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层的功能
- 物理层处于网络参考模型的最低层,向数据链路层提供比特流传输服务。进行物理连接的建立、维护与释放 (主要功能)
- 数据链路实体通过接口将数据比特传送给物理层,物理层将比特流按照传输介质的需要进行编码,然后将信号通过传输介质传送到下一个结点的物理层
- 物理层向上层屏蔽传输介质和通信手段的差异
物理层的主要任务
确定与传输介质的接口的一些特性:
- 机械特性:器件的形状、尺寸、引脚数、排列方式等
- 电气特性:接口电缆的各条线上的电压范围
- 功能特性:某条线上出现某一电平的意义 (例如高电平代表 ready)
- 过程特性:不同功能可能出现事件的顺序 (时序关系)
物理层协议的类型
计算机网络使用的通信信道分为两类:
- 点-点 通信线路,用于直接连接两个结点
- 广播 通信线路,一条公共通信线路可以连接多个结点
随着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网络中物理层的协议类型变化也十分迅速。只要网络采用一种新的通信技术,相应就需要制定一种新的物理层标准。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协议的类型相对比较稳定,物理层协议的类型变化是最快、最复杂的
点-点通信线路的物理层协议
- EIA-232-E ( RS-232-C )
- 线缆数据业务接口规范(DOCSIS):通过ADSL Modem与电话线路接入互联网
- IEEE 802.14,电缆调制解调器(Cable modems):有线电视电缆接入互联网
广播通信线路的物理层协议
- Ethernet协议标准 IEEE 802.3
- 无线局域网协议标准 IEEE 802.11
传输介质
- 有线传输介质 (导引型传输媒体)
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 - 无线传输介质 (非导引型传输媒体)
无线电波,微波,卫星
网络使用的传输介质电磁波的频谱
高频无线电波被划分为多个特定的频段,分别分配给移动通信、广播、无线电导航、业余电台、宇宙通信与射电天文等
LF (低频)、MF (中频)、HF (高频);高频中的 V, U, S 和 E 分别对应于 Very, Ultra, Super 和Extremely
双绞线
- 双绞线由按规则螺旋结构排列的2根、4根或8根绝缘导线组成
- 绞合有效的抑制了电线的串扰,减少信号衰减
双绞线分为两类:
- 屏蔽双绞线(STP)与 非屏蔽双绞线(UTP)
一般用五类线
无论是哪种类别的双绞线, 衰减都随频率的升高而增大。使用更粗的导线可以降低衰减, 但却增加了导线的重量和价格。双绞线的最高速率还与数字信号的编码方法有很大的关系
同轴电缆
同轴电缆根据带宽 (频带宽度) 可以分为两类:
- 基带同轴电缆
在基带模式中,电缆的带宽完全用于单一的一个数据流。如此高的带宽容量支持高数据速率的传输。基带技术广泛应用于局域网中,因为任何时刻局域网上都只有一个数据流 - 宽带同轴电缆 (有线电视)
采用宽带模式时,带宽被划分为几个范围。通常每一个频率范围都携带着各自的编码信息,这样就可以在一根电缆上同时传输多个数据流
由于外导体屏蔽层的作用, 同轴电缆具有很好的抗干扰特性, 被广泛用于传输较高速率的数据
光纤
- 光纤由不受电磁干扰和噪音干扰的玻璃或塑料制成。传输速度快,抗干扰,传输距离远
- 主要用于高速、大容量、点到点的数据传输,一根光缆可以取代数百对双绞线
光纤通过内部的全反射来传输一束经过编码的光信号:
典型的光纤传输系统结构
- 发送端使用发光二极管LED或注入型激光二极管ILD作为光源;接收端使用光电二极管PIN或APD检波器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
多模光纤与单模光纤
