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1.0 和 web2.0 以及 web3.0的发展史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Web1.0: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初。当时的互联网是静态、只读的HTML页面。用户之间的互联也相当有限、Yahoo、新浪和搜狐等,内容为主,少交互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web1.0时代是一个群雄并起,逐鹿网络的时代,虽然各个网站采用的手段和方法不同,但第一代互联网有诸多共同的特征,表现在技术创新主导模式、基于点击流量的盈利共通点、门户合流、明晰的主营兼营产业结构、动态网站。在WEB1.0上做出巨大贡献的公司有Netscape,Yahoo和Google。 Netscape研发出第一个大规模商用的浏览器,Yahoo的杨致远提出了互联网黄页, 而Google后来居上,推出了大受欢迎的搜索服务。

特征:

一、web1.0基本采用的是技术创新主导模式,信息技术的变革和使用对于网站的新生与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新浪的最初就是以技术平台起家,搜狐以搜索技术起家,腾讯以即时通讯技术起家,盛大以网络游戏起家,在这些网站的创始阶段,技术性的痕迹相当之重。

二、web1.0的盈利都基于一个共通点,即巨大的点击流量。无论是早期融资还是后期获利,依托的都是为数众多的用户和点击率,以点击率为基础上市或开展增值服务,受众群众的基础,决定了盈利的水平和速度,充分地体现了互联网的眼球经济色彩。

三、web1.0的发展出现了向综合门户合流现象,早期的新浪与搜狐、网易等,继续坚持了门户网站的道路,而腾讯、MSN、GOOGLE等网络新贵,都纷纷走向了门户网络,尤其是对于新闻信息,有着极大的、共同的兴趣。这一情况的出现,在于门户网站本身的盈利空间更加广阔,盈利方式更加多元化,占据网站平台,可以更加有效地实现增值意图,并延伸由主营业务之外的各类服务。

四、web1.0的合流同时,还形成了主营与兼营结合的明晰产业结构。新浪以新闻+广告为主,网易拓展游戏,搜狐延伸门户矩阵,各家以主营作为突破口,以兼营作为补充点,形成拳头加肉掌的发展方式。

五、web1.0不以html为语言,在1.0时代,动态网站已经广泛应用,比如论坛等。

Web2.0:也被称为读写网络,开始于2004年左右,至今也仍然处于Web2.0时代。它由社交媒体网站、博客和在线社区组成,终端用户可以在任何时间实时地交互和协作、Facebook、微信和抖音等,关系为主,多交互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Web2.0是相对于Web1.0的新的时代。指的是一个利用Web的平台,由用户主导而生成的内容互联网产品模式,为了区别传统由网站雇员主导生成的内容而定义为第二代互联网,web2.0是一个新的时代。 [1] 抛开纷繁芜杂的Web 2.0现象,进而将其放到科技发展与社会变革的大视野下来看,Web 2.0可以说是信息技术发展引发网络革命所带来的面向未来、以人为本的创新2.0模式在互联网领域的典型体现,是由专业人员织网到所有用户参与织网的创新民主化进程的生动注释

特点:

(1)用户参与网站内容制造。与web1.0网站单向信息发布的模式不同,web2.0网站的内容通常是用户发布的,使得用户既是网站内容的浏览者也是网站内容的制造者,这也就意味着web2.0网站为用户提供了更多参与的机会,例如博客网站和wiki就是典型的用户创造内容的指导思想,而tag技术(用户设置标签)将传统网站中的信息分类工作直接交给用户来完成。

(2)web2.0更加注重交互性。不仅用户在发布内容过程中实现与网络服务器之间交互,而且,也实现了同一网站不同用户之间的交互,以及不同网站之间信息的交互。

(3)符合web标准的网站设计。web标准是国际上正在推广的网站标准,通常所说的web标准一般是指网站建设采用基于XHTML语言的网站设计语言,实际上,web标准并不是某一标准,而是一系列标准的集合。web标准中典型的应用模式是“CSS+XHTML”,摒弃了HTML4.0中的表格定位方式,其优点之一是网站设计代码规范,并且减少了大量代码,减少网络带宽资源浪费,加快了网站访问速度。更重要的一点是,符合web标准的网站对于用户和搜索引擎更加友好。

