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理解Java虚拟机之(1)内存区域

       编译器(Windows下是 javac.exe) 将源代码 (java文件) 编译成 Class 字节码文件,然后交给虚拟机解释执行,因此实现 “跨平台” 、一次编译,处处运行。
       一个字节 (8 位)可以存储 256 种不同的指令信息,一个这样的字节称为 字节码 Bytecode。在代码的执行过程中,JVM 将字节码解释执行,屏蔽对底层操作系统的依赖,JVM 也可以将字节码编译执行,如果是热点代码,会通过 JIT 动态地编译成机器码,提高执行效率。
       JVM就像 “翻译官” ,将字节码转化成各系统机器码 ,然后运行。它在千差万别的物理机上建立了统一的运行平台,实现了 任意一台虚拟机上编译的程序 都能在任何一台虚拟机上正常运行。


(1)JDK 1.4新特性:
正则表达式、异常链、NIO、日志类、XML解析器和XSLT转换器。
(2)JDK1.5新特性:
自动装箱、泛型、动态详解、枚举、可变长参数、遍历循环(foreach循环).。改进了内存模型,提供了java.util.concurrent并发包。
(3)JDK1.6:提高动态语言支持(通过内置 Mozilla JavaScript Rhino引擎实现)、提供编译API和微型HTTP服务器API等。同时,对Java虚拟机内部做了大量改进,包括锁与同步、垃圾收集、类加载等方面都有相当多波动。
(4)JDK1.7主要改进:提供新的G1收集器、加强对非Java语言的调用支持、升级类加载架构等。


JDK: Java Development Kit 开发工具包,由 Java程序设计语言、Java虚拟机、Java API类库 组成。
JDK是用于支持Java 程序开发的最小单位。
JRE:Java Runtime Environment 运行时环境,
Java API类库中的 Java SE API子集和 Java虚拟机 统称为JRE 。)***


运行时数据区域

    Java虚拟机再执行 Java 程序的过程中,会把它所管理的内存划分为若干个不同的数据区域。 这些区域都有各自的用途,以及创建和销毁的时间。Java虚拟机所管理的内存分为以下几个运行时数据区域: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程序计数器

       用来指示下一条运行程序的存放起始位置。这样线程被阻塞、挂起后,能回到被阻塞、挂起的位置,继续执行。
       程序计数器是一块较小的内存空间。
       程序计数器可以看作是当前线程 所执行的字节码 的行号指示器。 字节码解释器工作时就是通过改变这个计数器的值 来选择下一条需要执行的字节码指令,分支、循环、跳异常处理、线程恢复等基础功能都需要依赖这个计数器来完成。
       由于 Java 虚拟机的多线程是通过线程轮流切换并分配处理器执行时间的方式来实现的,在任何一个确定的时刻,一个处理器(对于多核处理器来说是一个内核)都只会执行一条线程中的指令。 因此,为了线程切换后 能恢复到 正确的执行位置,每条线程都需要一个独立的程序计数器,各条线程之间计数器互不影响,独立存储,我们称这类内存区域为 “线程私有” 的内存。
       如果线程正在执行的是一个 Java 方法,这个计数器记录的是 正在执行的虚拟机字节码指令的地址;如果正在执行的是 Native 方法,这个计数器值 则为空 (Undefined )。此内存区域是唯一一个在Java 虚拟机规范中没有规定任何 OutOfMemeryError 情况的区域。

(2)Java 虚拟机栈

        与程序计数器一样,Java 虚拟机栈 (Java Virtual Machine Stack)也是线程私有的,它的生命周期与线程相同。
       虚拟机栈 描述的是 Java 方法执行的内存模型:每个方法在执行的同时都会创建一个栈帧 (Stack Frame)用于存储局部变量表、操作数栈、动态链接、方法出口等信息。每一个方法从调用到执行完成的过程,就对应着一个栈帧在虚拟机栈中入栈到出栈的过程。
        局部变量表存放了编译期可知的各种基本数据类型(boolean、byte、char、short、int、float、long、double、)、对象引用(reference 类型,它不等同于对象本身,可能是一个指向对象起始位置的引用指针,也可能是指向一个代表对象的句柄或其他与此对象相关的位置)和 returnAddress 类型(指向了一条字节码指令的地址)。
       其中 64 位长度的 long 和 double 类型的数据会占用 2 个局部变量空间 (Slot),其余的数据类型只占用 1 个。局部变量表 所需的内存空间在编译期间完成分配,当进入一个方法时,这个方法需要在帧中分配多大的局部变量空间是完全确定的,在方法运行期间不会改变局部变量表的大小。
       在 Java 虚拟机规范中,对这个区域规定了两种异常情况:

