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2、用户态和内核态

在现代操作系统中,CPU实际上都在两种截然不同的模式中花费时间
详见Microsoft官方解释

CPU保护模式

x86架构下CPU提供了四个保护环(protection rings):0、1、2和3。通常只使用0环(内核)和3环(用户)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内核模式(Kernel Mode)

在内核模式下,执行代码可以完全且不受限制地访问底层硬件。它可以执行任何CPU指令和引用任何内存地址。内核模式通常为操作系统的最低级别、最受信任的功能保留。内核模式下的崩溃是灾难性的;他们会让整个电脑瘫痪

用户模式(User Mode)

在用户模式下,执行代码不能直接访问硬件或引用内存。在用户模式下运行的代码必须委托给系统api来访问硬件或内存。由于这种隔离提供的保护,用户模式下的崩溃总是可恢复的。在您的计算机上运行的大多数代码将在用户模式下执行

对比

windows系统用户模式和内核模式组件之间的通信: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用户态和内核态切换耗时原因

由于某些操作(park线程)可能危害操作系统的安全,因此在用户态需要执行类似操作时,会调用内核的方法,然后保存用户态的现场,所有的操作都移交内核执行,包含对不可信的用户操作的检查等等,内核执行完成之后,需要恢复调用之前的用户态现场,这个过程去掉正常函数执行的时间,大多数时间消耗在了用户现场的保存和恢复上,也就是类似上下文切换的操作
应用程序一般会在以下几种情况下切换到内核模式:
1. 系统调用。比如通过调用系统内容的park和unpark来阻塞线程等
2. 异常事件。当发生某些预先不可知的异常时,就会切换到内核态,以执行相关的异常事件
3. 设备中断。在使用外围设备时,如外围设备完成了用户请求,就会向CPU发送一个中断信号,此时,CPU就会暂停执行原本的下一条指令,转去处理中断事件。此时,如果原来在用户态,则自然就会切换到内核态
思考:CAS操作是否涉及到用户态到内核态的切换?
不会发生用户态到内核态的切换,因为CAS操作只是将多个操作指令以原子方式运行,对于cpu来说只是连续的执行打包好的指令,这个过程中不会涉及到系统调用,异常事件,设备中断等情况

  • 1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