(4)web2.0网站与web1.0没有绝对的界限。web2.0技术可以成为web1.0网站的工具,一些在web2.0概念之前诞生的网站本身也具有web2.0特性,例如B2B电子商务网站的免费信息发布和网络社区类网站的内容也来源于用户。

(5)web2.0的核心不是技术而在于指导思想。web2.0有一些典型的技术,但技术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所采取的手段。web2.0技术本身不是web2.0网站的核心,重要的在于典型的web2.0技术体现了具有web2.0特征的应用模式。因此,与其说web2.0是互联网技术的创新,不如说是互联网应用指导思想的革命。

(6)web2.0是互联网的一次理念和思想体系的升级换代,由原来的自上而下的由少数资源控制者集中控制主导的互联网体系,转变为自下而上的由广大用户集体智慧和力量主导的互联网体系。

(7)web2.0 体现交互,可读可写,体现出的方面是各种微博、相册,用户参与性更强。

1、多人参与

Web1.0里,互联网内容是由少数编辑人员(或站长)定制的,比如各门户网站;而在Web2.0里,则是由机构和个人共同提供资讯。

2、人是灵魂

在互联网的新时代,信息是由每个人贡献出来的,各个人共同组成互联网信息源。Web2.0的灵魂是人。

3、可读可写互联网

在Web1.0里,互联网是“阅读式互联网”,而Web2.0是“可写可读互联网”。虽然每个人都参与信息供稿,但在大范围里看,贡献大部分内容的是小部分的人。

4、Web2.0的元素

Web2.0包含了我们经常使用到的服务,以BBS和博客为主要代表,“一对多”和“多对多”的传播模式并存。例如RSS、博客、播客、维基、P2P下载、社会书签、SNS、社区、分享服务等等。博客是Web2.0里十分重要的元素,因为它打破了门户网站的信息垄断,在未来里,博客的地位将更为重要。

5、个人看法

Web2.0实际上是对Web1.0的信息源进行扩展,使其多样化和个性化。同时Web2.0以互动交流为特点,对信息的把关较为模糊。微博微信、电子刊物等、在线百科(WIKI)、问答式网络社区(ASK)

Web3.0:时代还处于初级阶段。以太坊作为Web3.0的引领者,2015年才正式发布。即使是在2019年,能有效提高终端用户体验感的技术仍在开发当中。Web3.0
引入去中心化互联网、区块链、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数据为主,去信任去中介化的价值互联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Web3.0只是由业内人员制造出来的概念词语,最常见的解释是,网站内的信息可以直接和其他网站相关信息进行交互,能通过第三方信息平台同时对多家网站的信息进行整合使用;用户在互联网上拥有自己的数据,并能在不同网站上使用;完全基于web,用浏览器即可实现复杂系统程序才能实现的系统功能;用户数据审计后,同步于网络数据。

特征:
有效聚合

Web3.0将应用Mashup技术对用户生成的内容信息进行整合,使得内容信息的特征性更加明显,便于检索。将精确地阐明信息内容特征的标签进行整合,提高信息描述的精确度,从而便于互联网用户的搜索与整理。同时,对于UGC的筛选性过滤也将成为Web3.0不同于Web2.0的主要特征之一。对于互联网用户的发布权限经过长期的认证,对其发布的信息做不同可信度的分离,可信度高的信息将会被推到互联网信息检索的首项,同时提供信息的互联网用户的可信度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

最后聚合技术的应用将在Web3.0模式下发挥更大的作用,TAG/ONTO/RSS基础聚合设施,渐进式语义网的发展也将为Web3.0构建完备的内容聚合与应用聚合平台。将传统意义的聚合技术和挖掘技术相结合,创造出更加个性化、搜索反应迅速、准确的“Web挖掘个性化搜索引擎”。

普适性

Web3.0的网络模式将实现不同终端的兼容,从PC互联网到WAP手机,PDA,机顶盒,专用终端,不只应用在互联网这一单一终端上。

现有的Web2.0只能通过PC终端应用在互联网这一单一的平台上,面临现在层出不穷的新的移动终端的开发与应用都需要新的技术层面和理念层面的支持。而Web3.0将打破这一僵局,使得各种终端的用户群体都可以享受到在互联网上冲浪的便捷。

