


求点赞,求收藏,求分享

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微信搜索:知则

  • 1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