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快与慢》读书笔记

系统1,系统2

惰性思维与延迟满足的矛盾

有人曾观察并记录我写作的一个小时内查收电子邮件或打开冰箱的次数,这可以说明我想要逃离写作的欲望,也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我的自我控制力完全达不到工作的要求。

好在并不是所有认知工作都令人厌恶,有时并不需要意志力的支撑,人们也能花很长时间和大量精力进行一项工作。心理学家米哈里对这种无须努力的状态的研究比别人都多,他将这种状态命名为心流,而且此名称已成为一个心理学术语了。体验过心流的人将其描述为“一种将大脑注意力毫不费力地集中起来的状态”,这种状态可以使人忘却时间的概念,忘掉自己,也忘掉自身问题“,他们对这种状态所带来的愉悦感的描述非常吸引人,米哈里称之为“最优体验”。

你的直觉可能是错觉

重复能引发放松状态和令人舒心的熟悉感。著名心理学家罗伯特-扎伊翁茨曾潜心关注重复某种刺激和这一次刺激最终带来的轻微情感波动之间的关系,扎伊翁茨称之为曝光效应。在学校校报上出现几个土耳其单词后,发放问卷调查,询问学生对每一个土耳其语的印象,结果令人惊奇:相比只重复了一两次的词,受试者对那些重复次数较多的词更有好感。

曝光效应并不依赖对熟悉程度有意识的体验,事实上,曝光效应完全脱离了意识:当重复的单词或图片迅速闪过,快到观察者根本没有意识到看见它们时,观察者同样还是更为喜欢重复率高的单词或图片。

扎伊翁茨声称,这种只要不断重复接触就能增加喜欢程度的现象,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生理现象,可推及所有动物身上。要想在一个危机层出不穷的世界生存,一个有机体对新奇刺激应该谨慎回应,随时保持警惕和逃离的状态。若一种动物对新奇的事物没有心存戒备,其生存概率就会很低。然而,如果了解到这个刺激物是无害的,最初的谨慎便会渐渐消失。扎伊翁茨称,曝光效应的产生是因为一个刺激的重复曝光并没有产生不好的影响,这样的刺激最终会成为一个安全的信号,而安全的就是好的。

1960年前后,一个名为沙尔诺夫-梅德尼克的年轻心理学家认为他已发现了创新的本质。他的观点虽然简单却很有力:创新与出众的记忆力有关。

启发法与偏见

锚定效应

人们在对某一未知量的特殊价值进行评估之前,总会事先对这个量进行一番考量,此时锚定效应就会发生。如果有人问你甘地死时年龄是否大于114岁,你在估测他的死亡年龄时就会比锚定问题是35岁(死亡)时更高。

暗示就是一种锚定效应

锚定效应解释了为什么限量购买是一种有效的营销策略。几年前,在艾奥瓦州的苏城的超市里,购物者遇到了坎贝尓汤罐头在作促销的情形,降价10%。有那么几天货架上写着“每人限购12罐”。而在其他几天里则写着”不限量“。购物者在限量时平均会购买7罐,是不限量的2倍

同样的策略在商讨购房价上也适用。在许多其他的活动中也是这样,在协商中率先出击的一方往往会占有优势。

科学地利用可得性启发法

列举12个例子的要求使得两个决定因素相互排斥。一方面,你刚想起了几件自己做得很果断的事;另一方面,你想起前三四件果断的事可能很轻松,可说出12件就要挖空心思了,回忆起来也没有那么顺畅。哪个更重要呢,提取的数量还是提取的轻松感和顺畅性?两个因素间的较量谁是赢家一目了然:那些列举了12件事的人认为和只列举了6件事的人相比,自己不够果断。而且,列举出自己表现不够果断的12件事的那些受试者最终却认为自己非常果断!如果无法轻松地想起懦弱的事例,你可能就会说自己一点也不懦弱。自我评估是由事件呈现在脑海中的轻松度来衡量的。轻松地想起某件事的体验比想起事情的数量更重要。
在被要求用更多的论据支撑自己的选择时自信心下降。

