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知识点总结--biologic

第一章 绪论

内环境与内环境稳态

60%体重的体液(40%细胞内、20%细胞外)
内环境:细胞生活的环境即细胞外液
内环境稳态:内环境理化特性保持相对稳定,对细胞的正常代谢至关重要
稳态的保持是机体、细胞进行正常代谢的重要条件
稳态的维持:各个功能器官的代谢活动,神经体液的正常调节

一、生理功能的调节

调节:使机体的功能活动与内外环境相适应

方式:神经(主导)、体液、自身调节(自动控制系系)

1.神经调节:

基本方式:反射
反射活动的基础 : 反射弧,它有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神经、传出神经、效应器

反射 : 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的适应性反应。
反应:受刺激组织的适应性变化

非条件反射:先天具有的,具有种属特异性(种中的每一动物都存在)。 例如: 山楂放嘴里流口水
条件反射:后天获得的,具有个体特异性(个体差异)。例如: 见山楂流口水

2.体液调节

意义: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通过血液循环作用于相应的组织器官来改变它们的活动。 又称全身(远距离)体液调节

分类:
  • 旁分泌:组织细胞分泌的生物活性物质,通过组织液扩散到周围影响周围细胞的活动
  • 自分泌:组织细胞自已分泌的生物活性物质,作用于自身细胞膜受体
实例:

缓激肽—>缓激肽受体—>PLC—>IP3—>Ca++—>NO 神经—体液调节—>体液调节构成反射弧的一个传出环节

冷—>皮肤—>中枢—>下丘脑—>TRH—>腺垂体—>TSH—>甲状腺—>T3T4—>组织产热

对比:

神经调节:作用部位准确,持续短,作用范围小,快、迅速
体液调节:作用不精确但是范围大,作用持久,作用慢

3.自身调节

不依赖于神经体液调节,组织或器官自身对刺激的适应性反应 。心肌:异长自身调节(离体心脏的自身调节)

分类:

负反馈:控制信息与反馈信息作用的方向相反,反馈信息对控制系统起制约作用。以使机体功能活动保持一个相对恒定的水平。
正反馈:控制信息与反馈信息作用的方向相同,反馈信息对控制系统起促进作用 。 以使机体的生理过程迅速完成或使该反应迅速达到极限。例如:血液的凝固过程;分娩过程;胰蛋白酶原激活的过程;动作电位中钠通道的激活过程

渗透性利尿属渗透现象,非上述三种调节,为一物理现象。
CO中毒时为何不呼吸困难:关键是动脉血氧分压正常(决定于物理溶解的O)

前馈:干扰信息通过监测系统发出前馈信息,作用于控制系统以调整控制信息,以对抗干扰信息对受控系 统的作用,使输出变量保持相对恒定。

前馈不需要通过反馈系统,即反馈之前已有控制系统的改变。

二、3个研究水平

  • 细胞和分子水平的研究:

可以分析某种细胞、构成细胞的分子或基因的生理特性、功能及其调节机制;

  • 器官和系统水平的研究:

可以了解一个器官或系统的功能、其在机体中所起的作用和内在机制,以及各种因素对它活动的影响;

  • 整体水平的研究:

就是以完整的机体为研究对象,观察和分析在各种生理条件下不同的器官、系统之间互相联系、互相协调的规律。

第二章 细胞的基础功能

一、跨膜物质运输和信号转导

1、膜的成分和结构

功能

细胞功能复杂,蛋白比例升高;细胞功能简单,脂质比例升高

液态镶嵌学说:液态的脂质双层为基架,中间嵌有不同生理功能的球形蛋白。
膜溶解性:CCl4溶解其后,脂质单层的面积为膜面积的2倍 冰冻蚀刻技术

组成:
  • 脂质:主要是70%PL(磷脂)和30% ch(胆固醇)构成

二维液体:可前后左右运动,但不可上下翻滚动动 流动性决定于: PL/ch之比,ch增加,流动性差 PL—>脂肪酸烃链的饱合程度:饱合度增加,流动性增加

  • 蛋白质:

