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不再使用「支付宝」?

回想起来,我从大概15年就一直用支付宝作为首选的支付工具。后来微信支付火起来,但我还是继续支付宝,主要是觉得支付宝功能更多,在支付上更加专业。

但是最近我决定放弃支付宝,并将它从我的首屏应用里移除,转用微信支付作为我的首选支付工具。

我放弃支付宝的动机是什么呢?

这要从开通信用卡说起。大概两年前我开通了招商银行的信用卡,很快我发现信用卡的额度相比花呗增长快许多,同时我不希望有多张信用卡,或类信用卡(如花呗)。于是在还清所有账单后,我关闭了支付宝的花呗功能,并将招行信用卡作为第一付款方式。

此时,我依然选择支付宝作为我的主要付款工具,只是关闭花呗功能。

但是,渐渐地,我发现支付宝越来越惹怒我了。

在关闭花呗后,每次用支付宝付款时,付款方式下方都有出现”推荐用花呗,笔笔有福利“的提示。

 

不仅如此,有时候,这个提示中会有显眼的红色文案,显示”开通花呗立减8元“等字样。

每次用支付时,我仿佛都能听到身边有个支付宝运营在对我说:用花呗吧,用花呗~

这个体验,有点像办理了联通的套餐,不久后我发现套餐不划算,转用更加优惠的互联网套餐。随后联通的客服人员就每天打电话跟你推销自家并不划算的套餐,即使你告诉她是自己主动退出这个套餐的,但联通的推销电话依然打个不停。

张小龙在微信公开课上说过,好的工具应该是用完即走的。

显然,支付宝不想让用户用完即走,它还想顺带向用户推销一下自家的产品,即使用户已经明确表示不想用,并且主动关闭了该功能。

同时,支付宝为了推销自己的产品,也不在意这样是否会伤害到用户。它可以用红点,高亮文案等各种各样的方式怼到你脸上,引导你重新开启花呗。

好的工具应该是听命于主人的,而当我用支付宝作为我的支付工具时,我发现这个工具不止是为我服务,它有自己的意志,有自己的利益,有时候它自己的利益甚至凌驾于我的体验之上。这让我感到不适。

相信,如果微信是阿里做的,那么朋友圈功能不仅不能关闭,每天还有会大量的提示红点以及Push在等着你。

互联网有句话叫”阿里的运营,百度的技术,腾讯的产品“,在阿里系的很多产品,例如淘宝,支付宝,饿了么身上,都能看到这种强运营,弱产品的影子。以饿了么为例,在发现美食,商品收藏,定时派送等很基础的产品功能没有做好的情况下,将很多精力放在了优惠券、任务、会员等运营侧的功能上。拜托,我是上来点外卖的,不是来跳转好几个页面做任务的。

支付宝的这种不顾用户体验的运营方式,也与中国用户普遍的高容忍度有关。支付宝会想,用户连拼多多的一百元提现套路都能忍受,还有什么不能忍受的呢?所以,中国互联网的风气,中国互联网用户也有一定责任。

可是,终究有些用户是敏感的,或者,不敏感的用户也会因为这些体验上的差异,产品态度的差异,逐渐地无意识地在某个节点上转移到另外一个更加克制的绿色App上。

当阿里的运营们决定在付款页加上花呗的强提示时,他们的短期OKR也许很快地完成了,然而,对用户的伤害终将加诸己身。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原住民的自修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