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I七层参考模型

OSI七层参考模型作为网络中的标准模型,对于学习网络的人至关重要,在学习之后整理下笔记分享给大家

OSI七层参考模型
 

OSI模型自上而下分别为: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各层在信息传输过程中的功能分别为:

1.物理层:用来定义电气.电压,接口规范,光学特性;

该层主要设备有中继器/集线器,中继器的作用是用来放大传输信号的,因为双绞线在远距离传输中造成信号衰减;为了使信号准确传输,可以用中继器来放大信号,使信号准确传输;而集线器的作用则相当于多个中继器。

比如在一段传输中PC1发信号给PC2,两台PC之间距离为100m,而超过该距离双绞线的传输信号就会减弱

 

OSI七层参考模型

这时为了使信号传输准确,给两台PC间加上一台中继器,则信号传输距离就会扩大到200m

OSI七层参考模型

 

2.数据链路层:该层可分为两部分:(1)llc:逻辑链路控制层(为上层提供FCS校验);(2)MAC:媒介访问控制层(通过MAC地址来进行物理寻址);

该层主要设备有交换机(二层设备),其主要有三个作用:1.无限延长传输距离(解决了传统中继器的弊端);2.解决冲突域(冲突域:一个网络中所有可能产生冲突的地方);3.实现单播(用MAC地址进行物理寻址);

3.网络层:该层主要作用是通过IP地址进行逻辑寻址。

主要设备有路由器(三层设备),其主要作用有:1.分割广播域(广播域:中继器/集线器传播信息的方式,根据洪泛范围决定);2.在网络中进行选路(通过路由表进行选路,在后面路由阶段会给大家详细讲解选路方式);3.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互联;

注:洪泛(传播出来的信息像洪水一样泛滥);

常见的三层协议:IP协议(网际网络协议);ICMP(网络控制管理协议)(ping指令:测试连通性指令);

ARP(地址解析协议):交换机与路由器之间的地址转换

4.传输层:通过端口号区分不同服务。

(1)端口号取值范围(0-65535):a,著名端口号(静态端口号):1-1023;b,动态端口号:1024-65535;

(2)提供可靠的传输机制:确认,重传,排序,流控

TCP(传输控制协议):面向连接的可靠传输协议;

UDP(数据报文协议):非面向连接的不可靠传输协议;

两者的区别:1.TCP协议传输可靠,后者传输不可靠;

2.TCP协议传输速度慢,后者传输速度快;

3.TCP协议传输占用资源大,后者占用资源少;

(3)数据分段:最大段长度(MSS 1480字节)

最大传输单元(MTU 1500字节);

常见的四层协议:TCP(传输控制协议) UDP(用户数据报文协议)

5.会话层:发现,建立,维持会话;

6.表示层:编码,解码,加密,解密;

7.应用层:通过人机交互实现各种各样的功能;

常见的应用层服务及端口号:FTP(文件传输协议)  TCP:21

talent(远程登录)   TCP:23

SSH(安全外壳协议)   TCP:22(密文)

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  TCP:8080

HTTPS(安全的HTTP)  TCP:443

DNS(域名解析系统)   TCP/UP:53

POP3(收邮件)  TCP:110

SMTP(发邮件)  TC:25

二.数据的封装与解封装(在这里要提到一个协议数据单元(PDU))

1.数据的封装过程可以理解为一个盒中盒(盒子里面套盒子):从应用层开始到会话层以数据报文格式封装,传输层以数据段格式进行封装,网络层以数据包形式封装,数据链路层以数据帧格式封装,同时该层中的llc提供fcs校验加到数据单元尾部,物理层以比特流格式进行封装;

2.数据的解封装过程可以理解为封装的逆过程。

 

 

OSI七层参考模型
 

以上是我在学习完OSI参考模型后的理解,OSI模型在网络学习中的应用相当广泛,对其深入理解对我们学习网络来说至关重要。

 

  • 1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 回答1: OSI参考模型(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Reference Model)是一种七层网络模型,用于描述在计算机网络中如何进行通信。它规定了计算机网络中数据传输的过程,并规定了各层的功能。 OSI参考模型分为七层: 1. 物理层(Physical Layer):规定了网络中如何传输数据的物理方式,包括电缆、无线信号等。 2. 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规定了如何在两台计算机之间传输数据,包括帧的格式和传输方式。 3. 网络层(Network Layer):规定了如何在不同的网络之间传输数据,包括路由和分组。 4. 传输层(Transport Layer):规定了如何在两台计算机之间传输数据,包括端口号和流量控制。 5. 会话层(Session Layer):规定了如何在两台计算机之间建立会话,包括连接建立和断开。 6. 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规定了如何将数据表示成适合传输的格式,包括加密和压缩。 7. 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规定了如何在计算机之间进行应用程序通信 ### 回答2: OSI七层参考模型是一种用来描述计算机网络功能分布和协议分层的理论框架。该模型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20世纪80年代初开发并发布。 该模型将计算机网络通信过程分为七个层次,每个层次负责特定的功能和协议,通过层次之间的接口实现不同层次之间的通信。这些层次从下到上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物理层负责传输比特流,提供物理连接的传输介质及信号传输。数据链路层将物理层提供的比特流划分为帧,并进行误码检测与纠正,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网络层负责选择最佳路径将数据包送达目标主机,进行路由和逻辑编址。传输层提供端到端的数据传输,负责数据分段、流量控制和差错恢复。会话层允许不同主机上的应用程序建立、管理和终止会话。表示层负责数据格式转换、加密和解密。应用层为最终用户提供应用服务,例如电子邮件、文件传输、网站浏览等。 使用OSI七层参考模型有助于不同厂商的设备和协议之间的互操作性,使得不同层次的功能可以独立开发和更新。该模型也能够帮助网络工程师和管理员分析和解决网络问题,提供了一种共同的语言和框架。尽管现实世界中的网络往往采用的是TCP/IP协议栈,而不是纯粹的OSI模型,但OSI七层参考模型仍然被广泛使用和参考。 ### 回答3: OSI(开放系统互联)七层参考模型是一种用于网络通信的标准体系结构。该模型将通信协议的功能划分为七个层次,每个层次负责执行特定的任务,从而实现网络中不同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和通信。 以下是七个层次的简要介绍: 1. 物理层:负责网络物理介质的传输,包括传输媒介、数据连接和电压等。 2. 数据链路层:处理数据包和帧的传输,通过物理连接的可靠通信链路传输数据。 3. 网络层:通过路由选择和路径规划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通信,负责地址寻址和数据分组处理。 4. 传输层:提供端到端的数据传输,分为面向连接的可靠传输和无连接的不可靠传输。 5. 会话层:建立和管理通信会话,负责会话控制和数据交换。 6. 表示层:处理数据的格式和代码转换,确保不同设备间的数据互通。 7. 应用层:提供用户与网络之间的接口,支持各种应用程序的通信和交互。 通过这种分层的设计,OSI模型能够使网络通信的各个方面分工明确,并且可以实现不同厂商的设备在同一网络中协同工作。每个层次之间通过接口进行通信,这种模块化的设计使得网络协议的开发、维护和升级更加灵活和可靠。此外,OSI模型也为网络故障诊断和问题定位提供了参考标准,能够帮助网络管理员更方便地解决网络通信问题。 总而言之,OSI七层参考模型是一种规范和指导,用于标准化网络通信协议的设计和实施。它能够促进不同厂商和设备在网络中的互操作性,提供有效的通信方式,并支持网络的管理与维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