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概述

一.定义
由计算机组成的网络,计算机网络是自治计算机互连的集合

二.基本功能
1.资源共享(分为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各种各样的数据,多台计算机共用一台打印机。
2.分布式处理和负载均衡: 例:一个大型ICP网络访问量非常大,为了支持更多的用户访问其网站,在全世界多个地方部署了相同内容的WWW(万维网)服务器;通过一定的技术是不同地域的用户看到放置在离他最近的服务器上的相同页面,这样可以实现各种服务器的负载均衡,并使通信距离缩短。
3.综合信息服务:一套系统上提供集成的信息服务。

三.计算机网络的演进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两个领域的结合,一直以来他们紧密结合,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共同推进了计算机网络的演进。
1.主机(Host)互连
在这种早期的网络中,终端借助电话线路访问计算机,由于计算机发送/接收的为数字信号,电话线传输的是模拟信号,这要求终端和主机间加入调制解调器(Modem),进行数/模间的转换。在这种联机系统中,计算机是网络的中心,同时也是控制者。
每个终端都必须使用调制解调器通过电话网进行连接。后来随着远程终端数量的不断增加,通信的费用随之增加。为了降低电话通信的连接费用,人们通过在终端与调制解调器之间加一个集中器(Concentrator),减少直接占用电话网连接线路的数量,所有的终端使用低速线路直接连接到集中器,集中器再通过调制解调器与计算机相连,节省了占用通信线路的费用和连接每个终端的调制解调器的数量。
2.局域网
20世纪70年代,随着计算机体积,价格的下降,出现了以个人计算机为主的商业计算模式。商业计算的复杂性要求大量终端设备的资源共享和协同操作,导致本地大量计算机设备进行网络化连接的需求,局域网(LAN)由此产生了。当今主流的局域网技术——以太网(Ethernet)就是在此时期产生的。Internet的前身就是Ethernet。
3.互联网
由于单一的局域网无法满足对网络多样性的要求,20世纪70年代后期,广域网技术逐渐发展起来,以便将分布在不同地域的局域网互相连接起来。1983年,ARPANET采纳TCP和IP协议作为其主要的协议族,是大范围地网络互连成为可能。彼此分离的局域网被连接起来,形成了互联网(Internet)。
4.因特网

四.按计算机网络覆盖的范围的大小,可以将计算机网络分为局域网(LAN)城域网(MAN)广域网(WAN)
1.局域网(LAN)连接的是小范围内的计算机,系统覆盖半径从几米到几千米,覆盖范围局限在房间、大楼或园区内。传统局域网的传输速率为10-100Mbps,传输延迟小(几十微秒),出错率低。而新的局域网传输速率可超过1Gbps。
局域网成了实现有限区域内信息交换与共享的典型有效的途径。
2.城域网(MAN)覆盖的范围为中等规模,介于局域网和广域网之间,通常是在一个城市内的网络连接(距离为10KM左右)。目前城域网建设主要采用IP技术和ATM技术。
3.广域网(WAN) 广域网在超过局域网的地理范围内运行,分布距离远,他通过各种类型的串行连接以便在更大的地理区域内实现连接。
广域网的特点是数据传输慢(典型速率为56Kbps-155Mbps)、延迟比较大(几毫秒)、拓扑结构不灵活,广域网拓扑很难归类,一般多采用网状结构,网络连接往往依赖运营商提供的电信数据网络。