  • 如果线程请求的栈深度大于虚拟机所允许的深度,将抛出 StackOverflowError 异常
  • 如果虚拟机栈可以动态扩展(当前大部分的 Java 虚拟机都可以动态扩展,只不过 Java 虚拟机规范中也允许固定长度的虚拟机栈),如果扩展时无法申请到足够的内存,就会抛出 OutOfMemeryError 异常。
           
(3)本地方法栈

       本地方法栈(Native Method Stack) 与虚拟机所发挥的作用是非常类似的,它们之间的区别不过是 虚拟机栈为虚拟机执行 Java 方法(也就是字节码)服务,而本地方法栈则为虚拟机使用到的 Native 方法服务。在虚拟机规范中 对本地方法栈中方法使用的语言、使用方式与数据结构并没有强制规定,因此具体的虚拟机可以自由实现它。甚至有的虚拟机(比如 Sun HotSpot 虚拟机)直接就把 本地方法栈 与 虚拟机栈 合二为一。与虚拟机栈一样,本地方法栈区域也会抛出 StackOverflowError 和 OutOfMemeryError 异常。
       

(4)Java 堆

       对大多数应用来说,Java 堆(Java Heap)是Java 虚拟机所管理的内存中最大的一块。
       Java堆是被所有线程共享的一块区域,在虚拟机启动时创建。此内存区域唯一的目的就是存放对象实例,所有的对象实例以及数组都要在堆上分配。但是随着 JIT 编译器的发展与逃逸分析技术主键成熟,栈上分配、标量替换优化技术将会导致一些微妙的变化产生,所有的对象都分配在堆上也渐渐变得不是那么“绝对”了。
       Java堆是垃圾收集机制管理的主要区域,因此很多时候也被称作“GC 堆”(Garbage Collected Heap)。、从内存回收的角度来看,由于现在收集器基本都采用分代收集算法,所以 Java 堆中还可以细分为:新生代 和 老年代。
       从内存分配的角度来看,线程共享的 Java 堆中可能划分为多个线程私有的分配缓冲区 (Thread Local Allocation Buffer,TLAB)。
       不过无论如何划分,都与存放内容无关,无论哪个区域,存放的都是对象实例,进一步划分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回收内存,或者更好地分配内存。
       根据 Java 虚拟机规范,Java 堆可以处于物理上不连续的内存空间中,只要是逻辑上连续即可, 就像我们的磁盘空间一样。在实现时,既可以实现成固定大小的,也可以是扩展的。
       如果在堆中没有内存完成实例分配,并且堆也无法再扩展时,会抛出 OutOfMemeryError 异常。
       

(5)方法区

       方法区与堆一样,是各个线程共享的内存区域,它用于存储 已被虚拟机加载的类信息、常量、静态变量、 即时编译器编译后的代码等数据,虽然Java 虚拟机规范把方法区描述为堆的一个逻辑部分,但是它却有个别名叫 Non-Heap (非堆),目的应该是与堆区分开。
       Java虚拟机规范对方法区的限制非常宽松,除了和堆一样不需要连续的内存和可以选择固定大小或者可扩展以外,还可以选择不实现垃圾收集机制。
       相对而言,垃圾收集行为在这个区域是比较少出现的,但并非数据进入了方法区就如永久代的名字一样 “永久” 存在了。这个区域的内存回收目标主要是针对常量池的回收和对类型的卸载。一般来说,这个区域的回收 “成绩” 比较难以令人满意。在Sun 公司的 BUG 列表中,曾出现过的若干个严重的 BUG 就是由于低版本的 HopSpot 虚拟机对此区域未完全回收而导致内存泄漏。
       根据 Java 虚拟机规范的规定,当方法区无法满足内存分配需求时,将抛出 OutOfMemery 异常。
       