- 可以存在多条不同角度入射的光线在一条光纤中传输。这种光纤就称为多模光纤。光脉冲在多模光纤中传输时会逐渐展宽, 造成失真。因此多模光纤只适合近距离传输
- 若光纤的直径减小到只有一个光的波长, 则光纤就像一根波导那样, 它可使光线一直向前传播, 而不会产生多次反射。这样的光纤称为单模光纤。单模适于远距离传输,但造价贵
由于光纤非常细, 连包层一起的直径也不到0.2 mm。因此必须将光纤做成很结实的光缆
无线通信
不同波长(或频率)的无线电波,传播特性往往不同,应用于通信的范围也不相同
- 短波通信(即高频通信) 主要是靠电离层的反射。但电离层的不稳定所产生的衰落现象和电离层反射所产生的多径效应使得短波信道的通信质量较差。因此, 当必须使用短波无线电台传送数据时, 一般都是低速传输。只有在采用复杂的调制解调技术后, 才能使数据的传输速率达到几千比特/秒
微波通信
- 频率在300MHz~300GHz之间的信号为微波信号
- 微波信号只能进行视距传播(直线传播)
卫星通信
卫星通信的通信距离远、覆盖面积大、不受地理条件限制、通信信道带宽大、可进行多址通信与移动通信的优点,是现代主要的通信手段
蜂窝无线通信
- 小区制:在每个小区(cell)中设立一个基站,通过基站在用户的移动终端之间建立通信
- 由于区群的结构酷似蜂窝,因此小区制移动通信系统又称为蜂窝移动通信系统。采用蜂窝结构就可以使用同一组频率在若干个相隔一定距离的小区重复使用,从而达到节省频率资源的目的
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
数据通信系统的模型
一个数据通信系统包括三大部分
- 源系统(或发送端、发送方)
- 传输系统(或传输网络)
- 目的系统(或接收端、接收方)
信息(information) 、数据(data)与信号(signal)
通信的目的是交换信息,信息的载体是数据,可以是文字、语音、图形或图像
- 数据可以分为模拟数据(连续变化的数据)和数字数据(离散的数据)
计算机中的数据都是数字数据
数据要以(物理的)信号的方式传输。信号是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电气或电磁表现
信号分为模拟信号(analog signal)与数字信号 (digital signal)
模拟数据也可以用数字信号传输,数字数据也可用模拟信号传输
- 码元,承载信息量的基本信号单位。在使用时域的波形表示数字信号时,代表不同离散数值的基本波形称为码元。1码元可以携带
n
n
n
b
i
t
bit
bit 的信息量
如:使用8个基本波形表示8个电平级,则 n = 3 n=3 n=3。也可以是8种不同振幅、不同频率、不同相位 - 码元传输速率,也叫波特率。每秒钟传送码元的数目,单位“波特,Baud”
- 信息传输速率,也叫比特率。指单位时间传递的平均信息量或比特数,单位为b/s
转载知乎一个回答,归纳的很简洁:
一个码元就是一个脉冲信号,一个脉冲信号有可能携带1bit数据,也有可能携带2bit数据、4bit数据!你发送一个脉冲信号,如果就可以携带4bit数据,肯定发送速率更快啊!那么怎么实现一个脉冲信号就能携带多个bit数据呢?就需要一定的技术了,比如设置模拟信号中信号的频率、相位、振幅啥的
举个例子:把振幅分成四种,低(00)、中(01)、高(10)、很高(11),这样我发一个脉冲信号,它的振幅是低,那就说明发送的是00(也就是2bit),它的振幅是中(01),发送的就是01(也就是2bit)……也就实现了一个脉冲信号,携带2bit的功能…(举个不恰当的例子让大家理解而已,明白啥意思就行)
再说一次,一个码元就是一个脉冲信号!波特率指的就是1秒能发送多少个码元,也就是1秒能发送多少个脉冲信号!一个码元能携带1bit数据,那么比特率 = 波特率!一个码元能携带2bit数据,那么比特率 = 2倍的波特率!一个码元能携4bit数据,那么比特率 =4倍的波特率!
