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做?...目前我国的全员劳动生产率是将工业企业的工业增加值除以同一时期全部从业人员的平均人数来计算的。计算公式为: 全员劳动生产率=工业增加值/全部从业人员平均人数
劳动生产率计算公式相关话题
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后同一商品新价值量计算公式是什么?
假定某商品原来的单位价值量为M,其他条件都不变。
假设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率提高A,那么现在该商品的单位价值量为:N=M/(1+A)
假设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率降低A,那么现在该商品的单位价值量为:N=M/(1-A)
什么是价值量: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运动的时空关系决定的,商品的效用是由劳动对象的自然物质结构和劳动运动空间轨迹共同构成的。商品的价值量不是由各个商品生产者所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商品的价值是由劳动形成的,因而它的价值量要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来衡量。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商品的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 若其他因素不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价值决定价格,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是价格的基础。
“生产效率”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生产效率=标准总工时÷实际总投入工时×100%
标准总工时=标准工时×实际产出数
实际总投入工时=总投入工时-损失工时-补助工时
生产效率:
生产效率是指固定投入量下,制程的实际产出与最大产出两者间的比率。可反映出达成最大产出、预定目标或是最佳营运服务的程度。亦可衡量经济个体在产出量、成本、收入,或是利润等目标下的绩效。
生产效率 productive efficiency是围绕生态系、群落、种群、个体等的物质、能量的转移效率。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态学中,但其内容是多方面的,可分四大类:(1)生态系乃至群落中的效率;(2)个体乃至种群内的效率;(3)捕食者与被捕食者间的效率;(4)围绕种群的效率。
人均生产率指标有哪些?如何计算?
劳动生产率——就是劳动者的生产效果或能力,计算方法如下:
1、 有两种表示方法:一是用单位时间内所生产的产品数量来计算。如:10件/小时;二是用单位产品中所消耗的劳动时间来表示。如:2小时 /件。
2、两种类型:
个别劳动生产率——是指个别企业、个别劳动者生产某种产品的效率。
社会劳动生产率——是指某一部门、某一行业生产某种产品的效果或能力。
3、实物劳动生产率 是指根据某种产品实物量计算的平均每一职工(或工人)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这是通过产品实物来反映劳动者在生产中的劳动效率指标。我国目前有全员实物劳动生产率(通称全员效率)和工人实物劳动生产率两个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全员实物劳动生产率(全员效率) = 产品产量/全部职工平均人数
工人实物劳动生产率 = 产品产量/生产工人(包括学徒)平均人数
4、计算实物劳动生产率的产品产量,是报告期生产的,并符合质量标准或合同规定的合格产品产量。不包括不合格品和废品的数量。
大学统计学原理题目,求月平均劳动生产率和劳动力生产率
215+225+250+265+290+300=1545万元人为上月减下月 (137.5+142.5+147.5+152.5+157.5+161)/6=149.75人下半年个人平均劳动生产率为1545/149.75=10.3172万元
个人劳动生产率和社会劳动生产率有什么关系?
社会劳动生产率即生产某一种商品时,在该行业所必须的平均劳动生产时间.时间越少则社会劳动生产率越高.个人劳动生产率是按个别劳动者的劳动效率计算的劳动生产率 所以说,社会劳动生产率代表的是整个社会的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生产率的多少与它是没有直接关系的,个别劳动生产率的多少主要是看该企业的效率。但另一方面,个别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会推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即当大多数企业的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才会随之提高。
生产率的英语翻译 劳动生产率用英语怎么说
生产率 productivity劳动生产率 labor productivity
计算成本的公式有哪些?
计算成本的公式有期初余额+本期发生的全部生产成本=期末在产品成本+本期在产成品成本
本期在产成品成本=期初余额+本期发生的全部生产成本-期末在产品成本
成本费用=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期初在产+本期投产-本期完工=本期在产(生产成本借方余额)
营业成本=(主营业务成本 )+(其他业务成本 )
成本:
成本是生产和销售一定种类与数量产品以耗费资源用货币计量的经济价值。企业进行产品生产需要消耗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这些消耗在成本中用货币计量,就表现为材料费用、折旧费用、工资费用等。企业的经营活动不仅包括生产,也包括销售活动,因此在销售活动中所发生的费用,也应计入成本。同时,为了管理生产所发生的费用,也应计入成本。同时,为了管理生产经营活动所发生的费用也具有形成成本的性质。
分类:按概念形成可分为理论成本和应用成本。
2.按应用情况可分为财务成本和管理成本。
3.按产生依据可分为实际成本和估计成本。
4.按发生情况可分为原始成本和重置成本。
5.按形成时间可分为历史成本和未来成本。
作用:
助成本可以反映国家和企业经济活动中"投入"和"产出"的关系。它也是衡量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的一项综合指标,因为它可以反映企业劳动生产率高低,原料和劳动力的消耗状况,设备利用率,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高低。在产品价格不变的情况下,成本下降,利润就可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就可以增加,相对的社会积累就可以增加,为逐步降低物价和提高人民生活创造条件。
参考资料
360百科:https://baike.so.com/doc/5376944-5613071.html
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途径有哪些?
人力资源的经济投入,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第一个基本途径。人员的合理组织和配置,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第二个基本途径。通过教育和培训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第三个基本途径。人员激励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第四个基本途径。企业文化建设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第五个基本途径
劳动生产率将会影响最低工资标准吗?
据报道,在2015年,人社部发布《关于做好最低工资标准调整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充分考虑当地经济形势发展和企业实际情况,稳慎把握调整节奏,将最低工资标准由每两年至少调整一次改为每两至三年至少调整一次。
报道称,一些省区市在决定是否调整最低工资标准时,首先考虑的不是本地实际的经济形势,而是其他省区市最低工资标准是否调整以及调整的幅度,而这必然会导致部分地区最低工资水平脱离本地实际。
社科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所长王延中通过数据研究发现,最低工资标准的提高对就业存在一定的负向影响,尤其是对收入原本处于最低工资标准以下的低技能劳动者群体会产生直接影响。
所以,各地在制定和调整最低工资标准政策时,应重点调研本地区低技能劳动者的劳动生产率,并综合考虑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劳动力市场状况等因素,制定与本地区劳动生产率相适应的最低工资标准。
文章来源:央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