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预制混凝土叠合楼板在装配式建筑中得到大量使用,适用于剪力墙结构体系和框架结构体系,由于传统预制叠合板多以双向板为主,一般预制构件四面出筋而且出筋较长、形状复杂,导致预制工厂生产成本高、效率低下,施工安装环节钢筋碰撞十分常见,安装效率也不高。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从设计到施工全过程总结经验、调整思路,也就是从装配图设计、构件生产、构件安装三个方面进行优化设计,是预制叠合板应用好坏的关键。
1、装配图
对于一个产业化住宅平面户型,选择什么样的结构体系对装配式楼板建造成本影响不大,主要是选择的建筑平面布局是否规整合理,装配式楼板结构受力特点是否清晰。根据预制叠合板参与楼板整体受力的多少,可以将其分为单向板和双向板,结构楼板整体设计一般以双向板为主。预制混凝土叠合板分块大小直接影响建造成本,主要受以下几个因素的限制:
(1)建筑平面布局形式。
(2)预制构件装配节点现浇接缝设计要求。
(3)预制构件脱模、起吊时构件刚度要求。
(4)预制构件生产、运输车辆限宽要求。
1.1平面分块
平面分块图是装配图设计的总装平面图,是构件拆分详图的基本依据,是现场装配构件的施工图纸,将建筑、结构、电气、水暖、装修等专业的技术要求、预留预埋集中表达,在装配式结构平面分块图中需要做到以下几点,才能充分表达预制构件现场装配的要求:
(1)预制构件的预制范围的标示(即现浇楼板和叠合楼板的边界范围)。
(2)预制构件的编号、外形尺寸、现浇拼缝尺寸、预埋线盒定位尺寸、预埋件定位尺寸、预留孔的尺寸及定位、钢筋桁架的布置方向等。
(3)预制构件的装配节点索引(包括与外墙连接节点与内墙连接节点、预制板之间的连接节点、降板节点及其他特殊要求节点)。
(4)预制构件在平面轴网的定位及预制构件的装配方向。
(5)现场浇筑叠合层钢筋布置图。
(6)每层楼板平面外形变化、构件编号发生变化时应单独做平面分块图。
(7)预制混凝土构件、现浇混凝土的图例。
图1为预制叠合楼板预制构件的平面分块图。

1.2连接构造
预制叠合板连接构造包括:预制叠合板与竖向承载墙、框架梁、连梁的交接做法和预制板块拼缝做法。在《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连接节点构造图集》(G310-1-2)中,相关预制叠合板在板端支座、板侧支座和板拼缝节点做进一步筛选和优化,使其更适应预制叠合板的生产、起吊和安装的需求,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生产成木。
连接构造设计几点要求:
(1) 预制叠合板支座处水平甩出钢筋,因以往施工操作中很容易和现浇钢筋打架,所以取消支座处甩出钢筋,采用在预制叠合板顶附加抗剪钢筋方式,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