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无法使用otg_ios设备该如何选择U盘,以及U盘日常使用技巧

本文探讨了iOS 12及以后版本设备如何使用U盘,特别是iPadOS的Files应用大大提升了文件管理能力。文章指出,U盘在iOS设备中的主要用途包括文件中转、备份和扩容。在选择U盘时,接口、速度和质量是关键因素,推荐购买USB 3.0以上的双头U盘,并确保兼容性和MFi认证。此外,介绍了适用于不同iOS设备的U盘和转接方案,以及如何利用Shortcuts自动化备份照片。最后,文章提出了U盘在视频编辑、电子手帐和文件备份等方面的应用。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凡是 iOS 12 之前使用 U 盘的读者,都会感同身受的是 iOS 设备对 U 盘和外接设备的支持非常克制1 ,必须通过 U 盘厂商自制的 App 读写文件。这些厂商自制 App 良莠不齐,像解压缩、文件分享等功能做得并不完整,再加上 iOS 的沙盒机制,在 App 中备份时不能切出界面,大多也没有 iPad 版本,更不能奢求它们支持分屏模式,因此即便能够完成拷贝和备份照片这些基础操作也并不顺畅。

8da79eb441e3e69b49f2e456637d840b.png

iPad Files 功能提升很大

如今 iOS 13 和 iPadOS 为 Files 增加了 U 盘支持,有慢慢的变多人尝试用 iPad 完成更多的学习和工作任务。iPhone 和 iPad 都能通过 U 盘或 OTG 线来访问外接的存储设备,iPadOS 的 Files 应用和 iPhone 上的很不一样,功能方面正在逐渐向 Finder 靠近,分栏视图(Column View)、拖拽移动、长按菜单等功能都使得 iPadOS 能完成比以往复杂得多的工作,也大幅度的提升了 iOS 设备做文件分享的价值和可能性。

因此,这两年配件市场也在持续不断的发展,最近出现的 iPhone OTG 线、指甲盖大小的 Type-C 转接器、还有那些三头四头的「多功能 U 盘」。从现在的眼光来看,它们是否值得选购?手机外接 U 盘又有哪些新鲜的用法?

2e506bda16a5b861ea60d96d1ee53c51.png

依次是 Lightning OTG、Type-C 转接器、多头 U 盘

为什么 iOS 设备需要 U 盘

这几年网络发展很快,但无论是上学还是工作期间,总是免不了面对一些老旧的 PC 设备。讲台电脑、学校机房、图书馆电脑、办公室电脑……这些批量采购的台式机除了老旧和运行缓慢,网络环境的配置也非常糟糕。要么是统一分配的龟速有线网络,要么没有内置无线网卡,甚至有些根本就不允许联网,因此大部分依赖于网络的文件传输方式基本都被断绝了。

6028ae35dc703013347312925b3983ec.png

所以时至今日,大多数老师还是用 U 盘来复制课件,因为离线传输是更可靠的方式。当你需要将讲台电脑中的课件拷贝出来时,似乎也只剩下「U 盘」这一种方式了。我读书的时候就经常需要向老师要课件和资料,为了维持课堂秩序和避免麻烦,老师通常会让我在课后把资料发给全班的同学……

「等一下,可是这和我们要讨论的手机 U 盘有什么关系呢?」

关系很大,如果我手上拿的是一个普通 Type-A U 盘,那我课后大概率需要将这个 U 盘传给几个同学拷贝到他们的电脑上,再由他们手上的 U 盘分享出去。

  • 这种方法的问题在于时效性差,如果手头没有电脑,那必须等到回到寝室才能分享文件,容易遗忘。
  • 另一个问题在于传输周期长,你需要把 U 盘交给同学让他们复制到电脑,文件需要通过「PC - U 盘 - PC - U 盘 - ... - U 盘 - PC」进行传播,非常低效。