自我评估是由事件呈现在脑海中的轻松度来衡量的。轻松地想起某件事的体验比想起事情的数量更重要

琳达问题

描述一个角色,预测她的职业,被测者会忽略基础概率

假设A、B两套餐具质量相当,那么哪套更值钱呢?这个问题很简单。你可以看到A套包括B套所有的餐具,另外还多出7件完好无损的餐具,所以A套“必然”更值钱。的确,综合评估组的受试者宁愿多花点钱买A套餐具也不愿买B套,A套标价为32美元,B家标价为30美元。在单一评估组中则出现了完全相反的结果,其中B套标价(33美元)比A套(23美元)高很多,我们都知道为何会出现这一结果。用具组合(包括餐具)通过标准和原型展示出来,因为没有人想买破损的餐具,于是你立即感觉到A套组合的平均价值比B套组合的平均价值低。如果以平均价值引导估测,人们认为B套更值钱也就不足为奇了。奚恺元将这样的结果模式称为“少即是多”。从A套中拿走16件餐具(有7件是完好无损的),它的价值就会提升了。

因果关系比统计学信息更具说服力

过度自信与决策错误

努力养成采纳外部意见的习惯

外推法是错误的。我们根据眼前的信息进行预测,但我们写出的前几章有可能比其他章节简单,而且在写那几章时,我们对这个项目的投入程度很可能正处于最高点。然而,最主要的问题在于我们没有考虑到由唐纳德·拉姆斯菲尔德(Donald Rumsfeld)提出的著名观点:“未知的未知数。”那天,我们没能预见到接下来发生的事会导致这个项目拖延这么久。离婚、生病、与官员的协调等事情导致工作一再延迟,这些事情都是意料之外的。

事关风险与财富的抉择

伯努利用心理物理学来解释这种风险规避现象的时间比费希纳提前了100年。他的想法简单明了,即:人们的各种选择并非基于金钱价值,而是基于各种结果的心理价值,即它们的效用。如此说来,一个风险的心理价值就不是对可能会得到的金钱收益量的平均加权,而是这些收益效用的平均值,每项收益都要乘上自身的概率。

 

 

上面是伯努利计算出来的一个效用函数版本。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从100万达克到1000万达克之间不同财富水平的效用。你会发现,在100万达克的基础上加100万达克就会增加20个点的效用值,但是,在900万达克的基础上加100万达克增加的效用值就只有4个点。伯努利指出,财富的边际价值递减现象(在现代术语中)可以解释风险规避问题——人们一般愿意选择确定事件而非具有相同或稍高预期值的风险收益。

伯努利的文章言简意赅,他用自己的新概念“期望效用”(他称之为“道德期望”)来计算下列问题:圣彼得堡的某位商人“很清楚在每年的这个时候,从阿姆斯特丹开往圣彼得堡的商船中每100艘通常会损失5艘”。那么,如果这位商人要想从阿姆斯特丹装运香料的话,他愿意给商船买多少钱的保险。他的效用函数解释了为什么是穷人买保险、富人卖保险。你可以从上述函数效用版本中看出,对于有1000万达克的人来说,损失100万达克会损失4个点的效用值(从100到96);而对于只有300万达克的人来说,损失的效用值会更大,有18个点(从48到30)。穷人当然愿意花点钱将风险转嫁给富人,而这就是保险的背后原因。

 

