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LP模型的产品化

 2020-07-09 10:06:02

作者:Pratik Bhavsar

编译:ronghuaiyang

导读

模型训练只是产品化中的很小的一个环节。

NLP模型的产品化

 

问题描述

最近,我一直在巩固在不同ML项目中工作的经验。我将从我最近的NLP项目的角度来讲述这个故事,对短语进行分类 — 一个多类单标签问题。

NLP模型的产品化

NLP的Central embedder结构


团队结构

搭建人工智能团队是相当棘手的。如果公司内部人员不具备这些技能,你就必须招聘。由于每个项目都有一个开始和结束时间,很难从头开始让整个团队都参与进来。幸运的是,项目需要的大多数的人我们都有,我们的小团队包括以下成员。

  • 产品负责人(1) — 制定项目需求
  • 项目经理(1) — 负责项目计划和技术问题
  • 敏捷主管(1) — 确保敏捷执行并解决障碍
  • 数据分析师(2) — 对领域知识进行迁移,并协助从各种数据存储收集数据
  • 数据科学家(2) — 制定数据pipelines,ML POC,软件工程和部署计划。设计和构建部署pipelines、Python软件工程、服务器规模、无服务器pipelines和再训练模型

数据

这是一个NLP项目,数据在RDBMS数据库中。坦率地说,我们很幸运,不需要做太多就能得到训练数据。查询所有权属于与我们一起工作的数据团队,而数据pipeline是由数据科学家创建的。

如果你没有训练数据,你可能必须遵循以下路线之一。

NLP模型的产品化

 

创建训练数据需要时间,最好有一个标注工具。如果你没有,你可以使用Spacy team的prodi.gy获取文本数据。

NLP模型的产品化

 

还有另一个开源工具Doccano。

NLP模型的产品化

 

历史优化

当我们训练模型时,我们意识到我们可能不需要所有的数据,在我们的案例中,这些数据已经有5年了。我们尝试用不同数量的历史数据建模,发现3年足够了。

在不牺牲度量标准的前提下,尽可能少地使用历史可以让我们更快地训练模型,更好地学习最近的模式。


POC

经过对经典和深度学习的多次迭代,我们决定采用(feature extractor + head)基于单词嵌入的方法来完成分类任务。

我们还必须处理数据中的不平衡,并尝试了许多技术。

  • 偏采样和降采样
  • 用scikit-imblearn进行过采样
  • 用scikit-imblearn进行降采样
  • model.fit中的类别权重

度量

由于我们处理的是一个多类(~190)不平衡数据集,我们选择加权f1作为度量,因为它对少数类健壮且容易理解。


软件工程

工程结构

text_classifier
│
├───notebooks
│   ├───classifier-a
│   ├───classifier-b
│   └───classifier-c
│       ├───data(common sample training data)
│       ├───preparation
│       ├───modelling
│       ├───evaluation
│       └───final
│           
├───tc(acronym of text_classifier. contains core modules)
│   │   queries.py
│   │   base.py
│   │   preparation.py
│   │   models.py
│   │   train.py
│   │   postprocessing.py
│   │   predict.py
│   │   document_processing.py
│   │
│   ├───config
│   │       input_data_config.py
│   │       splunklog_config.py
│   │       training_config.py
│   │
│   ├───nlp
│   │       embeddings.py
│   │       preprocessors.py
│   │
│   └───utilities
│           helpers.py
│           loggers.py
│           metrics.py
│           plotting.py
│           preprocessors.py
│           aws.py
│           db_connectors.py
│           html.py
│
├───data
│       ├───classifier-a
│       ├───classifier-b
│       └───classifier-c
│
├───api
│       router.py
│       flask_app.py
│       request_handlers.py
│       inference.py
│
├───env
│       base.yaml
│       cpu.yaml
│       gpu.yaml
│       build.yaml
│
│
├───deployment
│       └───terraform
│
├───persistence
│
├───scripts
│
└───tests

为了让代码以结构化的方式发展,在一开始就设置好项目结构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花了很多时间,讨论了很多次才达成一致。看看这个,从基本的框架开始。