实现融合网络的普适化、公用显示装置与个人智能终端的通用,同时加入E-RAD的应用与研发,使得嵌入式技术在Web3.0模式下发挥更大的效力。良好的人性化用户体验、基础性个性化配置 Web3.0同样以人为本,将用户的偏好作为设计的主要考虑因素。Web3.0在对于UGC筛选性的过滤的基础上同时引入偏好信息处理与个性化引擎技术,对用户的行为特征进行分析,既寻找可信度高的UGC发布源,同时对互联网用户的搜索习惯进行整理、挖掘,得出最佳的设计方案,帮助互联网用户快速、准确地搜索到自己想要感兴趣的信息内容,避免了大量信息带来的搜索疲劳。

个性化搜索引擎以有效的用户偏好信息处理为基础,对用户进行的各种操作以及用户提出的各种要求为依据,来分析用户的偏好。通过偏好系统得出的结论再归类到一起,在某一内容主题(如体育方面)形成一种内容,搜索的聚合,推送,达到更好的满足用户搜索,观看的需要。将这一技术引入广播电视中来,将会给传统电视带来巨大的影响。对于数字机顶盒的应用,IPTV、WebTV的推广提供了更好的聚合推送业务。

个性化引擎的建立是一偏好系统为基础,偏好系统的建立要全面而且与内容聚合相联系。有了一定的偏好分析,才能建立起完善的个性化引擎。

数字新技术

Web3.0将建立可信的SNS(社会网络服务系统),可管理的VoIP与IM,可控的Blog/Vlog/Wiki,实现数字通信与信息处理、网络与计算、媒体内容与业务智能、传播与管理、艺术与人文的有序有效结合和融会贯通。

Web2.0模式下的SNS--网络社交平台,只是简单地将人与人通过互联网这一平台连接起来。通过互联网注册在SNS的平台上结交朋友这一途径,并不能确保注册信息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并不是每一次交际圈的扩展都会带来相应的利益需求,这一过程进行下去的结果将会导致本身信息的外泄和零乱、不可靠信息的泛滥,颠覆了人们想利用互联网来扩展人际交往的初衷。这一问题在Web3.0模式下,将通过对用户的真实信息的核查与认证这一方式来解决。高可信度的信息发布源为以后交际圈的扩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与此同时,人们在交际的同时,也可以更迅速地找到自己需要的人才,并且可以完全信任这些可信度高的用户提供的信息,利用这些进一步扩展对自己的有利的交际圈。

Web3.0模式下可管理的VoIP与IM,同样为互联网用户的使用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服务方式。可信度越高、信用度越好的用户发布的信息将会被自动置顶,既提高了信息源发布者的可信度,同时使得这些有用、真实的信息更快地出现在用户的面前,发挥信息的最大效力,提高了信息的使用率、降低了信息查找的时间损耗。

Web3.0模式下可控的Blog/Vlog/Wiki,同样也是为了提高消息的利用率与查找信息的便捷度而生的。这些原本在Web2.0模式下允许用户随意发布的Blog/Vlog/Wiki会使得网络上堆积大量杂乱无章的信息,为用户的搜索带来了极大的不便。由此,Web3.0提出了“可控”这一概念,使得信息的发布与使用连接起来,如果想搜索高可信度的信息,可以点击可信度高的用户撰写的Blog/Vlog/Wiki,实现可信内容与用户访问的对接。

垂直网站

从2010年开始,垂直网站进入“Web 3.0时代”。3.0时代的特征是个性化、互动性和深入的应用服务:更加彻底地站在用户角度;多渠道阅读、本地化内容;用户间应用体验的分享;应用拉动营销,用户口碑拉动营销。用户的应用体验与分享,对网站流量和产品营销具有决定性作用;移动互联网和垂直网络实现有效对接,不是对接内容,而是用户体验和分享层面。同时,垂直网站将与B2C实现对接,从而实现产品数据库查询、体验、购买、分享等整个过程的一体化。

  • 1
    点赞
  • 14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嚣张农民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