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牙编码方案有多种,以下为您详细介绍。
SBC(Sub-band coding,子带编码)是最早的蓝牙音频编码,也是 A2DP 协议强制规定的编码格式,所有蓝牙设备都支持。它支持 44.1KHZ/16Bit 的音频,最高码率是 328Kbps,延时大约 220ms,音质一般。在传输过程中,由于蓝牙传输中间设备需要转码,以 MP3 文件为例,转码过程为 MP3->PCM->SBC->PCM,每次转码都会损失细节,导致音质变差。
AAC(Advanced Audio Coding,高级音频编码)由多家公司共同开发,苹果设备中对 AAC 有着广泛的支持。它支持 44.1kHz/24-bit 音频文件,最高码率 320kbps 至 512kbps 不等,延时大约 100ms,音质略好于 SBC。但因为算法复杂,需要更高的功耗,且需要支付专利费用。
aptX 是高通的专利编码算法,分为 aptX、aptX HD 和 aptX Low Latency 三种。aptX 传输码率估计和 SBC、AAC 差不多,但得益于高效的编码,使得声音保留的细节更多,实际听感好于前面两者,宣传称可以达到 CD 级别的听感。aptX HD 特点是高清音频,支持 24 bit 48KHz 的音频格式。aptX LL 主要特点是低延迟,能达到 40ms 以下的延迟。
LDAC 是索尼公司开发的一种音频编码技术,传输高分辨率音频内容,最高数据传输速率可达 990Kbps,支持 96khz/24bit 的音频,是众多无线音频编码方式中最为接近无损编码的方式。
LHDC 全称是 Low-Latency Hi-Definition Audio Codec,由台湾厂商 Savitech 盛微先进科技开发,同 LDAC 一样属于蓝牙音频编码技术。可支持传输 24bit/96KHz 的高解析度音频,最高数据传输速率可达 900Kbps,是常规 SBC 编码器的近 3 倍,显著提升了高清蓝牙标准设备的使用体验。
目前市面上主流的蓝牙编码还有 HWA,曾被华为推出,后暂停支持。不同的蓝牙编码方案在音质、码率、延迟等方面各有优劣,用户在选择蓝牙耳机或设备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设备兼容性来选择合适的蓝牙编码方案。
SBC 蓝牙编码的特点
SBC(Subband Coding,子带编码)是蓝牙设备中最常见的音频编解码技术,也是 A2DP 协议的默认音频编码格式,几乎所有支持蓝牙音频传输的设备都兼容 SBC。SBC 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SBC 是最早的蓝牙音频编码格式,复杂度较低。其最大比特率为 328 kbps,音频质量相对较低。在音频压缩过程中,由于压缩率高,会丢失较多的音频细节,导致音质较差。例如,以 MP3 文件为例,SBC 转码过程为 MP3->PCM->SBC->PCM,每次转码都会损失细节,使得最终的听感比原始的 MP3 要差。
其次,SBC 在较为恶劣的无线环境下能维持稳定的音频传输。虽然其音频压缩效率不如其他一些编码格式,如 LDAC 或 AAC,但这种稳定性使其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在实际应用中,比如使用华为 P70Pro 连接一台较为普通的蓝牙音响设备,音频传输默认可能会使用 SBC 编解码技术。由于这种技术的压缩比率较高,会发现音质与有线连接或使用其他高质量编码时相比有所下降。总的来说,SBC 虽然存在音质上的不足,但因其普遍兼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