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现象 心理学_非心理专业背景的人,如何成为心理学家或心理咨询师?

53f840bc8e2421c9b352d313603bc637.png

“非心理专业背景的人,如何成为心理学家或心理咨询师?”

这是前天我收到的一个提问。

有关心理学领域划分不想多说,心理学家和心理咨询师的概念差异也不想多说。仅就抱有成为合格的甚至好的心理咨询师这样想法的人而言,我的看法是:

第一,系统、广泛、深入、持续的学习。

第二,不带评价的观察,不急于分析和下结论。

第三,多吃人间苦,且坚持走完每一次苦头的全部心路并在其中细细品味。

第四,把自己奉献出去。

在某个分支上学得专业精深一定没错,可心理学家跟心理咨询师其实不同,心理学家要有丰沛而专精的理论和知识,心理咨询师则需要有关生活和生命的智慧,心理学家不见得能做好心理咨询,一个初中文化的扫地大叔也做不了心理学家,可是初中文化的扫地大叔却真的有可能成为一名好的心理咨询师。当然,最理想的状态就是既有理论知识和方法技术,又有生活和生命的智慧。

e810a1a10a94d9b4824ae104b852ff18.png

老实说,我还没有遇到过发自心底觉得好得不得了的心理咨询师(包括我自己),上述四条,尤其是后面三条,总有一两条难以满足的。

同时,咨询师们爱学习倒是普遍现象,可也花了太多时间在理论流派乃至技术流派间的是非优劣争论上,花了太多时间供奉朝拜自己流派的鼻祖、创始人。身为咨询师的首要和最重要目标与功能是协助求助者解决问题,正如一个人肚子饿的时候首要是吃饱,而不是用筷子吃还是用刀叉吃还是手抓。

实际上,以我浅薄的经验,我深深地认为:心理咨询要想在深层、在人的心灵层面发挥作用,无法避开、无法掩饰它与神学千丝万缕的联系。当然,如果降低目标,仅在行为和认知层面(但我认为也是很表浅的认知层面)起效,那么的确还可以在科学与神学、唯物与唯心之间划出泾渭分明的界线。

但这本身就是个悖论,毕竟,当一个人过分相信他所信仰的东西而无法接受其它视角和可能性时,不论他所持的见解被标签为理性还是非理性、是科学唯物还是有神唯心,他都已经陷入了非理性、非科学的立场。

同时,也需要澄清:神学是哲学,而不是迷信,甚至不是宗教。

fa19c89c51786402880f7ca34a46db37.png

而面向大众,我们不可能绕开“神”。

语言是人类社会进化发展的助推器,却也制造了大量阻碍、误解。光是“神”这个概念,究竟什么是“神”,即使说着同样语言的人也肯定持着不同的理解,即使宣称持同样信仰的人也肯定有不同的理解。好歹我目前还是宣称自己是倾向荣格分析心理学流派的,荣格在非洲考察时所记录的当地土著人对太阳的描述也是到目前为止跟我对“神”的体验和理解最接近的:“神”不是太阳本身,而是太阳从地平线升起的一刹那。可是,我想,即使是这个陈述也一定有许多不同的解读,比如大概会有不少人觉得这是指太阳的第一缕光。可如果我们把自己尽可能转变成一个没见过现代文明、尚在草原狩猎为生的非洲土著人,就不难想象太阳升起的一刹那所带给土著人的心灵震撼绝不只是一缕光,也不只是光所照亮的大地景观,不只是它所代表的热量、食物与生机,不只是它周而复始神秘的循环……“神”是太阳升起的一刹那背后所蕴藏的这一切以及这一切在看日出的土著人心灵上激发的全部感觉和联想,它们像花朵绽放一般同步或层层激发,又最终统合于土著人的心灵——如花瓣再次合拢把秘密收藏于花心,这一切都在极短的时间内发生。我的微信签名“神是自己,是线索串起的一瞬间”也是想表达这个意思。

9e29f64ca011decbd0ff0a8204d647a0.png

于是客观讲,“神”似乎的确是不可描述的,毕竟它真的不是某个具体的偶像乃至物体。由于它的不可描述和难以复制重现,于是它容易为人诟病。可如果能够尽可能全面地思考和理解它,就会知道它绝不是老太太们烧香拜拜的某一尊神那么狭隘的概念。

再回过头来说以实验、循证为基础的科学心理学,当然需要大力发展,说到底,科学是人类试图理解和解释宇宙世界万象奥秘真相的许多道路中的一条,且是近百年来推动人类社会发展最快的一条路——但从给人带来幸福感讲很难说是“最好的”一条路。可是以做心理咨询师来说,如果把科学理论咬得太紧,有可能在自己和求助者之间树立起看不见的屏障。

人越是绝望、痛苦、迷茫乃至越衰老时,不会越渴望科学,而是越渴望奇迹和故事,也就是越渴望“神”——不可描述的瞬间,即使使用科学的工具,从人们的内心来讲也会把工具的作用归结于“神”的指引和助力。前天去跟奶奶汇报我生病要住院治疗,面对老人家“怎么会突然想到去体检”的提问,与其说“只是原本有这样的计划”、“偶然想起的”就不如说“反正我皈依之后莫名想去体检”,老人家会因此更加觉得“真是太幸运了”、“皈依皈对了”,她的负面消极想法和压力都会因此减小,会更乐观地看待事情。其实,于我本身,我也愿意相信这其中有关联,因为这种“如有神助”的感觉真的会让人更乐观积极、跟医院治疗也更有配合度。

1566c0d9153320c27bb2d28e0cc650c0.png

我们搞心理咨询、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不也就是让一个人身心平衡、乐观积极、心灵富有弹性、应对决策更有效吗?若目的一致,花太多时间争论唯物、唯心、科学、宗教、流派、理论、技术等等反而失却了焦点。实际上,不论标签贴的是什么、宣扬和标榜的主张是什么,以我的经验,在每个群体里都会有一些人走偏门、走火入魔,也总有一些人不断在质疑和求证,还有一些人只是图功利性的好处。科学与“神”其实完全可以同步在不同领域、不同层面发挥各自相应的作用,而不是针锋相对。当然,互不相容打起来的其实是人,既不是科学在喧嚣,也不是“神”在执拗。

微博@王老师-雨桐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