表面蛋白:肽链中带电的氨基酸与细胞膜的静电结合,很易解离
结合蛋白:蛋白质与细胞膜结合非常牢固,破膜才可分离,Pr肽链反复跨越细胞膜

  • 糖:

寡糖或多糖链,功能是信息分离作用,以共价键形式与脂质或蛋白形成糖脂或糖蛋白,全部存在于细胞膜外。
糖链的排列:构成受体的识别部分,是细胞的标志。
糖基的数量、种类是膜蛋白抗原决定簇。

2、细胞跨膜物质转运

平静时细胞与细胞外液主要离子分部:

这里写图片描述

分类:
  • 单纯扩散: 单纯物理扩散,不消耗能量。脂溶性小分子物质通过单纯扩散:O2、CO2、乙醇。扩散方向、速度决定于物质的浓度差及膜对该物质的通透性。通透性取决于脂溶性和分子量:(脂溶性升高,分子量减小,越易通过膜)

  • 易化扩散 :水溶性小分子物质借助于膜Pr的帮助顺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的跨膜转运。载体蛋白:结合、变构、解离三过程,速度慢 特点:特异性高;存在饱合现象;可被竟争抑制,浓度差大的优先通过
    通道蛋白:闸门开关 特点:速度快;开关受闸门控制,闸门的开闭受不同方式控制

电位门控通道(神经、心肌); 化学门控通道(兴奋收缩耦联); 机械门控通道(平滑肌细胞、内耳毛细胞);

  • 主动运输:借助于离子泵,通过一个耗能的过程,逆浓度或化学梯度的跨膜转运 如钠钾泵
    细胞内的钠和细胞外的钾都能激活钠钾泵生理意义: a、细胞内高钾对细胞内的各种生化反应是必需的 b、可维持细胞内的渗透压即保持细胞容积 c、钠钾泵的活动是细胞生物电产生的前提条件:膜内外离子浓度势能差 d、钠钾泵的活动是许多其它物质进行主运转运所必需的。例如:

G从血液进入细胞为易化扩散;G在肾和肠的吸收为主动转运。G的主动吸收需钠泵提供动力和能量,称继发性转运。

肌浆内膜上有钙泵;甲状腺上皮细胞膜上有碘泵;胃粘膜上有H泵

钠从细胞外进入细胞内为经通道易化扩散;从细胞内出细胞为逆化学梯度的主动转运。
无ATP酶活性的载体是载体;有ATP酶活性的载体是泵

  • 入胞出胞:大分子物质或物质团块进出细胞内的跨膜转运

入胞多,则细胞膜面积减小,膜电容下降;出胞多,则细胞膜面积增加,则膜电容增大
细菌被吞噬细胞吞噬为吞噬(固体);液滴被吞噬细胞吞噬为吞饮 血浆脂蛋白被吞饮入血管内皮细胞

这里写图片描述

3、细胞的跨膜信息传递

类固醇激素除外的大部分激素都作为信息分子

三个途径:

具有特殊感受功能的离子通道;受体—G蛋白—效应器;细胞膜上的酶受体
1、离子通道: 视觉:超级化迟发性感受器电位 听觉:微型器电位
2、受体—G蛋白—效应器酶
G蛋白(即GTP结合蛋白):αβγ三个亚单位构成;作用是激活效应器功能蛋白
效应器酶:AC(腺苷酸环化酶);GC;PLC(磷脂酶C);PDE(磷酸二脂酶)
具体的作用过程(如以去甲肾上腺素为例)请参考课本
3、酪氨酸激酶受体
PKA、PKC等底物为丝氨酸

二、生物电现象

1.兴奋性和生物电

兴奋:动作电位或动作电位产生的过程
兴奋性: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
可兴奋细胞:受刺激后能产生动作电位的细胞(神经细胞、肌细胞、腺细胞) 共同特点:是受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然后引起其它反应

