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P中如何使用S价和V价?

S价:标准价格控制

V价:移动平均价控制

1、首先明确价格控制的对象本身是什么类型?如:成品,半成品,原材料等

2、还要明确价格控制的对象所关联的业务有什么?如:自制,外采,内采,内部转储,(自制+采购)等

3、还要明确价格控制的对象具体的业务单据有什么?如:采购订单,生产工单,销售订单,内部交货单等

接下来再看,

如果是采购,可以使用V价,那么存货价值自动加权平均,得到是移动加权平均价

那么在采购业务的情况下,使用S价的话,那么每次采购入库那就是标准价入库,不是按采购价入库的,

那么这两个价之间就有差异,MIGO收货过账的时候就会进差异科目,最后月底还要将这个差异结转分摊出去,分摊到存货或者主营成本中

如果买进来还要加工包装,最后形成一个新的产品,那就要去维护这个产品的BOM结构和工序,后台相应的还要配置好成本结构,就需要使用S价对新的产品进行发布

一般情况下,采购类是按V价控制,物料的采购类型是F,自制生产是按S价控制,物料的采购类型是E,

如果这个物料既有自制又有采购,那就要看这个物料市场价格波动大不大,内部交易成本和变动成本高不高,

还有后续财务有没有要求要核算这种类型的价格差异,如果不关注就V,关注就要用S

以上仅代表个人观点,有意见和建议欢迎提出探讨,目前个人还在学习路上

SAP物料主数据的格控制有以下两方式: 1. 标准格控制Standard Price Control):该方式下,物料的成本是先设定的标准成本。标准格在物料主数据中维护,用于计算成本利润。实际采购生产成本的差异会被记录在成本差异账户中。 2. 移动平均格控制(Moving Average Price Control):该方式下,物料的成本是根据移动平均成本计算的。每次发生采购或生产交易时,系统会根据移动平均计算新的成本。移动平均是根据历史交易的数量计算得出的。 在XXX项目中,一般情况下,原材料使用移动平均格控制,半成品产成品使用标准格控制。 采用V格(移动平均格)的优势包括: - 实时反映物料的实际成本变化。 - 适用于格波动较大或频繁采购的物料,能更好地反映市场变化。 - 通过移动平均计算成本,可以准确计算盈亏利润。 采用S格(标准格)的优势包括: - 简化成本计算预测,标准格固定不变。 - 适用于稳定成本的物料,格波动较小或较少采购的情况。 - 标准销售格之间的差异可以直接反映利润。 然而,采用VS格也有各自的不足之处: - V格可能会受到格波动的影响,导致成本的波动不稳定性。 - S格无法准确反映实际成本的变化,对于格经常波动的物料可能会导致利润估计不准确。 根据项目物料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格控制方式可以更好地适应实际需求,确保成本利润的准确计算。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小九不懂SAP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