这就是我们训练AWS EC2/local模型和AWS s3上的备份代码、数据、模型和报告的方式。目录结构是由prepare和train类自动创建的。

data        
└───region(we have models trained on many regions)
    ├───model-a(model for predicting a)
    ├───model-b(model for predicting b)
    └───model-c(model for predicting c)
        └───2019-08-01(model version as per date)
            ├───code.zip(codebase backup)
            ├───raw(fetched-data)
            ├───processed(training-data)
            └───models
                └───1(NN-architecture-type)            
                    ├───model.h5
                    ├───encoders.pkl                    
                    └───reports
                        ├───train_report.csv
                        ├───test_report.csv
                        ├───keras_train_history.csv
                        └───keras_test_history.csv

在进行POCs时,我们不知道哪些模块将成为最终解决方案的一部分,因此不太重视模块化或可重用性。但是一旦我们完成了POC,我们应该将最终的代码合并到notebooks中,并将它们保存在**/notebook /final**中。我们有一个notebook 用于数据准备步骤,另一个用于建模。

notebooks
    └───classifier-a
        ├───data
        ├───preparation
        ├───modelling
        ├───evaluation
        └───final
            ├───preparation.ipynb
            └───modelling.ipynb

这些notebooks也成为了我们的展示材料。

继承/引用⏬

我们在写训练类的时候,考虑到了预测类会重用训练类。所以每次我们在预处理或编码步骤上做任何改变时,我们只需要在训练类上做。

NLP模型的产品化

 

推理类

我们的推理模块使用predict类,并对数据进行某些检查,以防止出现故障,比如空字符串。我们还将结果保存到一个中央PostgreSQL推理数据库中。

我们的路由器是一个简单的flask路由器对不同的模型有不同的方法。所有重要的异常都被捕获并与适当的消息一起返回。

推理数据库

我们保存所有的推理结果,以分析生产中的模型,如输入值,预测值,模型版本,模型类型,概率等。

我们的下一步是创建用于创建ML性能报告的api。

设计模式

Singleton模式来初始化嵌入,并为不同的模型使用相同的对象。这节省了ec2的内存使用。

工厂模式用不同的配置初始化模型训练类。

装饰模式

  1. 时间函数的装饰器,以了解哪些函数花费更多的时间。
  2. 一个装饰器,用于在DB查询失败时重试。这确保了数据的获取,并且不会使训练pipeline失败。
  3. 用于函数执行开始和结束的Splunk日志记录的装饰器。我们在Splunk和AWS Cloudwatch上保存日志。

扩展性

从一开始,我们就想开发代码库来使用它处理不同的数据。所以我们通过configs来参数化输入数据和模型超参数。


重构

在我们完成了这个项目之后,我们有了许多可以用于任何项目的公用工具。

内部开源

NLP模型的产品化

 

占项目总时间的百分比数字。这对于不同项目来说是不同的。

内部开源允许贡献者组成一个生态系统,为每个人开发和使用可重用组件。我们发现好的软件工程要比POC花费更多的时间。通过创建库,开发人员和数据科学家现在可以集中精力更快地开发和部署模型。

NLP模型的产品化

 

去掉common utilities还使得项目代码库更轻,更容易理解。


部署

AWS基础设施

  • S3
  • EC2
  • ECR
  • ECS
  • Cloudwatch

我们使用Conda, Docker, Terraform, Jenkins, ECR, ALB和ECS作为我们的部署pipeline。

![](Productionizing NLP Models.assets/1_F1TxMnnwoZACG5uPXNngWw.png)

环境

经过大量的实验和讨论,我们选择通过4个yml配置来处理windows/linux上的所有pip/conda对cpu/gpu的python依赖。

  • base.yml → 所有非深度学习包通过pip和conda安装
  • cpu.yml → Tensorflow cpu通过pip安装 (pip不会安装cuda toolkit和cuDNN,这样让我们的环境更轻)
  • gpu.yml → Tensorflow gpu通过conda安装 (conda可以搞定cuda toolkit和cudnn)
  • build.yml → 其他服务需要的包通过pip和conda安装。我们使用gunicorn进行模型服务。gunicorn在windows中不可用,我们将它安装在Linux docker环境中用于生产。