再差一点的情况,这个 U 盘可能需要经过 N 手才能完成全班的文件分享(注:机房场景下,局域网分享是一个更有效的方案)。

cc2f28a76ccd9be0a5a0a69e8c037411.png

这时候就要讲到手机 U 盘了。后来,我准备了一个 Lightning + USB-A 的双头 U 盘。通过 USB-A 口从老师电脑上将文件复制到 U 盘中,然后通过 Lightning 口传输到 iPhone,用 iPhone 就可以以群邮件或 QQ 的形式传给班里的同学,而不必等回去之后将 U 盘传遍全班了。我不必随时准备电脑,就可以将文件通过「PC - U 盘 - 手机 - 网络」实现大范围的分享。使用 Android 手机的同学则可以选购 Type-C U 盘或 OTG 线完成这一工作,但我很少见到有人这么做。而这个双头 U 盘也在我上学期间成为了背包里的常备物品之一,往往能解燃眉之急。

通过上面的例子,我们大家可以发现 iOS 的 U 盘与普通 U 盘在用途上的区别之一,在于中转文件,将本地的文件以网络的形式分享出去。

71cc0e102264e2666bd19610fa94848c.png

U 盘本身也可以用于备份手机文件、扩充手机容量,前者是把手机中的文件复制一份,后者是把手机中的文件剪切出来腾出空间。再加上手机文件中转。这就是目前手机 U 盘的几种主要作用。

iPad 和 iPhone 如何明智的选择 U 盘

在决定购买一个手机使用为主的 U 盘时,用途就已经决定了你需要选择什么价位的 U 盘。

  • 如果主要用来备份和扩容,U 盘的速度和容量需要更快更大一些;
  • 如果主要用来中转小文件,那么选择一些价格较低的小容量 U 盘足以应付。

考虑 U 盘类型

在实际选购中还会遇到多种多样的 U 盘,需要仔细考虑的因素也有不少。

  • 接口:我个人比较推荐的是双头 U 盘,即一头是 Type-A、一头是 Type-C 或 Lightning 的 U 盘。这种 U 盘能够最大程度保证兼容性,使你在各种环境下都能使用。
  • 速度:U 盘一定要选择 USB 3.0 以上,以保证最起码的传输速度,否则一旦想当成普通 U 盘使用时,复制大文件时实在是过于糟心。
  • 质量:U 盘的质量无法一概而论,通常大厂的 U 盘品控会更好,有 MFi 认证也是重要的一方面(价格也会上升)。这两年部分国产厂商也开始注重品牌价值通过了 MFi 认证,在质量上也有了一定的保证。

当然,凡事都有万一。Minja 在 Power+ Live 05 中提到他就是在某品牌的 U 盘速度和质量上踩了坑,后来发现许多双头 U 盘只是徒有外表,并不具备足够的能力完成所有任务。还有就是避免购买扩容盘。

因此在可接受的价格范围内,我们应该选择一款接口、速度、质量均有保证的 U 盘。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选择大厂品牌的官方店、购买前阅读评价、不贪便宜,通常不容易踩坑。

45df1ec88147534e959aa5495ca594e0.png

考虑使用设备的组合

在 iPad Pro 采用 Type-C 口之后,iPad Pro 的 U 盘选择范围就大了很多,在 iOS 13 更新后,iPad Pro 更是支持了几乎所有的 Type-C U 盘,如果不介意使用转接器,Type-A U 盘也可以用在 iPad Pro 上。

再看 iPhone 和 Lightning 口的 iPad,由于先前 Lightning 口的限制,U 盘的品种有所限制,传输速度有限,转接器也很少有,因此少了很多选择。但市面上依然有不错的 Lightning 双头 U 盘,在挑选这类双头 U 盘时,认准 MFi 认证会比较好。

设备U 盘方案转接方案iPhoneLightning 双头 U 盘Type-A + Lightning OTG 转接线iPad(Lightning)Lightning 双头 U 盘Type-A + Lightning OTG 转接线iPad Pro(Type-C)Type-C 双头 U 盘Type-A + Type-C OTG 转接线

在上述方案之外,如果你像我一样同时在用 iPhone 和 iPad Pro,又想让它们使用同一个 U 盘。那就只能在「C+A 双口 U 盘 + L 转接线」和「L+A 双口 U 盘+ C 转接线」这两种方案里选了。考虑到转接线都是通过 Type-A 口进行转接的,因此不存在传输速度问题。如果你再多一台新款 MacBook,那就更推荐前者。

