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胶卷迷俱乐部快速关注,胶卷迷们坚实的阵地
内容主要原创,配图来自群友和网络,所有水印保留
最下方为微信自带广告,支持请点击(本号可获微量收入)
在电影里一般不会随便出现商标,就算是可口可乐这种最常见的东西你如果仔细看电影也会很少很少看到,除非是可口可乐赞助了。
根据研究,植入广告可以一直追述到1930年代的电影,在50,60年代好莱坞华丽的电影风潮里,植入广告更是要多要有多少。
有趣的是在《教父3》电影里有许多关于相机的镜头,因为有非常明显的商标出现应该是植入的结果,而且其中相机丰富的程度也超过了过去的两部。我最近刚好在看这个电影就做了这样一个短文。
《教父1》的时间设定是战争刚刚结束的1945年前后,《教父2》是古巴革命成功后里面有相关剧情,大概是1959乃年前后,而两部片子拍摄的时间是1972年和1974年。在这两部片子里出来的照相机基本都是大画幅相机,白天也要打闪光灯,表明这个电影细节非常讲究。
《教父3》就特殊一些,它是1990年拍摄的,时间则设定在1979年,要是这个片子跳出来一台尼康F3那就算穿帮了,不过科波拉肯定不会犯这种低级错误,所有的摄影道具都是符合1979年时代的。
不过,有趣的是这部片子中反复出现了多次徕卡相机,但是徕卡相机是没有商标的,所以到底是徕卡给了钱了还是导演自己喜欢就很难说了。因为《教父3》本来就是帮科波拉解决一些债务问题,会引进一些广告并不奇怪。
但我可以肯定下面这肯定是一个植入广告:
这是一台TOYO的单轨道相机,不过我不太知道这个机器的具体型号,而且从前面的镜头来看,我觉得这更像一台仙娜相机,机身下方的调节部分很像仙娜P。
徕卡相机也出现了,不过并没有出现商标,而且1979年也没有红点商标的徕卡机,最早的红点M机是1981年的M4-P。
这里出现的是一台徕卡M3,这个特征很明显,但是另一台相机就被盖住了,看不出,看样子是一台尼康相机。可以看到那个时候已经有比较花哨的,比较宽的相机带了。对于70年代的记者而言,徕卡M3已经没有50年代的价格那么夸张,而他们普遍使用单反相机也符合时代背景。
要知道,这是1990年的电影,而那个时候实际上相机技术比起1979年已经提升了很多,自动对焦大量出现并普及,如果处理得不好就容易穿帮。
不过这个记者使用的机器在电影里也有出现,也是专门给了个特写,尼康应该也是给钱了。
这台相机是一台尼康FM相机,是70年代出的第一代可以从倒片这里看出不是FM2或者是F2系列。不过这显然不是前面那台相机,因为前面那台相机的机顶是黑色的。
看来赞助了电影的有TOYO和尼康。80年代-90年代是日本企业最威的时候,其实那个时候尼康相机在电影里出现是很常见的。
接下来则出现了一台M4:
不过这一段对焦是对在后面的Neri身上,不过依然可以通过取景框拨杆来看出这是一台M4而不是刚刚已经出现过的M3道具。
当然,在这样一个电影里,似乎是徕卡相机看上去要和这帮意大利黑社会看起来更搭调一点,因为真正的意大利黑社会都是很注意自己形象的,如果你让他们拿一个现在这种数码相机,肯定就会显得很没有格调。
其实教父系列电影的道具都非常讲究,包括里面的帽子,服装,用具等等。
后面我要出去旅游了,本号将休息将近一周,一周以后我会给大家带来一款全新的国产胶卷的测评,感谢大家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