本地测试的环境

conda env create -f env/base.ymlconda env update -f env/cpu.yml

训练模型的Docker/EC2环境

conda env create -f env/base.ymlconda env update -f env/gpu.yml

模型服务的Docker/EC2环境 在cpu实例上 (通过Docker容器)

conda env create -f env/base.ymlconda env update -f env/cpu.ymlconda env update -f env/build.yml

每次我们开始使用一个新包时,我们都会手动将其添加到yml中。我们尝试了pipreqsconda export — no-builds来自动导出包,但是发现很多依赖项和package-build-info也被导出,使得我们的环境看起来很脏。通过手动添加包,我们可以确定包的使用情况,也可以在POC之后删除一些未使用的包。

最初,我们使用AllenNLP来生成嵌入,并在我们的环境中添加了许多包。由于我们使用Keras进行建模,我们决定完全切换tensorflow生态系统,从tensorflow-hub获取模型。

负载测试

最初,负载测试非常简单。通过使用JMeter测试负载情况,我们优化了这些参数的服务。

  • ECS中的任务的数量
  • 任务中gunicorn workers的数量
  • 每个worker的线程数

我们对自动扩容给出了一个很好的想法,它可以通过平均/最大RAM使用量、平均/最大CPU使用量和API调用的数量来触发。任何方法对我们都不起作用,因为我们不想浪费EC2的资源来为自动扩容保留空间。没有保留空间导致了需要创建EC2,这需要时间。因为知道创建实例需要1-5分钟,所以所有请求都将转到现有的服务,而不会向部署在新EC2上的新任务发送任何内容。

我们也考虑过AWS Fargate,但它比EC2贵两倍。

最后唯一有意义的是分配全部CPU和一半RAM给任务。自动扩容需要RAM,所以我们保留空间用于部署更多的任务,但确保不会浪费CPU,因为它是瓶颈。

我们选择AWS t3实例而不是t2作为其默认的burstable行为,这有助于我们使用累积的积分。


成本优化

缓存

您可能知道,与word2vec和glove这些固定的非上下文嵌入的词汇不同,像ELMo和BERT这样的语言模型是有上下文的,没有任何固定的词汇表。这样做的缺点是每次都需要通过模型计算这个词的嵌入。这给我们带来了相当大的麻烦,因为我们看到了模型处理导致的大量CPU峰值。

由于我们的文本短语的平均长度为5,并且是有很多重复的,所以我们缓存了短语的嵌入以避免重新计算。我们的代码可以通过添加这个小方法我们得到了一个20 x加速。

#Earlier
language_model.get_sentence_embedding(sentence)

#Later
from cachetools import LRUCache, cached

@cached(cache=LRUCache(maxsize=10000))
def get_sentence_embedding(sentence):
    return language_model.get_sentence_embedding(sentence)

缓存大小优化

因为LRU(最近最少使用)缓存的时间复杂度是O(log(n)),缓存越小越好。但我们也知道,我们想要尽可能多地缓存。所以越大越好。这意味着我们必须根据经验优化缓存的最大大小。我们发现50000是我们的甜蜜点。

修正负载测试方法

通过使用缓存,我们不能只使用几个测试样本,因为缓存会使它们不需要计算。因此,我们必须定义可变的测试用例,以模拟真实的文本样本。我们使用python脚本创建请求示例,并使用JMeter进行测试。


Central embedder结构

最后,当我们从3个模型扩展到21个模型时,我们必须考虑如何使其健壮且经济。语言模型是一个沉重的组成部分,而文本清洗和前馈头模型的计算比较轻。

由于语言模型对所有模型都是通用的,所以我们决定创建一个单独的服务供所有模型使用。这让我们减少了一个沉重的负担。

NLP模型的产品化

 

Central embedder结构

目前,我们也在考虑使用AWS lambda为模型提供服务,摆脱基础设施。


学习

项目完成后,你真的希望有些事情做得更好,而有些事情根本就没做。我脑海中浮现出的几个建议是:

  • Apache Airflow + Sagemaker — 对于完成的scheduled pipelines Airflow非常有用,Sagemaker对于超参数调试有一个非常好用的层。