避免踩坑建议

选购 Lightning 盘请注意:由于 Lightning 接口不像 Type-C 接口那么通用,大部分旧款 Lightning U 盘并不支持 Files 应用,你可能仍然需要用第三方应用打开 U 盘,使用体验显然达不到最佳。因此最好在购买前询问商家能否直接接入 Files 应用。如果不能接入,可以去 App Store 搜索这款 U 盘配套的 App 试用,如果达不到你的基本要求,还是谨慎购买。

选购 Type-C 盘请注意:在你下定决心购买 Type-C U 盘之前,还有一样值得推荐的好东西。那就是 Type-A to Type-C 转接头。与常规认知不同的是,Type-C 的转接器并不笨重,有些甚至小到指甲盖大小,你可以直接插到现有的 Type-A U 盘中,再接入 iPad Pro 来读取其中的文件。当然,传输速度会更慢一些。

ad8bfe2cad7dcb502136b2384b8e9099.png

指甲盖大小的 Type-C 转接器

OTG 线的变化:在更新了 iOS 13 之后,iPhone 也获得了 OTG 功能,由此带动了许多 Type-A to Lightning 转接线(也就是 Lightning OTG 线)的销量,如果你手头已经有一个高性能 Type-A U 盘,或是不想购买太多双口 U 盘,那么购买一根 Lightning OTG 线也可以接入大部分 Type-A 口的普通 U 盘(OTG 就是 On-The-Go 的简写,包括上面提到的转接线都可以算作 OTG 线)。

7994cb131b88f477cd843c0852e30cc5.png

新的 Lightning OTG 转接线和 Type-C 转接线

U 盘的新用法

讲完了 iOS U 盘的选购和如何避坑,下面来讲讲 U 盘和其他 iOS 外接设备的新用法。能够让 U 盘价值最大化的是 iPadOS 的 Files 应用,它相比 iPhone Files 的功能更完整,也更接近 Finder 的体验。

通过 Shortcuts 备份照片

U 盘最基础的用法是备份照片。这也是很多商家宣传手机 U 盘的卖点。但在 iOS 12 之前的系统中备份过一两次之后,很多人就会觉得麻烦而放弃备份。

出现这样的一种情况,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原先只能用第三方 App 进行备份,这些 App 不仅质量差 Bug 多,更重要的是备份照片期间只能停留在应用界面上,不仅传输速度慢,切出去回个消息说不定就断开了。有些 App 甚至不支持用其他应用打开其中的文件,或者在备份时还要在应用内缓存一份照片,占用了双倍的本地空间……某些因此「用手机 U 盘备份照片」这件事在 iOS 13 之前是相当不靠谱的。有了 Files 之后,第三方应用相关的 Bug 少了很多,Type-C 的加入让照片的传输速度得到显著提升。

在实际操作时,用这样一个简单的快捷指令就能将最近一周、一个月的照片备份到 U 盘上。如果有需要还可以在后面再接一步「删除照片」,减轻储存压力。自从快捷指令有了按时执行的自动化功能,我们不必担心重复备份和忘记备份的问题。

8294549e9d7dab65f4614928a6ef4406.png

备份照片 Shortcuts

快捷指令的运行时间取决于 U 盘的读写速度,在 Shortcuts 中只能看到小圆圈在转啊转,无法看到实际进度条,有时候会需要运行一段时间。iPhone 上备份一次需要长时间停留在这个界面,防止清理后台导致进程被中断。这时 iPad 的分屏就派上了用场,左侧打开快捷指令,右侧打开 Files,你会看到照片被逐渐复制到 U 盘中。你也可以让它在一边备份,另一个窗口浏览网页。

e811507234cdbde332bca18384195e70.png

备份的同时能够正常的看到转移进度

利用 iPad 处理 U 盘照片

如果你想通过 iPad 对外接设备中的照片进行查看和处理,也没问题。

我有一个 TF 卡读卡器和 Type-C 转接线,旅游期间想分享相机拍摄的照片时,把所有带 RAW 信息的照片都存到 iPad 里会占用大量空间,因此我会借助 Lightroom 从 TF 卡中选取一部分照片进行导入。对照片进行简单的处理后,批量导出到本地,方便在社会化媒体上发布。