兴奋—收缩耦联—>电与机械变化为两回事, ECG为电变化,在前,所以ECG正常,心脏功能不一定正常

2.判断引起兴奋的条件

强度、时间、强度时间的变化率

强度时间曲线上每一点都代表能使组织发生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和最短刺激时间

时值:以2倍的基强度作为刺激能使组织发生兴奋的最短的刺激时间
阈强度:在刺激时间固定的情况下可使组织发生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

四个兴奋后的兴奋性变化期

1)相对不应期:受刺激后无论多大的刺激都不能产生动作电位 约相当于峰电位持续的时间 包括:绝对不应期和局部不应期
2)相对不应期:阈上刺激有可能产生兴奋
3)超常期:阈下刺激可兴奋,相当于负后电位的后段
4)低常期:大于阈刺激可兴奋

3.生物电现象及产生机制

RP(静息电位)和AP (动作电位)

1)RP:安静的状态下,膜两侧的电位差。此状态又称为极化状态,外正内负 RP指膜内电位,膜外为零

去极化:膜内电位负值减小的过程或状态
负后电位:去极化的后电位
复极化:去极化后,膜电位恢复至RP的过程
超极化:从RP开始,膜电位负值增大
超射:膜电位去极化到零继续变正的部分(NA+停止内流达到最高)

这里写图片描述

2)AP:在RP的基础上,给予适当刺激,膜电位迅速可逆的波动过程

锋电位:去极相(升)复极相(降),其特征决定AP的特征
后电位:负后电位和正后电位,是可有可无的,负后电位是去极化的后电位,复极时蓄积在膜外的钾暂时阻碍了钾外流 下后电位是超极化的后电位,生电性钠泵产生

AP的特征:

1)全或无的特征:AP的幅度与其刺激强度无关,与传播距离也无关,并非AP的幅度不可变化。AP的 幅度可以变化,高钾可使RP变小,因膜外的高钾使外移的钾减少)
2)AP不衰弱传导
这里写图片描述

RP和AP的形成原理

1)AP:

取决于:

a、钠泵的活动造成膜内外离子浓度的势能差
b、不同状态下,细胞膜的离子通道开放或关闭,造成带电离子的跨膜运动产生膜电位变化。

内向电流:正电荷流向细胞内,去极化;
外向电流:正电荷流向细胞外,复极化或超极化;
离子电流与物理电流作用相反,内向的离子流和外向的物理电流使细胞去极化

2) RP:

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差,RP与EK非常接近,但RP

决定于:

a、膜内外的K离子浓度差,
b、细胞膜对钠和钾相对的通透性

阈电位:膜去极化到某一临界状态时,能够引起钠通道大量开放和膜电位变化,此临界膜电位称阈电位。

3)局部兴奋:

当细胞膜受阈下刺激时产生的膜电位

特征:

a、没有”全或无”特征,具有等级性特征。
b、可进行电紧张扩布,但不能向远处,只能在局部衰减扩布,扩布半径小于1mm。
c、没有不应期,可以加和。
神经细胞的树突:不可加和,因为相互间距离过大
神经细胞的胞体:可以加和,逐渐增强局部兴奋性

终板电位是局部兴奋;突触后电位,是局部兴奋;发生器/感受器电位:是局部兴奋

4)兴奋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

通过兴奋与未兴奋部位之间的局部电流,而依次扩布。 局部电流要比阈电流大六到七倍

有髓神经纤维是跳跃性传导 神经干AP(动作电位)是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的电位差

第三章 血液

一、血液的组成和特性

血浆蛋白的功能:

1)运输功能
2)缓冲PH
3)形成血浆胶体渗透压
4)参与凝血、抗凝、纤溶
5)参与免疫、防御

  • 10
    点赞
  • 39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8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8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