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智合标准化建设
作者 | 智合标准中心
在德国人工智能内容治理公司Acrolinx于2023年8月对86家财富500强企业的调查中,30%的受访者认为,知识产权是企业对于使用生成式AI的首要担忧。究其根本,现有生成式AI技术与应用在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等方面都面临法律挑战。
伴随生成式AI产业的快速发展,有关生成式AI的知识产权争议此起彼伏,难以取得行业共识。标准作为凝聚产业共识、明晰责任分配、确立行业水位、规范治理要求的产业工具,对于解决生成式AI引发的知识产权运营管理新议题,具有重要作用。
为确保企业在AI时代拥有可供“直接参考”的标准化指引,由中国电子商会作为归口管理单位,智合标准中心组织编制的《生成式人工智能知识产权运营管理指南》团体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正式启动,标准现已完成草案编制,详情参见:首次公开!《生成式人工智能知识产权运营管理指南》初稿抢先看
以期通过召集国内头部大模型企业与人工智能应用先锋企业,携手知识产权业界专家共商共议,填补相关标准的空白,助力企业提升生成式AI知识产权运营管理能力。
为确保本标准以企业需求为立场,以重点业务问题为导向,兼顾科学性与实用性,标准工作组已于12月26日组织召开第一次意见征集会,召集业内专家、起草单位代表与起草人共同就标准草案展开交流研讨,详情参见:30余家起草单位、百余位起草人共同参与,《生成式人工智能知识产权运营管理指南》第一次意见征集会圆满召开!
标准工作组正在结合第一轮意见反馈,积极推进标准二稿编制工作。如果您也想参与标准研讨与编制,您可扫码留下联系方式,后续会有工作人员与您联系。
标准内容将紧紧围绕生成式AI研发与应用的全过程,从企业视角和产业实践出发,致力于以专业化、高品质的标准化方案为企业发展披上最低成本的盔甲。本标准在著作权和商业秘密章节,将根据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开发者、服务提供者、服务使用者三类主体的特点和需求,进行著作权合规要点及商业秘密保护与救济等相关内容的编制;商业标识章节将重点探讨隐性标识技术、数字人形象管理、利用数字人营销管理、人工智能终端产品管理等新议题;在专利章节,本标准将提供生成式人工智能专利的取得、运营与风险防范,乃至知识产权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操作规范。
本标准不仅为企业提供知识产权运营管理全流程实操指南,也重点解决生成式AI引发的新难题。截至目前,百度、阿里、腾讯、字节(参编著作权章节)等国内头部互联网企业,联想、小米、海尔、用友等卓越设备厂商企业,以百川智能为首的AI独角兽公司,以及三七互娱、哔哩哔哩、水滴集团、微医集团等行业大模型代表性企业均已确认参编。他们将以企业视角和实践经验为依据,从行业应用维度和具体场景需求出发,参与到标准编制工作中,提升标准的科学性和落地性,携手为AI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如果您也想与业内专家、企业共研共探AI知识产权管理新议题,共同推动新兴产业向着标准化、规范化发展,您可扫码留下联系方式,后续会有工作人员与您联系。
【已确认参编部分单位】
百度智能云千帆大模型产业(北京)创新基地
阿里巴巴(北京)软件服务有限公司
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
浙江垦丁(北京)律师事务所
北京火山引擎科技有限公司(参编著作权章节)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海尔集团
用友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百川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三七互娱网络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哔哩哔哩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智明星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水滴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微医集团有限公司
恒信东方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广州趣丸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浙江深服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安徽省赛达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广东商信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镁睿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中微盛鼎科技有限公司
湖南国科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易华录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伯瑞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上海晨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深圳前海高智量国际知识产权综合运营服务中心有限公司
北京世宁律师事务所
上海纪年律师事务所
......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