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好,我是本公众号唯一御用小编,水水是也!
本篇是「零碎时间能看的行测申论方法笔记」专栏番外——对广东省考特色科学推理模块的部分中的方法笔记。
其中包括物理学【力学、运动学、光学、电学、磁学】、化学【物质变化、空气成分、碳、金属相关】部分的一些「可能」会考&会涉及的内容,如果你的大学是已经不再接触这一类基础学科的话,那这些可能不是知识点,更是你满满的回忆哦!(误
话不多说,马上开始!
物理学
一、力学
受力分析
在一些力学题目中,需要进行受力分析。而其研究对象可以是物体,也可以是保持相对静止的若干个物体(整体)。在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时,要灵活地选取研究对象,研究对象确定以后,只分析外界对研究对象赋予的力,而不分析研究对象施予外界的力,这样能使问题更加简洁。
重力
- 大小:
G = mg(g = 9.8N/kg)
- 方向:竖直向下
- 作用点(重心):假设物体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集中于一点,这一点叫作物体的重心。
弹力
- 大小:弹簧在弹性限度内遵循胡克定律
F=kx
,x是弹性形变量,k是劲度系数,表示弹簧本身的一种属性,k仅与弹簧的材料、粗细、长度有关,而与运动状态、所处位置无关。 - 方向:与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发生形变的外力方向相反。通常所说的压力、支持力和拉力都是弹力,压力的方向垂直于支持面指向被压的物体,支持力的方向垂直于支持面指向被支持的物体,拉力的方向总是沿着绳而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 作用点:弹力是一种接触力,必存在于接触的物体间,作用点在提触面上
摩擦力
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发生相对运动或具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阻碍相对物体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的力,这种力叫作摩擦力。
- 静摩擦力:方向与接触面相切,并于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相反,大小根据平衡条件得出。最大静摩擦力即为物体开始运动的最小力。
- 滑动摩擦力: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大小为F = μFN (F表示滑动摩擦力大小,μ为动摩擦因数,FN 表示正压力大小),表示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对于叠加体(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物体重叠在一起组成的系统)求其摩擦力的话,若所求摩擦力可以视为外力,可以将叠加在一起的物体看作一个整体,然后利用平衡条件求;对于所求摩擦力为内力,必须隔离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然后再利用平衡条件求摩擦力。
力的合成与分解
力是矢量,不同方向的力的合成遵循平行四边形法则,方向相同或者相反,则先进行加减,再判断合力方向。
力的分解一般会把已知力沿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进行分解。斜面上的物体受的某个力可以考虑沿平行于斜面和垂直于斜面两个方向分解。
斜面上的力分解示例 二方向力分解示例
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区别
- 相同点:两者均为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于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
- 不同点:
- 力的作用点:一对平衡力作用于同一个物体上,一对相互作用力作用于不同物体上。
- 力的性质:一对相互作用力一定是同一性质的力,一对平衡力中力的性质不一定相同。
压强
固体压强
定义:固体单位面积受到的压力叫作压强。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公式:
p = F / S
液体压强
公式:
p = ρgh
a. 液体对于容器底和侧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b. 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c. 由公式可知,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d. 由公式可知,不同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e. 针对连通器(上部开口、底部相通的容器)的压强的话,在其内部只装一种物体且不流动时,各容器的液面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上。
气体压强
理想气体方程:
pV = nRT
(p为气体压强,V是气体体积,T是气体温度,n表示气体物质的量,R为理想气体常数)。在温度不变时,压强与体积成反比;当压强不变时,体积与温度成正比;当体积不变时,压强与温度成正比。
流体流速与压强的关系
伯努利原理:在流体中,等高流动时,流速越大,压强就越小;流速越小,压强越大。
a. 流体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径越大,流体的流速就越大;
b. 在水平面上高速运动的物体周围,离该物体越近,流体的流速就越大;
c. 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管道横截面的流体的体积相同时,管道的横截面积越小,流体的流速越大。
浮力
定义:一切浸在液体(气体)中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的作用,该力则为浮力。
浮沉条件:在浸入的情况下,同时受到重力&浮力两个作用力时,物体的浮沉取决于两个力的大小关系。
a. 上浮:
F浮 > G物 ρ物 < ρ液
b. 漂浮:
F浮 = G物 ρ物 < ρ液
c. 悬浮(全部浸入水中):
F浮 = G物 ρ物 = ρ液
d. 下沉:
F浮 < G物 ρ物 > ρ液
阿基米德原理:
F浮 = G排 = ρ液gV排
(ρ液为液体的密度,V排为排开液体的体积)。即通过物体排开液体体积或者液体所受重力的情况来判断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或者变化情况。
杠杆
- 平衡状态:使用杠杆时,如果杠杆静止不动或者绕支点匀速转动,那么杠杆就处于平衡状态。
- 平衡条件:动力臂 * 动力 = 阻力臂 * 阻力,即
L1F1 = L2F2
或者F1/L2 = F2/L1
滑轮以及滑轮组
定滑轮
定义:轴固定不变的滑轮叫定滑轮
特点:能改变力的方向,不能省力,实质为等臂杠杆。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和距离都等于物体移动的速度与距离。
动滑轮
定义:轴可以随物体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
特点:省一半力,不改变施力方向,实质为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的杠杆。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和距离都等于物体移动的速度与距离的2倍。
滑轮组
定义:由几个动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的简单机械叫作滑轮组。其既利用了动滑轮省一半力的优点,又利用了定滑轮改变动力方向的优点。
特点:拉力F的大小与滑轮组的绳子段数n有关。滑轮组被几组绳子吊起,所用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既
G/n
。
二、运动学
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者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 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 在物体不受外力作用(理想化状态)或者合力为零的状态使用。
牛顿第二定律
F = ma
。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它受到的作用力成正比,与他的质量(m)成反比,加速度(a)的方向与力的作用力的方向相同。
- 突出了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或产生了加速度)的原因,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牛顿第三定律
F = -F’
。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于同一直线上。
如何根据物体运动情况判定受力情况
先根据物体的运动情况明确加速度的大体情况,接着得出物体所受合力情况(一般不需要计算具体数值,只需要知道方向即可),进而得出物体的受力情况。
如何根据物体受力情况判定运动情况
先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明确合力情况,接着得出加速度的大体情况(一般不需要计算具体数值,只需要知道方向即可),进而得出物体的运动情况。
匀速圆周运动
- 定义:质点沿着圆周运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圆弧长度相等,即线速度的大小处处相等,这种运动叫作匀速圆周运动。
- 线速度v:质点做匀速圆周运动通过的弧长
Δs
和所用时间Δt
的比值叫作线速度。用来描述质点沿圆周运动的快慢。质点在圆周某一点的线速度方向为沿圆周上该点的切线方向。 - 角速度w = 质点所在的半径转过圆心角
Δθ
与所用时间Δt
的比值。用来描述质点转过的圆心角的快慢。 - 周期T:物体沿圆周运动一周的时间,单位为s。
- 频率f:在1s内沿圆周运动的周数,单位为Hz。
- 向心力:匀速圆周运动中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其作用产生向心加速度,只改变线速度的方向,不改变线速度的大小。
- 向心力大小:
- 向心力方向:总是沿半径指向圆心,时刻在变化,即向心力是一个变力。
- 做相关题目时,需要先明确向心力(合外力),再根据向心力公式得到各物理量,进而判断。
动量定理
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冲量等于物体的动量变化,这就是动量定理。Ft=mv2-mv1
。(F
是合外力,t
是作用时间;v2
是变化后的速度,v1
是变化前的速度)。
动量守恒定律
内容:一个系统不受外力或者所受外力之和为零,这个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也就是相互作用前的总动量等于相互作用后的总动量m1v1 + m2v2 = m1v1‘ + m2v2’
。
适用条件有三:
- 系统不受外力或所受外力的矢量和为零;
- 系统所受合外力不等于零,但在某一方向上不受外力或所受外力的矢量和为零,则在该方向上动量守恒;
- 系统所受合外力不等于零,却远小于内力,即系统的内力冲量远远大于外力冲量,则系统可近似动量守恒;
机械能守恒定律
在只有重力或者弹力做功的物体系统内,动能与势能可以相互转化,而总的机械能保持不变,即机械能守恒定律。
适用条件有三:
- 只有动力做功或者系统内(弹簧)弹力做功
- 还受其他力,但其他力不做功。(如物体沿光滑的曲面下滑,尽管受到支持力,但支持力不做功)
- 有其他力做功,但做功的代数和为零。
能量守恒定律和功能关系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他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 重力做功使重力势能发生变化
- 弹力做功使弹性势能发生变化
- 合外力做功使动能发生变化
- 重力和弹力以外的其他力做功使机械能发生变化
三、光学
光的直线传播
- 小孔成像:当光沿直线传播经过很小的孔时,能形成物体的像,即小孔成像。通过小孔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小孔成的像大小与物体大小、物距和像距都有关系:物体越大,物体离小孔越近,光屏离小孔越远,所成的像越大。通过小孔所成的像的形状与物体的形状有关,与小孔的形状无关。