(6)运行时常量池

       **运行时常量池 (Runtime Constant Pool) 是方法区的一部分。**Class 文件中除了有类的版本、字段、方法、接口等描述信息外,还有一项信息是常量池 (Constant Pool Table),用于存放编译期生成的各种字面量和符号引用,这部分将在类加载后进入方法区的运行时常量池中存放。
       Java 虚拟机对 Class 文件每一部分 (自然也包括常量池)的格式都有严格规定,每一个字节用于存储哪种数据都必须符合规范上的要求才会被虚拟机认可、装载和执行,但对于运行时常量池,Java 虚拟机规范没有做任何细节的要求,不同的提供商实现的虚拟机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来实现这个内存区域。不过,一般来说,除了保存 Class 文件中描述的符号引用外,还会把翻译出来的直接引用也存储在运行时常量池中。
       运行时常量池相对于 Class 文件常量池的另外一个重要特性是具备动态性,Java 语言并不要求常量一定只有编译期才产生,也就是 并非 预置入 Class 文件中常量池的内容才能进入方法区运行时常量池,运行期间也可能将新的常量放入池中。这种特性被开发人员利用得比较多的是 String 类的 intern() 方法。
       既然运行时常量池是方法区的一部分,自然受到方法区内存的限制,当常量池无法再申请到内存时会抛出 OutOfMemeryError 异常。
       

直接内存

       直接内存 (Direct Memory) 并不是虚拟机运行区数据区的一部分,也不是Java 虚拟机规范中定义的内存区域。但是这部分内存也被频繁使用,而且也可能导致 OutOfMermeryError 异常。
       在 JDK 1.4中新加入了 NIO (New Input/Output)类,引入了一种基于通道 (Channel) 与 缓存 (Buffer)的 I/O 方式,它可以用 Native 函数库直接分配堆外内存,然后通过一个存储在 Java 堆中的 DirectByteBuffer 对象作为这块内存的引用进行操作。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这样能在一些场景中显著提高性能,因为避免了在 Java 堆 和 Native 堆中来回复制数据。
       显然,本机 直接内存 的分配不会受到 Java 堆大小的限制,但是,既然是内存,肯定还是会收到本机 总内存 (包括 RAM 以及 SWAP 区或者分页文件) 大小以及 处理器寻址空间的限制。服务器管理员在配置虚拟机参数时,会根据实际内存设置 -Xmx 等参数信息,但经常忽略直接内存,使得各个内存区域总和大于物理内存限制 (包括物理的和操作系统级的限制),从而导致动态扩展时出现 OutOfMemoryError 异常。

       


引用的类型

       在JDK 1.2之前,对引用的概念很简单:只是放置变量存放的初始位置,而在JDK1.2之后:
       从强到弱依次为:强引用( Strong Reference)、软引用(Soft Reference)、弱引用(Weak Refenrence)、虚引用( Phanton Reference )。

(1)强引用

       强引用就是指在程序代码之中普遍存在的,比如 Object obj=new Object(); 这类的引用,只要强引用还存在,垃圾收集器永远不会回收掉被引用的对象。)

(2)软引用

       软引用是用来描述一些还有用但非必需的对象。
       对于软引用关联着的对象,在系统将要发生内存溢出异常之前,将会把这些对象列进回收范围之中进行第二次回收。如果这次回收还没有足够的内存,才会抛出内存溢出异常。

(3)弱引用

       弱引用也是用来描述非必需对象的,但是它的强度比软引用弱一些。
       被弱引用关联的对象只能生存到下一次垃圾收集发生之前。当垃圾收集器工作时,无论当前内存是否足够,都会回收掉只被弱引用关联的对象。

(4)虚引用

       也叫幻影引用。
       一个对象是否有虚引用的存在,完全不会对其生存时间构成影响,也无法提过虚引用来获取一个对象实例。
       为一个对象设置虚引用关联的唯一目的就是 能在这个对象被收集器回收时收到一个系统通知。

总结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