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在教育领域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也越来越受关注。
山东省在2017年秋季正式出版了《小学信息技术》,大幅度引入了Scratch、Python等编程语言。
浙江省在2018年的高考选考科目中新增了信息技术,包括信息技术、算法与程序设计、多媒体应用技术。
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NCRE)新增了Python,而全国30所中学也开始试点推广《人工智能基础》课程。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热度急剧上升的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
一、CSP(Certified Software Professional),即非专业级软件能力认证。
认证分为两个级别:CSP-J(Junior,入门级)和CSP-S(Senior,提高级),CSP-J/S是信息学奥赛的前置赛,它是由中国计算机学会(CCF)主办的一项全国性的软件能力认证,旨在培养和选拔优秀的编程人才,比赛分为两轮,每年只举办一次。成绩优异者可参加NOI省级选拔,省级选拔成绩优异者可参加NOI。
码丁实验室通常建议孩子们在小学阶段参加CSP-J,在中学阶段参加CSP-S。这让很多家长误以为通过了CSP-J认证并达到一定分数才能参加CSP-S认证,实际情况并非如此。考试内容主要包括综合知识、算法和数据结构,程序语言为C++。
CSP-J和CSP-S之间没有晋级关系。
CSP-J和CSP-S是全国统考,任何人都可以报名参加,无论是中小学生、中高职学生、大学生还是社会人士。
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编程能力和水平选择报考,能力较低的可以先报CSP-J,能力较高的可以直接报CSP-S。
除了常规报考CSP-J/S考试,还有其他途径可以直接免除第一轮考试,进入第二轮。
GESP(CCF编程能力等级认证)是由中国计算机学会发起和主办的,与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类似。GESP每年有四次认证机会,并与CSP-J/S相衔接。
码丁实验室建议小学阶段的孩子们先挑战CSP-J,这样可以积累比赛经验,打好基础。然后在初中阶段再参加CS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