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切以用户价值为依归
1、定义用户:
产品服务于谁?目标用户是怎样一群人?他们有什么喜好?在什么场景下使用产品?
按年龄分,调查不同用户群体喜爱的偶像。
2、接近用户:
用户访谈、回复发帖、阅读反馈、问卷调研、走进场景、观察行为、分析数据
10-100-1000法则:团队每月通过电话或面对面的方式接触访谈10个用户,真正回复100个用户在论坛上的发帖,阅读1000个用户在各个渠道上的反馈。
3、了解用户:
当你面对海量用户,需要变换不同身份、角度、环境、场景,理解各种用户群的使用需求。
1)定位和挖掘用户需求:街访
2)精准画像带来竞争优势
蝌蚪:小白用户—一键式体验设计
穿山甲:在意探索,主动性强——解决问题,知道为什么,协助解决
考拉:了解情况但无所谓
河马:完全懂得,不信任所有
4、最后变成用户
用户模式,把自己变成忠诚客户
洞察人性,以己推人
《像蘑菇一样思考》姚晓光
扎根蘑菇群,了解蘑菇的生存法则,以他的方式思考
瞬间变成产品外行,想象自己是什么都不懂的用户来使用产品
保持对用户的敬畏之心,不能博眼球,夸大宣传。频繁弹窗,涉及隐私。
二、定位产品
1、产品要有边界和调性。用一句话说清楚产品定位
产品服务于谁?解决用户什么场景下的问题?边界在哪里?
2、产品初期如何确定产品定位
- 用户价值
- 竞品情况
- 自身优势
3、案例
以全民K歌为例,从音乐领域的需求分析,用户在听方面可以用QQ音乐,在唱方面可以用全民K歌,这就导致了这两个APP的用户群体差异,使全民K歌作为一个独立产品有更强的产品性。另外针对老人和小孩,也需要有一些特别的设计和引导。
一句话描述该产品(Slogan)就是,社交关系链结合独立唱歌工具。
改进点:
1)提升唱歌体验:跳过前奏、截曲(只唱一段)
2)引入熟人关系链:好友打擂
3)构筑产品闭环能力:唱-发布-分享扩散-好友互动-成为新用户-唱
总结:
1、初始阶段,定位清晰且聚焦,围绕定位持续打磨,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