如果只是浏览 U 盘内照片,那就更简单了。我有个专门存照片的移动硬盘,有时想挑选一部分照片出来给亲友看时,我就会将移动硬盘通过 Type-C 转接线连到 iPad 上,然后将 iPad 平放,方便他们一张张浏览。

0e2c7832b593bae89ce23d6b48e34473.png

Lightroom 支持从文件中导入照片

受沙盒的影响,第三方 App 无法直接对 Files 中的原始文件进行编辑,因此在 Files 中直接标注图片是对原图修改。需要跳转到其他应用中处理,则多半是「导入」,也就是修改图片不会对 U 盘内的图片产生影响,而是在 iPad 上创建一份新的图片。所以在编辑完图片之后还得记得传输回 U 盘。

可以说 U 盘在 Files 中的地位基本和 iCloud Drive、「我的 iPad」 无异,凡是能够最终靠 Files 实现的操作,基本都能用在 U 盘上。

利用 iPad 将 U 盘作为视频素材库

如果你想更进一步,想在 iPad 上对视频做处理,那也可以借助外接存储设备。你可以将视频、音频素材放进 U 盘中,在 iMovie 中选取素材文件即可。毕竟要做专业的事情,素材总是很占设备空间。

在实际体验时,因为视频编辑的特殊性,一次选择一个素材,以文件的形式选择素材会比设备内直接选择照片稍慢一些,但在选择完毕后,该素材就会被导入到应用内,此时拔出 U 盘也没有关系,也不可能影响编辑时的速度。iMovie 并不支持拖拽加入素材,因此只能手动进入 Files 进行素材选择。而视频本身的项目文件通常无法修改,必须保存在本地。

还有一种素材库用法是电子手帐爱好者们可优先考虑的,做手账时会用到的许多素材(比如花边、图案、纹理、小装饰等)如果放在相册里并不美观,也可以将它们放进 U 盘,需要时再拖拽出来使用。

a1b1511ec4c170d4a31277f0d8140de4.png

可以用作手账素材库

所以,我倒是很推荐将一些可以反复使用的素材放在 U 盘里,当你需要时可以随时存取,不必一直放在设备中占用空间。

直接播放视频

寸土寸金的小容量 iPhone 插上一个 U 盘就能享受额外的容量,这也是很多人当初购买手机 U 盘的原因。用 U 盘存储电影视频是常见的用法,但多数 U 盘自带 App 的播放器实在糟糕,连个滑动手势都不支持,更别说字幕了。更有甚者需要先将视频保存到本地才能观看——我都有空间存视频了,那要这 U 盘又有何用?

如今能通过 Files 直接连接 U 盘后,就可以用设备上的任意一个播放器来打开 U 盘中的视频。其实说起来好笑,这种功能本应是基础中的基础,只是因为原先的方案过于糟糕,衬托了现有的方法。

如果你购买 U 盘的动机是看视频,那么 Lightning OTG 线比 Lightning 的 U 盘更值得购买,因为通过 Files 来读取 U 盘中的视频更方便。

备份无法传至 iCloud 的文件和图片

除了备份照片,喜欢画画的朋友们会发现,iOS 设备中依然有不少 App 不支持 iCloud,那些无法通过 iCloud 同步的图片和文件就只能手动导出了。比如 Sketch、Procreate 等绘画工具,它们并不支持 iCloud 同步和备份作品,但是它们通常支持各种文件格式的导出。再比如多看阅读中自己上传的 Epub 电子书、Notes Plus 中的笔记本之类,都能通过 U 盘进行备份,不必连接到电脑。

caa2778583dd9d614e8a420fd051d46b.png

拖拽导出多个画作

iPad 外接 Hub

在讨论这一选题时,Hum 分享了一个与 iOS U 盘相关的用法,那就是 iPad 外接 Hub。iPad Pro 现在能够最终靠 Type-C 的 Hub 进行视频信号的传输,比如通过 HDMI 连接到显示器、投影仪上。原先必须需要有额外供电才能实现,现在直连即可实现。