1 B a u d = l o g 2 M ( b i t / s ) 1 Baud = log_2M (bit/s) 1Baud=log2M(bit/s) M M M 是信号的编码级数
信道
- 信道(channel)指信息的传输通道,表示向某一个方向发送信息的媒体(media),因此, 一条通信电路往往包含一条发送信道和一条接收信道
(单工通信只需要一条信道,双工/半双工通信都要两条信道)
信道与电路的区别:一条(物理的)通信电路可以包含多个(抽象的)通信信道
信道的极限容量
- 信道的带宽就是它的频谱的宽度,即信道能传送的频率范围。对数字信道,通常以信道每秒能传送的二进制位数(bps) 来表示带宽
信道带宽的影响因素:
− 受制于传输介质的带宽(由材质、直径及长度决定)
− 受制于电路中的滤波器(频率范围) - 信道带宽必须大于被传送的信号的带宽,否则就会出现失真(码间串扰)
- 码元传输的速率越高,或信号传输的距离越远, 或噪声干扰越大,在信道的输出端的波形的失真就越严重
- 在任何信道中,码元传输的速率是有上限的,传输速率超过此上限,就会出现码间串扰
从概念上讲,限制码元在信道上的传输速率的因素有以下两个:
- 信道能够通过的频率范围。信道所能通过的频率范围总是有限的。信号中的许多高频分量往往不能通过信道
- 信噪比。噪声是随机产生的,瞬时值有时会很大,会使接收端对码元的判决产生错误。但噪声的影响是相对的。如果信号相对较强,那么噪声的影响就相对较小
Nyquist 准则 (奈氏准则)
给出了在假定的理想条件下,为了避免码间串扰,码元的传输速率的上限值
W
W
W 为信道带宽,理想低通信道的最高码元传输速率
R
R
R:
R
=
2
W
(
B
a
u
d
)
R=2W(Baud)
R=2W(Baud)
理想低通信道的最大数据传输速率为:
R
=
2
W
l
o
g
2
M
(
b
i
t
s
/
s
)
R= 2W log_2M (bits/s)
R=2Wlog2M(bits/s)
如果信道的频带越宽,也就是能够通过的信号高频分量越多,那么就可以用更高的速率传送码元而不出现码间串扰
Shannon定理 (香农定理)
带宽受限且有噪声干扰的信道的极限、无差错的(最大)数据传输速率
C = W l o g 2 ( 1 + S / N ) ( b i t s / s ) C = W log_2(1+S/N) (bits/s) C=Wlog2(1+S/N)(bits/s)
- W W W 为信道的带宽( H z Hz Hz)
- S S S 为信道内所传信号的平均功率
- N N N 为信道内部的高斯噪声功率
-
S
/
N
S/N
S/N 信噪比,常用分贝(
d
B
dB
dB)表示,
信
噪
比
(
d
B
)
=
10
l
o
g
10
S
/
N
信噪比(dB)=10 log_{10} S/N
信噪比(dB)=10log10S/N
例如, 当 S / N = 10 S/N= 10 S/N=10 时, 信噪比为 10 d B 10dB 10dB
信道的带宽或信道的信噪比越大,信息的极限传输速率就越高
考试的时候会给出公式
例
假设一条信道的带宽为
3000
H
z
3000Hz
3000Hz,信噪比为
30
d
B
30dB
30dB,求该信道的最大数据传输率
解
S
/
N
=
1
0
30
/
10
=
1000
C
=
3000
×
l
o
g
2
(
1
+
1000
)
≈
30000
(
b
i
t
/
s
)
S/N=10^{30/10}=1000\\ C=3000\times log_2(1+1000)≈30000(bit/s)
S/N=1030/10=1000C=3000×log2(1+1000)≈30000(bit/s)
数据传输类型
数据传输类型(信道所允许传输的信号):
- 模拟通信 (数字数据 / 模拟数据 用 模拟信号传输)
- 数字通信(数字数据 / 模拟数据 用 数字信号传输)
数据通信方式
串行通信与并行通信
单工、半双工与全双工通信
同步通信与异步通信
- 同步是保持通信双方在时间基准上保持一致的过程
假设接收端和发送端时间基准不同,T=0.5mm,T′=0.6mm,则第6位接收出现错误
同步技术
位同步
- 在发送端对每位数据都要附加同步信息(外同步),这种方式传输效率比较高,但要附加一条传输时钟脉冲的通信线路
- 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对数字信号编码,如曼彻斯特编码和差分曼彻斯特编码,可以从数据信号波形中提取同步信号,称内(自)同步
字符同步
同步式 (synchronous):
- 同步传输将字符组织成组,以组为单位连续传送
- 每组字符之前加上一个或多个用于同步控制的同步字符
SYN
,每个数据字符内不加附加位 - 接收端接收到同步字符
SYN
后,根据SYN
