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前端小白复习笔记

1.三种交换方式(按照交换技术分类)
交换方式:电路交换、分组交换、报文交换
  • 电路交换

    • 场景
      • 电话通信
    • 步骤
      1. 建立连接
      2. 数据传输
      3. 连接释放
    • 特点
      • 优点:
        • 时延小:因为建立了连接,所以数据是直达的
        • 有序传输:通信双方只有一条线路,不存在失序问题
      • 缺点
        • 建立连接时间长:电路交换的平均建立连接事件,对于计算机通信来说太长
        • 信道利用率低:一旦建立连接,该物理通路只能通信双方使用
        • 灵活性差:只要连接出现故障,必须重新连接
  • 分组交换

    • 场景
      • 路由器
    • 步骤
      1. 把报文划分成各个小组
      2. 各小组加上首部(目的地址、原地址、路由器地址等信息)
      3. 根据分组,发送到对应路由器
      4. 路由器接收到后暂存,根据首部信息查找转发表,进行转发
      5. 最终发送到目的主机
      6. 目的主机删除首部,进行重新组装,最终获取完整报文
    • 特点
      • 优点
        • 无需建立连接:不需要事先建立连接
        • 线路利用率高:通讯双方,不是占用固定线路
        • 减少出错概率和重发数据量:分组比报文小很多,出错重传也很快
      • 缺点
        • 转发时延:分组在交换机要经历存储转发
        • 需要传输额外首部信息:分割后+首部=分组,传输信息量增大
  • 报文交换

    • 场景
      • 电报、文本文件
    • 步骤
    1. 以报文为单位,发送给交换机
    2. 交换机存储转发,给目的主机
    • 特点
      • 优点
        • 无需建立连接:不需要事先建立连接
        • 线路利用率高:通讯双方,不是占用固定线路
      • 缺点
        • 传输时延大:以报文为单位,占用大量交换机内存
2.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共计8个)
性能指标:速率、带宽、吞吐量、时延、时延带宽积、往返时间、利用率、丢包率
  • 速率

    • 定义

      • 主机在数字信道上,传送比特的速率
    • 基本知识

      • 数据单位:
        • 8 bit(比特)=1 B(字节);KB=2^10 B(字节) ;MB=2^20 B(字节);GB=2^30 B;TB=2^40 B
      • 数据(速率)单位:
        • kb/s=10^3 b/s;Mb/s=10^6 b/s;Gb/s=10^9 b/s;Tb/s=10^12 b/s
    • 例题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注意点:数据量单位和数据率单位,不同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带宽

    • 定义
      • 单位时间内,从网络的某一点到另一点能通过的最高数据量
    • 基本知识
      • 单位:
        • b/s;kb/s;Mb/s;Gb/s;Tb/s
  • 吞吐量

    • 定义
      • 单位时间内,某个网路(或信道、接口)的数据量(受带宽限制)
    • 基本知识
      • 单位:
        • b/s;kb/s;Mb/s;Gb/s;Tb/s
  • 时延

    • 定义

      • 发送时延、网络时延、传播时延、处理时延(一般不便计算)
      • 基本知识
        • 单位:
          • s、ms
    • 例题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发送时延和传播时延,谁占据主导,主要看数据块大小
  • 时延带宽积

    • 定义
      • 传播时间*带宽;任何特定时间该网络线路上的最大数据量——已发送但尚未确认的数据(第一个比特到达终点)
      • 基本知识
        • 单位:
          • 比特
  • 往返时间

    • 定义
      • 双向交互一次所需时间
    • 基本知识
      • 单位:
        • s、ms
  • 利用率

    • 定义
      • 信道利用率(某信道百分之几有数据通过)、网络利用率(全网路的信道利用率加权平均)
    • 基本知识
      • 特点
        • 信道利用率过高,传播时延增加;过低,信道资源浪费;
  • 丢包率