五.网络的拓扑结构
网络拓扑结构指的是计算机网络的物理布局。简单来说,就是指将一组设备以什么样的拓扑结构连接起来,通常也称为拓扑结构。可以分为线型、环型、星型、网型、复合型。
1.总线型(Bus)拓扑结构是将各个节点的设备用一根总线连接起来,所i有节点间通信都通过统一的总线完成。其突出的特点是结构简单、成本低、安装使用方便、消耗的电缆长度短、便于维护。
也有固有的致命缺点——存在单点故障。如果总线出现故障,整个总线型网络都会瘫痪。
实时性差,故障诊断困难。
广播式通信,总线两端都有终结器,以MAC地址来识别信息是否是给自己的。
2.星型是一种以中央节点(交换机,单播;集线器,广播)为中心,把若干个外围节点连接起来的辐射式互连结构
,中央节点对各设备间的通信和信息交换进行集中控制和管理。
优点:可靠性高,当某一线路发生故障时,不会影响网络中的其他主机(即没有单点故障);扩充或删除设备较容易,将设备直接连到中央节点即可;中央节点可以方便地控制和管理网络,并及时发现和处理系统故障。
缺点:连接的线缆较多,中央节点工作压力大,且一旦中央节点发生故障,网络将不能工作。
3.环型 环形拓扑是将各节点通过一条首尾相连的通信线路连接起来的一个封闭的环型网。每一台设备只能和它的一个或者两个相邻节点直接通信,如果需要与其他节点通信信息必须依次经过两者之间的每一台设备。
环型网络既可以是单向的,也可以是双向的,单向是指所有的传输都是同方向的,此时每个设备只能直接与一个相邻节点通信;双向是指数据能在两个方向上进行传输,此时设备可以直接与两个邻近节点进行通信。在实际应用中一般采用多环结构 ,这样单点发生故障时可以形成新的环型,继续正常工作。
优点:结构简单,系统内各工作站地位平等,建网容易,能实现数据传送时实时控制,可预知网络性能。
缺点:在单环型拓扑中,任何一个节点发生故障,就会导致环中所有节点无法正常通信,实时性差,故障诊断困难。
4.网状(分为全网状和部分网状),全网状是指参与通信的任意两个节点之间均通过传输线直接相互连接,所以这是一种及其安全可靠的方案。不用再竞争公用线路,通信变得非常简单,任意两台设备可以直接通信,而不用涉及其他设备。然而N个节点构建全网状拓扑需要N(N-1)/2个连接,这使得在大量节点之间建立全网状拓扑的费用变得极其昂贵。全网状实现起来费用高,代价大,结构复杂,不易管理和维护,在局域网中很少采用。实际应用中常常采用部分网状代替全网状。即在重要节点之间采用全网状拓扑,对相对非重要的节点则省略一些连接。

六.电路交换 分组交换 报文交换
1.电路交换(基于电话网)通信网络中的电路交换与拨打电话时的原理相似,当端节点要求发送数据时,交换机就在发送节点和接收节点之间创建一条独占的数据传输通道。这条通道即可能是一条物理线路,也可能时经过多路复用得到的逻辑通道。这条道路有固定的带宽,由通信双方独占,一直到通信结束。除非两个节点断开连接,否则传输信道便一直处于服务状态。
电路交换的优点是 传输延迟小,由于一旦建立了线路便不再需要交换,因此保证了较小的延迟,其次一但线路建立,便不会发生资源的抢占和冲突;
电路交换可以实现数据的透明传输(传输通路对用户数据不进行任何修正和解释),信息传输的吞吐量大。
电路交换的缺点是所占带宽固定,网络资源利用率低;电路交换的建立连接所欲的时间比较长。电路交换不适合大规模的计算机网络中终端的直接通信。
2.分组交换 分组交换需要将传输的信息划分为具有一定长度的分组(Packet,也称为包),以分组为单位进行存储和转发。每个分组都载有接收方地址和发送方地址的标识,便于在网络中寻址;网络中的传送设备则根据这些地址进行富足转发,使信息最终到目的节点。由于采用动态复用的技术来传送各个分组,虽然任意时刻线路总是被某个分组独占,但线路的带宽统计上得到了复用,从而提高了线路的利用率。
IP电路就是使用分组交换技术的一种新型电话。
在分组交换中数据要被分割成分组,而网络设备也需要逐一对分组实行转发,这使得分组交换有了较大延迟,每个分组都要载有额外的地址信息,因此同样的有效数据实际上需要占用更多的带宽资源。
3.报文交换 不需要通信双方建立一条专用的通信链路。

七.衡量计算机网络的主要指标
影响网络性能的因素有很多,传输距离、使用的线路、传输技术、带宽、网络设备性能等都会对网络的性能产生影响。 带宽和延迟是衡量网络性能的两个主要指标。
1.带宽(数据传输的最高速度)
LAN和WAN都使用带宽来描述在一定时间范围内能够从一个节点传送到另一个节点的数据量。 带宽分为模拟带宽和数字带宽, 带宽的单位是bps(位每秒),代表每秒种某条链路能发送的数据位数。
2.延迟
网络的延迟又称时延,定义了网络把数据从一个网络节点传送到另一个网络节点所需要的时间。 例一个横贯大陆的网络可能有24ms的延迟,即将一个比特从一端传到另一端将花费24ms的时间。
网络延迟主要是由传播延迟、交换延迟、介质访问延迟和队列延迟等组成。
由于物理规律的限制,延迟是不可能完全消除的。

八.网络标准化组织
1.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提出了OSI参考模型,OSI参考模型描述了网络的工作机制,为计算机网络构建了一个易于理解的、清晰的层次模型。
OSI参考模型是一种国际标准 X

  • 0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