- 日食、月食的成因:当太阳、地球、月球三者恰好或几乎在同一条直线上(月球在太阳和地球之间),太阳到地球的光线便会部分或完全地被月球遮挡住,从而产生日食现象。当地球运行到太阳和月球之间,太阳到月球的光线被地球挡住,从而产生月食现象。
光的反射
- 光的反射定律: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 镜面反射(平面镜成像、黑板反光、倒影):一束平行光照射到镜面上后,会被平行地反射,这种反射叫作镜面反射。
- 漫反射:凹凸不平的表面会把平行的入射光线向着四面八方反射,这种反射叫作漫反射。
- 人能看见物体,是由于物体发的光或反射的光能进入人的眼睛。人感觉物体的亮暗的关键是进人眼睛的光的多少,进入眼睛的光多就感觉亮,进入眼睛的光少就感觉暗。
- 光的折射定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者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水中或者其他介质中时,传播方向不变。
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距u | 像距v | 像倒正情况 | 像大小情况 | 像虚实情况 | 同/异侧 | 应用 |
---|---|---|---|---|---|---|
u > 2f | f < v < 2f | 倒 | 缩小 | 实像 | 异侧 | 照相机 |
u = 2f | v = 2f | 倒 | 等大 | 实像 | 异侧 | |
f < u < 2f | v > 2f | 倒 | 放大 | 实像 | 异侧 | 投影仪 |
u = 2f | / | / | / | / | / | / |
u < 2f | 正 | 放大 | 虚像 | 同侧 | 放大镜 |
u = f
是成实像虚像、正立倒立、同侧异侧的分界点u = 2f
是像放大和缩小的分界点- 当像距大于物距时成放大的像,当像距小于物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 近视眼&远视眼的光学矫正:
近凹远凸
光的色散
- 太阳光是白光,其通过棱镜被分解为各种颜色的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
- 三原色:红、绿、蓝
- 光射到物体上时,一部分光被物体反射,一部分光被物体吸收。不同物体对不同的光进行反射,吸收和透过的情况不同,因此呈现出不同的颜色。
- 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能透过的色光的颜色所决定的。
-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的颜色所决定的。不透明物体能够反射跟自身颜色相同的色光。不透明物体能吸收更自身颜色不相同的色光。
四、电学
简单电路与欧姆定律
- 电流: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我们把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从电源的正极到负极。电流的方向与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
- 电压: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电压使电路中的自由电荷定向移动形成了电流,故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电路中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①电路中有电源(也就是电路两端有电压);②电路是闭合的。
- 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导体电阻的大小由导体本身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决定,与是否接入电路,外加电压及通过电流大小等外界因素均无关。
- 串联电路:开关的控制作用与所处的位置无关。电流处处相等,总电压等于各用电器两端电压之和。
- 并联电路:开关的控制作用与所处的位置有关。总电压与各支路电压相等,各支路电流之和等于干路电流。
- 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用公式表示就是
I = U / R
。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的阻值比任何一个分电阻的阻值都大。并联电路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横截面积,总电阻的阻值比任何一个分电阻的阻值都小。
电路分析
- 简化电路,判断电路的串并联;
- 分析局部电阻的变化及总电阻的变化;
- 由欧姆定律分析电路总电流的变化。
- 分析路端电压的变化
- 由总电流、路端电压的变化,分析分电流、分电压的变化
家庭电路

- 火线和零线:火线与零线之间的电压是220V。正常情况下,零线与地之间的电压为0V,火线与地之间的电压为220V。用试电笔可以辨别火线与零线。使用时,试电笔氛管发光的是火线,不发光的是零线。
- 插座和用电器并联。插座接线为左零右火(上接地)。
电功率
电功率是表示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其计算公式为P=UI
。对于纯电阻电路,可推知P=I2R、 P = N2/R
。
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叫作额定电压,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工作时的功率叫作额定功率。用电器铭牌上标示的就是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用电器实际消耗的功率叫作实际功率,实际功率的大小随用电器两端电压的变化而变化。一般情况下,实际功率并不一定等于额定功率。
灯泡的亮暗是由实际功率决定的。串联电路中,各电阻消耗的功率之比与电阻成正比,即P1/P2 = R1/R2
. 并联电路中各电阻消耗的功率之比与电阻成正比,即P1/P2 = R2/R1
.