当有必要进行演讲的时候,Hum 会把 iPad 上的内容通过 Hub 和 HDMI 连接到电脑上展示 Keynote 画面,演讲过程中再通过 iPhone 控制 Keynote 的翻页操作,完全不必准备额外的鼠标和翻页器。这种新鲜的做法在一大堆需要反复配置的 Windows 电脑中可谓脱颖而出。也算是 iOS 13 带来的新用法之一。

结论

这个选题是朋友提出的问题。我认为最值得选购的方案是 「Type-C + Type-A 的双头 U 盘」搭配一根「Lightning 转接线」。不想添置额外 U 盘的话,分别购买一根 OTG 线配合高性能 U 盘也能处理问题。思路都是用一个 U 盘在所有设备之间进行连接。

在讨论这样的一个问题时我也发现,随着软件的更新,硬件市场也会不断推陈出新,推出更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Lightning OTG 线这种新配件在 iOS 13 推出后就已经有多家厂商开始销售了。也有超小型的转接器等很多不为人知的小配件,都在提出新的解决方案。

其实不仅仅是 U 盘,只要你想用 iPad 做更多事情,甚至只用 iPad 的人,可能会逐渐感到容量不够用。就像很多人会为笔记本购买移动硬盘一样,iPad 也可以买一个 U 盘或移动硬盘当外置储存使用。即便在网络发达的今天,U 盘依然有它的容身之处。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使用COMSOL进行三相电力变压器温度场与流体场耦合计算的具体步骤和技术要点。首先讨论了变压器温升问题的重要性和现有仿真与实测数据之间的偏差,接着阐述了电磁-热-流三场耦合建模的难点及其解决方法。文中提供了关键的材料属性设置代码,如变压器油的密度和粘度随温度变化的关系表达式,并强调了网格划分、求解器配置以及后处理阶段需要注意的技术细节。此外,还分享了一些实用的经验和技巧,例如采用分离式步进求解策略、优化网格划分方式等,确保模型能够顺利收敛并获得精确的结果。最后,作者推荐了几种常用的湍流模型,并给出了具体的参数设置建议。 适用人群:从事电力系统设计、变压器制造及相关领域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特别是那些希望深入了解COMSOL软件在复杂多物理场耦合计算方面应用的人群。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对变压器内部温度分布和油流情况进行精确模拟的研究或工程项目。主要目的是提高仿真精度,使仿真结果更加贴近实际情况,从而指导产品设计和优化运行参数。 其他说明:文中不仅包含了详细的理论解释和技术指导,还提供了一些实际案例供读者参考。对于初学者来说,可以从简单的单相变压器开始练习,逐步掌握复杂的三相变压器建模技能。同时,作者提醒读者要注意单位的一致性和材料属性的准确性,这是避免许多常见错误的关键所在。
<think>好的,我现在需要帮助用户解决STM32 USB_OTG_FS出现未知USB设备设备描述符请求失败的问题。首先,我需要回忆一下STM32的USB相关知识和常见的故障排除步骤。根据用户提供的引用内容,特别是引用3中的电路部分和引用4中的程序运行结果,可能存在硬件或软件配置的问题。 首先,硬件方面,用户提到STM32F1需要外部上拉电阻,而F4可以通过寄存器配置内部上拉。用户的问题可能出现在这里。我需要检查用户使用的型号是否是F1,如果是,PE1是否正确配置为低电平以启用上拉电阻。如果用户使用的是F4,是否在代码中正确设置了NOVBUSSENS位?如果上拉电阻未正确启用,主机可能无法正确识别设备,导致描述符请求失败。 接下来,软件配置方面,设备描述符请求失败通常与USB初始化代码有关。需要检查USB时钟配置是否正确,特别是USBCLK是否启用,并且分频设置正确。例如,在STM32F107中,系统时钟为72MHz,USB时钟需要48MHz,可能需要分频设置。如果时钟不正确,USB模块无法正常工作,导致通信失败。 此外,设备描述符本身的结构体是否正确填充,包括设备类、VID/PID、端点配置等。如果描述符有错误,主机在请求时会无法正确解析,从而报错。用户提供的引用4中的程序输出显示多次USB复位,可能说明设备在枚举过程中出现问题,可能涉及到描述符的响应不正确或端点配置错误。 还需要检查D+和D-线路的连接是否正确,是否有短路或断路,以及电源供应是否稳定。硬件问题如线路干扰或电源噪声也可能导致通信失败。 