来确定数据字符的起始与终止,以实现同步传输的功能
异步式(asynchronous):
- 异步传输的每个字符作为一个独立整体进行发送,字符之间的时间间隔可以任意
- 为了实现同步,每个字符的第一位前加1位起始位(逻辑“1”),最后一位后加1或2位终止位(逻辑“0”)(平时都是低电平)
数据编码技术
模拟数据的调制
模拟信号的调制
- 图 ( a ) (a) (a) 是输入信号,又称为调制信号,频率较低,而信道上低频信号难以传播,因此需要利用载波提高频率
- 图 ( b ) (b) (b) 是载波信号
- 图 ( c ) (c) (c) 是调幅波和调频波信号,表达出原始波形
脉冲编码调制 (pulse code modulation, PCM)
PCM操作包括3个部分/步骤:采样、量化与编码
- 采样是隔一定的时间间隔,将模拟信号的电平幅度取出作为样本,让其表示原来的信号
- 量化是将样本值按量化级决定取值的过程(离散化)
- 编码是用相应位数的二进制代码表示量化后的样本的量级
数字数据编码技术
- 基带信号(即基本频带信号): 来自信源的信号
像计算机输出的代表各种文字或图像文件的数据信号都属于基带信号
基带信号往往包含有较多的低频成分,甚至有直流成分,而许多信道并不能传输这种低频分量或直流分量。因此必须对基带信号进行调制 (modulation)。调制分为两大类:
- 带通调制(模拟数据编码技术):使用载波 (carrier)进行调制,把基带信号的频率范围搬移到较高的频段,并转换为模拟信号,这样就能够更好地在模拟信道中传输(即仅在一段频率范围内能够通过信道) 。带通信号 :经过载波调制后的信号
- 基带调制(数字数据编码技术):仅对基带信号的波形进行变换,使它能够与信道特性相适应。变换后的信号仍然是基带信号。把这种过程称为编码(coding)
带通调制(模拟数据编码技术)
调制与解调
- 将发送端数据信号变换成模拟数据信号的过程称为调制
- 将接收端模拟数据信号还原成数据信号的过程称为解调
在调制过程中,选择频率范围内的某一角频率
ω
ω
ω 的正(余)弦信号作为载波,该正(余)弦信号可以写为:
u
(
t
)
=
u
m
⋅
sin
(
ω
t
+
φ
0
)
u(t)= u_m\cdot \sin(ωt+φ_0)
u(t)=um⋅sin(ωt+φ0)
- 3个可以改变的电参量:
振幅 u m u_m um —— 幅移键控 ASK
角频率 ω ω ω ——频移键控 FSK
相 位 φ φ φ ——相移键控 PSK
幅移键控 (amplitude shift keying, ASK)
幅移键控ASK信号实现容易,技术简单,但抗干扰能力较差
频移键控 (frequency-shift keying, FSK)
频移键控FSK信号实现容易,技术简单,抗干扰能力较强,是目前最常用的调制方法之一
相移键控 (phase-shift keying, PSK)
相移键控可以分为:绝对调相、相对调相
-
绝对调相 :用相位的绝对值来表示所对应的数字信号。
-
相对调相用载波在两位数字信号的交接处产生的相位偏移来表示载波所表示的数字信号
基带调制(数字数据编码技术)
RZ(Return Zero)编码 / 归零码
- 特点是在一个周期内,用二进制传输数据位,在数据位脉冲结束后,需要维持一段时间的低电平
NRZ 与 NRZI 编码
NRZ (Non Return Zero) :正电平“0”,负电平“1”
NRZI (Non Return Zero Inverted):有变化“1”,无变化“0”
缺点:无法判断某一位的开始和结束,要保持同步必须用另外一个信道发送同步信号
曼彻斯特编码
- 每周期的前 T / 2 T/2 T/2 传送该比特的反码,后 T / 2 T/2 T/2 传送该比特的原码;即单位时间内低电平到高电平的变化表示‘1’ ;高电平到低电平的变化表示‘0’
优点是:每个比特的中间有一次电平跳变,产生收发双方的同步信号,称为“自含时钟编码”信号。
差分曼彻斯特编码
- 位间电平发生变化表示‘0’;位间电平不发生变化表示‘1’
( 每比特的中间跳变仅做同步使用,每比特的值根据开始边界是否跳变来决定 )
多路复用技术
复用 (multiplexing) 允许用户使用一个共享信道进行通信,降低成本,提高利用率
- 发送方将多个用户的数据通过复用器汇集,并将汇集的数据通过一条物理线路传送到接收方
- 接收方通过分用器将数据分离成各个单独的数据,然后分发给接收方的多个用户
频分多路复用(FDM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 设置多个频率互不重叠的信道,主要用于模拟信道的复用
- 原理:不同的传输媒体具有不同的带宽(信号不失真传输的频率范围)。对整个物理信道的可用带宽进行分割,并利用载波调制技术,实现原始信号的频谱迁移,使得多路信号在整个物理信道带宽允许的范围内,实现频谱上的不重叠,从而共用一个信道。为了防止多路信号之间的相互干扰,使用隔离频带来隔离每个子信道