五、磁学
磁现象
磁场:磁铁周围存在着的物质,它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特殊物质。磁铁周围存在磁场,磁体间的作用就是通过磁场产生的,磁场会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力的作用。
磁感线:在磁场中用一些带箭头的曲线来描述磁场,这样的曲线叫作磁感线。
磁体周围的磁感线都是从磁体的N极出来,回到S极;
磁体内部的磁感线由磁体S极指向N极;磁感线是一些闭合的曲线,任意两条磁感线不能相交;
磁感线的疏密表示磁场的强弱;
磁感线上任意一点的切线方向表示该点的磁场方向。

电生磁
- 奥斯特实验:通电导线的周围存在磁场,称为电流的磁效应。该现象在1820年被丹麦的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它说明了通电导线的周围存在磁场,且磁场与电流的方向有关。
- 安培定则(右手螺旋定则):对于通电螺线管,用右手握住螺线管,让四指指向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则拇指所指的那端就是螺线管的N极。
- 左手定则:对于磁场中的通电导线,伸开左手,使拇指与四指垂直并且在同一平面内,让磁感线垂直进人掌心,并使四指指向电流方向,则拇指所指的方向就是通电导线在磁场中所受安培力的方向。
磁生电
- 电磁感应现象:闭合电路中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产生了电流。
- 楞次定律:感应电流具有这样的方向,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 从原磁通量的变化来看,当原磁通量增加时,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与原磁场方向相反;当原磁通量减少时,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与原磁场方向相同(增反减同)
- 从导体和磁体的相对运动来看,感应电流总要阻碍导体和磁极间的相对运动。(来斥去吸)
- 右手定则:判断导体切割磁感线产生的感应电流方向时,伸出右手,使拇指与其余手指垂直,并且都与手掌在同一个平面。让磁感线从掌心进入,并使拇指指向导线运动的方向,此时四指所指的方向就是感应电流的方向。
- 安倍力大小:
F = BILsinθ
,其中θ为电流方向与磁场方向的夹角。当θ = 0°时,F = 0;当θ = 90°时,F最大,为BIL; - 安倍力方向:根据左手定则判断。且不管电流方向是否与磁场方向垂直,安培力方向总垂直于电流方向与磁场所在的平面。
化学
物质变化
同一种物质在固态、液态、气态三种状态之间发生转化的过程,叫作物态变化。在任意两种物态变化的过程中,都伴随着热量变化,其吸热、放热关系如下所示。

由上图可知,物态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如下:
- 常见的「升华」现象;结冰的衣服变干,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电灯用久了灯内的钨丝变细;
- 常见的「凝华」现象;霜、雾凇(树挂),冬天的窗花,电灯用久后灯泡会发黑;
- 常见的「液化」现象:露水、雾的形成,烧开水后冒“白气”(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夏天冰棒周围冒“白气”;
- 常见的「汽化」现象:夏天洒在地上的水在慢慢变干,湿衣服在太阳下干得快,锅中煮沸的水越来越少;
- 常见的「凝固」现象:池塘的水结冰,铁水制成钢材,动物油脂降温后变成不透明的固体;
- 常见的「融化」现象:冰融化成水,蜡烛燃烧流“眼泪”;火上爆发火山岩变成熔浆。
空气
空气是一种混合物,其中各成分按照体积分数划分,分别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 氧气:无色无味,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
- 氮气:无色无味,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小
- 稀有气体:无色无味,难溶于水
- 二氧化碳:无色无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碳
碳单质
物质 金刚石 石墨 足球烯C60 外观 无色透明的正八面固体 深灰色不透明的细鳞片状固体 有金属光泽的固体 导电性 不导电 良好导体 不导电 硬度 自然界最硬的物质 质软 质脆 导热性 很好 良好 很差 熔点 很高 很高 较低 用途 探机钻头、刻刀、装饰品 电极、笔芯、润滑剂 超导体 都是由碳原子组成,只是这些单质中的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金刚石和石墨可以通过化学反应相互转化。