另外,固件中的USB中断处理是否正确配置,是否有正确的中断服务例程,并且优先级设置合理,避免其他中断阻塞USB处理。 最后,用户可能需要检查USB库的版本和兼容性,确保使用的库文件与芯片型号匹配,比如引用1和引用2提到的库文件和项目配置是否正确应用。 综合这些可能的因素,我需要逐步引导用户检查硬件电路、时钟配置、描述符设置、库函数使用等方面,逐步排除问题原因。</think>### STM32 USB_OTG_FS 设备描述符请求失败解决方案 #### 1. 检查硬件电路 - **上拉电阻配置**: - **STM32F1系列**:需确保外部上拉电阻(红框部分)连接到USB_DP(D+)引脚,且控制引脚(如PE1)输出低电平以激活上拉电阻[^3]。 - **STM32F4系列**:检查`USB_OTG_GCCFG`寄存器是否设置`NOVBUSSENS`位以启用内部上拉电阻,无需外部电路。 - **验证方法**:用万用表测量D+引脚电压,正常应接近3.3V(上拉有效)。 - **物理连接**: - 检查USB接口的D+/D-是否与芯片引脚正确连接,避免短路或虚焊。 - 确保USB供电稳定,VBUS电压为5V±5%且电流足够(至少100mA)。 #### 2. 验证时钟配置 USB模块需精确的48MHz时钟,配置步骤如下: 1. 确认系统时钟源(如HSE/PLL)已正确初始化。 2. 检查`RCC_USBCLKConfig()`函数的分频参数: - STM32F1:PLL需输出72MHz,USB分频为1.5倍(72/1.5=48MHz)。 - STM32F4:直接选择PLL的48MHz输出。 3. 示例代码(STM32F107): ```c RCC_PLLConfig(RCC_PLLSource_HSE_Div1, RCC_PLLMul_9); // HSE=8MHz → PLL=72MHz RCC_USBCLKConfig(RCC_USBCLKSource_PLLCLK_Div1_5); // USB时钟=72/1.5=48MHz ``` #### 3. 检查设备描述符与端点配置 - **描述符格式**: - 确保设备描述符的`bLength`、`bDescriptorType`等字段与USB规范一致。 - 示例片段: ```c const uint8_t DeviceDescriptor[] = { 0x12, // bLength 0x01, // bDescriptorType (Device) 0x0200, // bcdUSB (USB 2.0) 0x00, // bDeviceClass // ...其他字段 }; ``` - **端点初始化**: - 控制端点(EP0)必须使能并设置最大包大小为64字节: ```c USB_OTG_EPInit(USB_OTG_FS, &EP0_IN); USB_OTG_EPInit(USB_OTG_FS, &EP0_OUT); ``` #### 4. 调试与日志分析 - **枚举过程跟踪**: - 通过串口打印USB状态(如引用4的日志),观察主机请求的响应: ```c printf("USB reset!\n"); // 记录复位事件 ``` - 若频繁触发复位,可能因设备未及时响应`GET_DESCRIPTOR`请求。 - **使用USB分析仪**: - 捕获USB数据包,确认主机发送的请求和设备返回的描述符数据是否一致。 #### 5. 软件库与驱动验证 - **库版本兼容性**: - 确认使用的USB库(如`STM32_USB_Device_Library`)与芯片型号匹配[^1][^2]。 - **中断配置**: - 确保USB全局中断和端点中断已启用,且优先级高于其他中断: ```c NVIC_SetPriority(OTG_FS_IRQn, 0); NVIC_EnableIRQ(OTG_FS_IRQn); ``` #### 6. 典型问题案例 - **案例1**:STM32F103外部上拉电阻未激活 **现象**:主机检测到未知设备。 **解决**:检查PE1引脚配置为推挽输出并置低电平。 - **案例2**:STM32F429内部上拉未启用 **现象**:设备枚举失败。 **解决**:在初始化代码中添加: ```c USB_OTG_FS->GCCFG |= USB_OTG_GCCFG_NOVBUSSENS | USB_OTG_GCCFG_VBUSASEN; ``` ---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