- 工作过程:先对多路信号的频谱范围进行限制(分割频带), 然后通过变频处理,将多路信号分配到不同的频段
在使用频分复用时, 若每一个用户占用的带宽不变, 则当复用的用户数增加时, 复用后的信道的总带宽就跟着变宽。例如, 传统的电话通信每一个标准话路的带宽是4kHz (即通信用的3.1kHz加上两边的保护频带), 那么若有1000个用户进行频分复用, 则复用后的总带宽就是4MHz
时分多路复用(TDM 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
- 主要用于数字信道的复用
- 原理:当物理信道可支持的位传输速率超过单个原始信号要求的数据传输速率时,可以将该物理信道划分成若干时间片,并将各个时间片轮流地分配给多路信号,使得它们在时间上不重叠
- 将时间划分为一段段等长的时分复用帧(TDM帧)
- 每一个时分复用的用户在每一个 TDM 帧中占用固定序号的时隙(分得一个时间片)。所有用户在不同的时间占用同样的频带宽度(全部带宽)
复用器按A–B --C–D的顺序依次对用户的时隙进行扫描, 然后构成一个个时分复用帧
使用时分复用系统传送计算机数据时,由于计算机数据的突发性质,用户对分配到的子信道的利用率一般不高,可能会造成线路资源的浪费
统计时分复用 STDM (Statistic TDM)
也称动态时分多路复用
统计时分复用使用STDM帧来传送复用的数据。但每一个STDM帧中的时隙数小于连接在集中器上的用户数。各用户有了数据就随时发往集中器的输入缓存, 然后集中器按顺序依次扫描输入缓存, 把缓存中的输入数据放入STDM 帧中。对没有数据的缓存就跳过去。当一个帧的数据放满了, 就发送出去。因此, STDM 帧不是固定分配时隙, 而是按需动态地分配时隙。因此统计时分复用可以提高线路的利用率
由于STDM帧中的时隙并不是固定地分配给某个用户, 因此在每个时隙中还必须有用户的地址信息, 这是统计时分复用必须要有的和不可避免的一些开销
波分多路复用(WDM 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
- 在一根光纤上复用多路光载波信号,是光频段的频分多路复用技术
码分多路复用(CDM 或 CDMA)
码分复用 Code Division Multiplexing
码分多址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 在同一频段的不同的信道采用经过特殊挑选的码型,使得多个用户相互之间不产生干扰
- 这种系统发送的信号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其频谱类似于白噪声,不易被敌人发现
码片序列
- 每个发送站被指派一个唯一的
m
b
i
t
m\ bit
m bit 码片序列
如发送比特 1,则发送自己的 m b i t m\ bit m bit 码片序列
如发送比特 0,则发送该码片序列的二进制反码
例如,S 站的 8 bit 码片序列是 00011011 (为了方便, 我们按惯例将码片中的0写为-1, 将1写为+1。因此S站的码片序列是(-1 -1 -1 +1 +1 -1 +1 +1))
发送比特 1 时,就发送序列 00011011,发送比特 0 时,就发送序列 11100100。
在实用的系统中是使用伪随机码序列
- 每个站分配的码片序列不仅必须各不相同,并且还必须互相正交(orthogonal)
- 任何一个码片向量和该码片向量自己的规格化内积都是1
- 一个码片向量和该码片反码的向量的规格化内积值是 –1
假定在一个CDMA 系统中有很多站都在相互通信, 每一个站所发送的是本站的码片序列(相当于发送比特1)和该码片序列的二进制反码(相当于发送比特0)的组合序列, 或什么也不发送(相当于没有数据发送)。我们还假定所有的站所发送的码片序列都是同步的, 即所有的码片序列都在同一个时刻开始。所有的站使用相同频率,能够收到所有的站发送的信号
- 现假定有一个 X X X 站要接收 S S S 站发送的数据。 X X X 站就必须知道 S S S 站所特有的码片序列。 X X X 站使用它得到的码片向量 S S S 与接收到的未知信号进行求内积的运算。 X X X 站接收到的信号是各个站发送的码片序列之和。求内积得到的结果是:所有其他站的信号都被过滤掉(其内积的相关项都是 0), 而只剩下 S S S 站发送的信号。当 S S S 站发送比特 1 时, 在 X X X 站计算内积的结果是 + 1 +1 +1, 当 S S S 站发送比特 0 0 0 时, 内积的结果是 −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