二氧化碳
物理性质:在通常状况下,CO2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能溶于水。二氧化碳比空气重,在标准状况下密度为1.977g/L,约是空气的1.5倍。
二氧化碳的物理及化学性质决定了它的用途和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具体如下:
性质 用途或影响 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灭火(如二氧化碳灭火器) 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光合作用的原料,做温室植物的气体肥料 与水及其他物质反应 制汽水,做化工原料法 固态二氧化碳俗称“干冰”,干冰升华吸热 做制冷剂,用于冷藏食物,人工降雨、制人工云雾等 无毒但不能供给呼吸 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超过正常含量时,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因此,在人群密集的地方应该注意通风换气) 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会导致温室效应 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土地沙化、农业减产、极端气候 一氧化碳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不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小
化学性质:可燃性、淡蓝色火焰、点燃前防止爆炸需要验纯;毒性,会与血红蛋白结合导致缺氧;还原性。
金属
- 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以及用途
性质类别 | 具体内容 | 示例 | 用途 |
---|---|---|---|
光泽 | 金属都具有一定的金属光泽,一般都成银白色,而少量金属成特殊的颜色 | 金,黄色;铜,红色或者紫色;铅,灰蓝色;锌,青白色 | 饰品 |
物态 | 常温下,大多数金属都是固体。 | 铁、铝、铜 | 汞,液态金属 |
导电性与导热性 | 大部分金属都具有导电性与导热性。 | 导电性强弱顺序:银>铜>铝 | 输电线,炊具 |
延展性 | 大部分金属都具有延性和展性。 | 金延展性最好。 | 可以压制或者打成箔 |
密度 | 密度都比较大,但有些例外。 | 钠钾浮在水面,密度最小的是锂 | 铝比较轻,工业中用作飞机航天器。 |
硬度 | 都比较硬,但也有质软的。 | 铁、铝、镁质软;硬度最高的是铬 | 刀具 |
熔点 | 有的比较高,有的比较低。 | 熔点最低的是汞,熔点最高的是钨 | 灯泡灯丝 |
金属的化学性质
金属大多能与氧气反应
只是难易以及剧烈程度不同,由此可以判定金属活动性的强弱;
金属能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
可以根据能否反应、反应的剧烈程度判定金属活动性的强弱;
能与金属化合物溶液(盐溶液)反应
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
排在氢前可以与常见酸溶液反应生成氢气,排在氢后则不能与之反应;
只要排在前面的金属(钾钙钠除外,因为先后水反应去了),就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与H的位置无关;
用同一种金属与不同盐溶液反应,盐溶液中活动性靠后的金属首先被置换出来。用不同的金属与同一种盐溶液反应,盐溶液中金属先被活动性靠前的金属置换出来。
合金
- 含义:指在某种金属中加热融合某些其他金属或者非金属,而形成的具有金属性质的物质。
- 性质:合金的强度和硬度一般比组成它的纯金属要高,抗腐蚀性也更强;但是大多数合金的熔点比它的纯金属的熔点低,导电导热性能也比纯金属差;
- 常见合金:青铜;生铁;钢;钛合金——“记忆金属”
■ Over ■
历史推荐
零碎时间能看的行测申论方法笔记(6)-申论基础

零碎时间能看的行测申论方法笔记(5)-数量关系

零碎时间能看的行测申论方法笔记(4)-资料分析

零碎时间能看的行测申论方法笔记(3)-判断推理[2]
“我是水水
住在洞里的一名划水学生
我们下期再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