![](Productionizing NLP Models.assets/0_o6PvGxgnuOMH7ARk.gif)

  • 模型重训练 — 避免为项目生成标记数据,否则每次再训练模型时都必须创建它。你可以在工作流程中为训练模型创建标记数据。你可以了解如何保存原始/收集的数据,并编写脚本来创建训练数据,以便使用新数据对模型进行再训练。如果没有上述选项,你还可以利用半监督学习。
  • 模型压缩 — 如果你的神经网络模型的延迟超过你的需求,你可以使用剪枝和量化使它们更快。
  • 偏差检查 使用MIT的这框架

NLP模型的产品化

 

历史偏差 — 因为数据分布会随着时间而改变

表示偏差 — 当数据的某些部分没有得到充分表达时

度量偏差 — 当标签被用作真实标签的代理时

聚合偏差 — 当同一个模型用于不同的数据集时

评估偏差 — 当测试数据与真实世界的数据不匹配时

  • 可解释性 — 使用像[eli5]这样的库来理解模型预测和偏差

NLP模型的产品化

 

eli5如何解释scikit pipeline的预测

奖励

现在,我创建了一个清单,让自己保持在正确的轨道上。有时候在拥挤的人群中很容易迷失方向。

建模清单

  1. 我们的模型度量和业务度量是什么?它们是相同的还是不同的?
  2. 更多的数据会改善度量标准吗?我们能得到更多的数据吗?
  3. 我们是否使用了fp16和多gpu来减少训练时间?我们是否优化了批大小并尝试了one_cycle_fit来减少训练时间?我们是用Adam,Radam,ranger还是新的优化器?
  4. 如果这个问题是通过深度学习解决的,我们是否已经尝试了足够多的经典方法?经典方法和DL在度量和推理时间上有什么不同?
  5. 模型是手动调优还是算法调优?我们需要超参调优层来进行再训练吗?数据是否随时间快速变化,目前的模型参数是否足够?
  6. 训练、验证和测试量度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7. 数据科学家和领域专家做过错误分析吗?
  8. 我们可以尝试一下解释性吗?我们试过错误的可解释性吗?
  9. 模型的错误中有模式吗?它可以用后处理层或一个新特征来解决吗?
  10. 在预测和客户端使用之后是否需要人工干预?如何还原呢?

部署清单

1、我们是否用模型和编码器支持代码、数据和度量?

2、我们检查过缓存的机会吗?

3、我们是否根据流量定义了一个实际的负载测试吗?如果峰值负载似乎很少,我们是否可以设计为平均流量,并让失败的请求重试吗?

4、我们是用flask,WSGI,uWSGI还是gunicorn提供服务?

5、我们是否已经完成了缓存,workers和线程的大小调整?(不要盲目听从gunicorn对workers的2 n + 1的建议,测试所有的经验值)

6、我们是否处理了请求中输入文本或数字字段的所有边界情况?

7、推理数据库中的字段是否与输入的数据保持一致吗?DB推断错误会导致响应错误吗?

8、我们是否发送适当的消息/标志来响应来自客户端的调试错误?

9、我们应该部署在CPU还是GPU上吗?哪些组件需要GPU吗?

10、预测pipeline中的共性或瓶颈是什么?我们能把它们分离出来吗?

11、我们可以在一个docker镜像中保存所有的模型吗?(我们有22个人在8个不同的ECS上工作,我们想知道我们是否应该把他们都放到一个ECS上。这是灵活性,简单性和降低成本之间的权衡。)

12、我们可以使用无服务器部署吗?(我们每天,每周和每年的负载都是可变的,但流量适中,我们想知道如何利用serverless。)

13、我们有模型回滚计划吗?

14、数据会随时间变化还是增加?是否需要对模型进行再训练?我们在整个项目计划中计划了吗?

15、代码和部署pipeline是否足够灵活,可以用最小的更改进行再训练吗?

16、你将如何分析模型在生产中的性能?报告生成的频率如何?

英文原文:https://medium.com/modern-nlp/productionizing-nlp-models-9a2b8a0c7d14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