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
北京暴雨实际情况
北京近期遭遇了强降雨天气,根据最新的报道,北京市气象台预报显示,从7月30日早晨至白天京城阴有大雨,局地暴雨,夜间阴有小到中雨。特别是在7月30日0时至8时,全市平均降水量达到26.4毫米,其中城区平均44.3毫米,最大降水量出现在石景山五里坨,为112.0毫米。北京全市暴雨蓝色预警中,石景山、海淀、门头沟、昌平、怀柔五区已升级发布暴雨橙色预警。
后厂村等地的影响
在暴雨的影响下,后厂村等多地出现了积水现象,俗称“看海”。这表明当地的排水系统在面对短时强降水时存在一定的挑战,无法迅速排走大量雨水,导致路面积水。
提升排水能力的措施
为了提升后厂村等地区的排水能力,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 海绵城市建设:通过建设透水铺装、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等设施,增加雨水的渗透和暂存能力,减少径流量。
- 排水系统优化:升级改造老旧的排水管网,提高排水系统的承载能力和应急响应能力。
- 雨水收集与利用:建设雨水收集系统,将部分雨水收集后用于绿化灌溉或城市清洁,减少直接排入市政管网的雨水量。
- 应急管理与预警系统:建立和完善城市暴雨预警系统,提高公众的防灾意识,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减少暴雨带来的影响。
- 城市规划与设计:在城市规划阶段考虑雨水管理,合理布局城市空间,避免过度硬化,保持自然调蓄空间。
通过这些综合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提升城市应对暴雨的能力,减少内涝事件的发生。
二、北京市在海绵城市建设方面有哪些具体举措来增强排水能力?
北京市海绵城市建设的具体举措
北京市在海绵城市建设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增强城市的排水能力和应对内涝问题。以下是一些关键的具体举措:
- 提高溢流污染控制能力:北京市通过模拟分析,明确雨污合流溢流污染控制措施,并对特定区域实施调蓄净化治理,以减少污染物直接排入河流。
- 提高综合管控能力:在城市建设和更新中,北京市恢复并增加水空间,扩展自然调蓄空间,建设雨水调蓄设施,并严格保护自然调蓄空间,防止其被占用。
- 提高运行管理能力:北京市加强对排水设施及海绵设施的运行维护和管理,建立高效快速的积水处置体系,并提升养护能力和水平。
- 提高预警、调度和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城市积水内涝感知系统,实施积水点和排水管网监控,扩大监测范围,以便及时响应内涝事件。
- 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北京市计划开展海绵城市建设项目,以提升城市的雨水管理能力,预计到2024年年底,全市建成区海绵城市达标率将达到36%。
- 典型工程:北京市推动了多个海绵城市典型工程的建设,如温榆河公园、城市绿心等,这些工程展示了海绵城市建设的综合效益。
- 示范区域:通州区作为北京市的城市副中心,已经建成了27平方公里的海绵城市示范区域,通过多种生态设施实现雨水的自然下渗和利用。
这些举措共同构成了北京市海绵城市建设的框架,旨在通过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等方式,提高城市的排水能力和生态环境质量。
三、目前北京市的排水系统存在哪些问题导致容易出现积水现象?
北京市的排水系统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 设施标准偏低:北京市的部分区域排水系统设计标准较低,例如二环、三环的排水标准是1到3年一遇的洪水,有的地区甚至更低,这意味着这些区域在遇到较大降雨量时容易出现排水不畅的情况。
- 管网老化和管径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