选择与风险

对结果可能性的权衡

可能性效应与确定性效应。可能性效应即从0%变化到5%,确定性效应即是从95%变化到100%

一种很自然的方式:结果的可能性越大,就越应该受到关注。一个赌局的预期值即为其结果的平均值,而每个结果又要靠其可能性来权衡。例如,如果“有20%的概率赢得1000美元和有75%的概率赢得100美元”,这种情况的预期值就是275美元。在伯努利开始研究前,赌注是通过其预期值加以评估的。伯努利也使用了这一方法来权衡结果,人们将这一方法称为预期原理,但却将其应用到研究结果的心理价值中去了。在伯努利理论中,打赌的效用是其结果效用的平均值,每个结果都是通过其可能性来加以权衡的。预期原理没有正确地描述你对有风险的可能性是怎么想的。若在以下4种情况中,得到100万美元的概率都提升了5%,你认为这个消息给人的感觉是一样的吗?A.从零提升到5%。B.从5%提升到10%。C.从60%提升到65%。D.从95%提升到100%。依据预期原理来看,每种情况下你得到100万美元的效用都提升了5%。但这么说与你的经验相符吗?当然不相符。

可能性和确定性在损失研究方面具有同样强大的效应。当心爱的人被推进手术室时,即使截肢的可能性只有5%,也是个噩耗——这个5%的风险带来的痛苦要远大于10%的可能性带来的痛苦的一半。这是由于可能性效应,即我们往往看重轻风险,更愿意花比预期价值更多的钱将其排除掉。在可能性效应中,有95%的可能性会遭受灾难和必然会遭受灾难两者间的心理差别甚至更大;虽然“一切都会没事的”这样的希望很渺茫,但人们却总是将这种希望无限放大。过于看重很小的概率,使得风险和保险政策更具诱惑力。

 

 

偏好的“四重模式”被视为前景理论的核心成果之一

前景理论

禀赋效应与市场交易

公平性—经济交易的参照点

被过分关注的罕见事件

分母忽视这个观点有助于解释为什么不同的风险表达方式所造成的效果会有这么大的不同。如果你看到“能使儿童免受某种疾病侵袭的疫苗有0.001%的风险将导致终身瘫痪”这样的说法时,就会觉得这个风险看似很小。现在,请考虑用另外的方式描述这一风险:“在10万名接种疫苗的儿童中,有一个将会终身瘫痪。”第二种说法使你产生了一些第一个说法不会引起的想法:它唤起了某个儿童因接种疫苗而终身瘫痪的画面;而另外99999名安全接种疫苗的儿童则被完全忽视了。正如分母忽视原则预测的那样,与抽象术语相比,例如“风险”或是“概率”(多大可能),用相对频率(有多少)来描述会使小概率事件得到更大的权重。我们已经知道系统1更善于处理独立事件,而不是整个范畴的事件。

框架效应

·窄框架:分别思考两个简单的决策问题。·宽框架:一个有4个选项的综合决策问题。

保罗·萨缪尔森是20世纪著名的经济学家。他曾问过他的某个朋友是否愿意玩一个抛硬币的游戏,玩这个游戏可能会损失100美元,也可能会获得200美元。他的朋友答道:“我不会接受,因为我觉得获得200美元的满足感无法抵消我损失100美元的痛苦。但如果你保证将硬币抛100次的话,我就和你玩这个游戏。“除非你是决策理论家,否则,你就不会有萨缪尔森的朋友的那种直觉:反复打一个有趣却也有风险的赌可以降低主观风险。萨缪尔森觉得他朋友的回答很有意思,便继续进行分析。他证明,在一些特定情况下,最注重效用的人拒绝了一次赌局,也会拒绝多次。

两个自我

体验效用与决策效用的不一致

。系统1同样的操作特点说明了三种情况:系统1是用平均水平、规范和原型来表示集合,而不是用各条件的集合。冰手实验就是多个时刻的集合,而记忆自我会将每个时刻作为典型时刻记下来。这又会导致冲突。对于通过经验自我来评估各个时刻的客观观察者来说,最重要的是“曲线下的区域”,因为它表示的正是这段时间内受试者承受的所有痛苦,这本质上属于总结。相比之下,记忆自我保存的记忆是对代表性的时刻的感受,受到高峰和结束时刻的强烈影响。

似乎还没有6次和4次注射之间的差异明显。在冰手实验中,这种错误则反映出了记忆的两个原则:过程忽视和峰终定律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