    • 定义
      • 传输过程中,丢失的分组数量与总分组数量的比率
    • 基本知识
      • 出现丢包场景
        • 分组在传输过程中,出现误码,被结点丢弃
        • 分组到达的交换机已满,被丢弃
3.计算机网络体系接口
体系结构按照层数划分:七层体系结构(OSI体系结构,法律标准)、四层体系结构(实际应用)、五层体系结构(教学)
  • 层次划分(下→上)
    • OSI体系结构
      • 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 TCP/IP体系结构
      • 网络接口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网际层(网络层)、运输层、应用层
    • 原理体系结构(方便教学)
      • 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应用层
  • 原理体系结构
    • 分层必要性
      • 物理层——解决何种信号传输比特的问题
        • 源主机和目标主机之间,通过什么传输介质(线)连接;传输介质需要主机有介质对应物理接口;进行传输的时候,需要确定怎样的信号表示比特0、1
      • 数据链路层——解决分组在同一网络上传输的问题
        • 主机发送数据时,如何进行标识(编址),让别人认得出自己(MAC地址)
        • 主机接受到数据(比特流)时,如何区分出地址和数据
        • 主机同时接收到不同主机发送的数据时,如何协调
      • 网络层——解决分组在多个网络上传输的问题(IP)
        • 同一个网络的主机,ip地址前三个数相同,最后一个数标识主机
          • 192.168.1.1192.168.1同一个网络相同,最后一个1标识该主机
        • 源主机到目标主机,需要经过很多路由器,网络层需要确定各个路由器该如何进行转发分组
      • 运输层——解决进程间,基于网络的通信问题(TCP、UDP)
        • 个人主机运行两个进程(同一网络),浏览器进程和QQ进程,服务器主机发送数据给该个人主机,如何选择进程
        • 传输过程中存在丢包、误码等情况,如何处理
      • 应用层——进程交互实现特定网络应用
        • 通过进程间的交互,完成特定网络应用(万维网应用HTTP协议、电子邮件SMTP协议、文件传输FTP协议)
    • 主机间传输数据流程(源主机-路由器-目的主机)
      • 数据包装(源主机,浏览器)
        1. 应用层:浏览器输入网址,根据http协议,形成http请求报文
        2. 运输层:添加TCP首部,区分进程,形成tcp报文段
        3. 网络层:添加IP首部,唯一标识主机(网络号+主机号),使得其可以实现网络间转发,形成IP数据包
        4. 数据链路层:添加首部、尾部,成为帧,实现帧在网络上传输
        5. 物理层:将帧当做比特流,添加前导码,让目的主机做好接受帧的准备
      • 数据传输(源主机→路由器)
        1. 物理层(源主机):通过传输媒体将比特流转化为信号传送到路由器
      • 路由器转发(路由器)
        1. 物理层:将信号转化为比特流,去掉前导码
        2. 数据链路层:接收到帧,去掉首部尾部,给网络层
        3. 网络层:解析IP数据报首部,提取目的网络地址,查找路由表,确定转发端口,以便进行转发
        4. 数据链路层:同数据包装4
        5. 物理层:同数据包装5
      • 数据传输(路由器→目的主机)
        1. 物理层(路由器):通过传输媒体,将比特流转化为信号,传送到目的主机
      • 数据拆开包装(目的主机)
        1. 物理层:信号转化为比特流,去掉前导码
        2. 数据链路层:接收到帧,去掉首部尾部,给网络层IP数据报
        3. 网络层:去掉IP数据报首部,给运输层TCP报文段
        4. 运输层:去掉TCP报文首部,给应用层HTTP请求报文
        5. 应用层:解析HTTP请求报文,给目的主机发回HTTP响应报文,后面类似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img-Ef0M9F76-1653621055556)(C:\Users\lupingmao\AppData\Roaming\Typora\typora-user-images\1653619672809.png)]

  • 网络术语
    • 协议
      • 两个对等实体,可以通过特定协议进行逻辑通信,协议就是控制对等实体进行通信的规则的集合
        • 应用层对等实体(源主机应用层、目的主机应用层为对等实体),可以使用应用层协议(HTTP、SMTP)进行通信
    • 协议数据单元
      • 对等实体间,传送的数据包
        • 物理层:比特流
        • 数据链路层:帧
        • 网络层:IP数据报或分组
        • 运输层:TCP报文段或UDP用户数据报
        • 应用层:报文
4.物理层
  • 功能

    • 如何在连接各种计算机的传输媒体上,传输数据比特流
  • 传输媒体分类

    • 导引型传输媒体: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
    • 非导引型传输媒体: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
  • 物理层协议主要任务

    • 机械特性:指明接口所用接线器的形状、尺寸
    • 电气特性:指明各接口电缆的电压范围
    • 功能特性:某条线上,某一电平的意义
    • 过程特性:不同功能事件的出现顺序
  • 传输方式

    • 串行和并行
      • 串行传输:远距离传输,如计算机网络
      • 并行传输:计算机内部数据传输,如CPU和内存通过总线进行传输
    • 同步和异步
      • 同步传输:传输时,字节之间没有间隔
      • 异步传输:传输时,每个字节前后添加起始结束位,字节之前的时间间隔不固定
    • 单工、半双工和全双工
      • 单工:单向通信,无线电广播
      • 半双工:不能同时通信,对讲机,两条信道(每个方向各一条)
      • 全双工:双向同时通信,电话,两条信道(每个方向各一条)

5.数据链路层

  • 使用点对点信道的数据链路层

  • 封装成帧

    • 在IP数据报前后添加帧头和帧尾,封装为帧
    • 帧头和帧尾的作用之一就是帧界定
  • 差错检测

    • 封装的帧尾包含检错码(FCS字段),接收方可根据检错算法和检错码判断是否有误码
    • 检错码的生成
      • 奇偶校验:不可靠,奇偶性不改变就无法检测
      • 循环冗余校验CRC:漏检率低,只能定位,不能纠错
        • 约定生成多项式,发送方根据待发送数据和多项式计算出差错检测码(冗余码);接收方通过生成多项式计算接受数据是否产生误码;
        • 计算机网络中通常通过,检错重传纠正传输中的差错,或者直接丢弃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可靠传输

    • 检测到有误码,向上层提供不可靠服务,直接丢弃;可靠服务,接收方存储被丢弃帧的副本
  • PPP协议

    • 说明
      • 点对点PPP协议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点对点数据链路层协议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